李 娟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8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指南针,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乡村振兴需要生态宜居的美好环境,需要绿水青山的自然回归。农业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担当。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业发展从“拼资源”“拼消耗”一步步转向可持续发展,有着良好开局,但是依然存在资源紧、环境污染重等一些短板,需不断调整发展思路,让农业加速回归绿色本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变革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推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心,是经济创新发展方式转型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人们把“绿色”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如“绿色经济”“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绿色食品”“绿色技术”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绿色发展作为一种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绿色理念的表层含义是生态环境问题,但其描绘了环境与人类和谐共生、经济与生态协调共赢的生态底色,其核心内涵是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谋求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和谐、共同发展,使其具有可持续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但依然是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在此情形下,我们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以绿色农业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农业,由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同质化农产品向高端化农产品迈进,实现农村生产、农民生活和消费的绿色化,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让农村真正成为“希望的田野”。
绿色代表着自然、生命、健康、和平和安全,是大自然的底色,更代表了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广大百姓的期盼。绿色滋养生命是时空的无限延续。从绿色理念入手,追求人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理念与可持续性发展都侧重时间的连续性、追求空间的广延性、强调发展的持续性及满足生活的高质量。绿色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性在于追求协调持续的绿色发展境界,达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统一。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为主的绿色农业,主要是依赖生物内在机制,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这种模式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此外,绿色农业是一种投入少、收益大、功能多的产业,可以帮助农民开辟新的收入渠道,获得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
坚持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农村生态的“三生契合”,实现美丽生活、美丽经济、美丽生态的“三美融合”境界,需要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共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不仅强调在时间上发展的连续性,更强调空间的持续性。注重环境与自然资源的长期承载能力对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发展对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追求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筑牢农业绿色发展的生态基础,确保生态环境不恶化。改善农村环境,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彻底整治污水乱排乱放,使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归根到底是解决发展问题,要依靠发展农村生产力来解决。农业发展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不科学的生产方式而生,农业生产方式是价值导向和扶持政策在农业经济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和资源利用、产品质量、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关系最为直接密切。因此,要对生产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做到当前和长远利益、局部和整体利益、经济和生态利益和谐并存。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依靠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改变传统资源消耗型向绿色生态型转变,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从而达到“农业产量高、排放污染少、绿色底色亮”的效果。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消费选择对生产方式的影响日益增强。伴随健康中国战略,消费者更加关注营养均衡和膳食健康,关注产品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积极推进资源循环利用,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将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融入到农业产业发展的整个过程,尽可能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废物排放,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环保生产新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参与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再利用,形成可复制推广模式,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在新时代对美好生活不断有新需求,发展绿色农业已然成为全社会共识。
当前,要以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手段,强化政府统领、技术支撑、多措并举,共同推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绿色思维指导作用,采用各种方式,宣传引导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牢固树立绿色生产方式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的理念,提升绿色发展技能,做深做实一批绿色示范项目,充分发挥农业绿色发展的主力军作用。同时,把消费观念变革与经济增长模式变革、价值观变革统一起来,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方式,不仅让绿色农产品走出一条“叫得响、走得远、卖得好”之路,而且要让绿色农产品助力脱贫攻坚,真正成为“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强劲动力。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重视绿色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加大对农业绿色技术创新资源投入。清洁生产技术的基本目标是减少乃至消除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产品销售、产品消费及产品回收中的有害环境影响。从获取和投入原材料到最终处置报废产品的整个过程中,都尽可能把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低程度,扩大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提高产品的耐用性和寿命,提高服务的质量。作为农业污染的持续预防,农业清洁生产是高效益的一种生产方式,既可满足农业生产需要,而且可使资源获得合理利用。它要求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过程中,生产和使用对环境友好型绿色农业投入品,真正做到控制农业污染源头,降低农业生产和服务过程对环境与人类的风险。
近年来,虽然地方政府也将生态文明建设指标纳入了绩效考核,但是由于过去过度关注GDP,绿色农业增长评价指标在绩效考核中所占比例依然不高,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农业绿色发展监测,将监测评价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内容,一体化推进督导考核,从而强有力地激励地方政府积极发展绿色农业。要强化政策合力的支持,在财政支持方面,建立财政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健全以“绿”为导的农业补贴制度,除通过利益驱动引导绿色生产方式外,还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织好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监测“一张网”,惩罚损害农产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做法,让生态保护者不吃亏,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