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学伟
(辽宁省建平县深井动物卫生监督所 122400)
蛋鸡一般在20 周龄左右开始产蛋,在27 周龄左右达到产蛋高峰。在产蛋高峰期,蛋鸡食量增加,代谢强度增大,繁殖机能旺盛,这也是蛋鸡一生中生产性能最高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者饲养管理出现失误,就会导致蛋鸡的产蛋率下降。实践证明,蛋鸡一旦出现产蛋率下降的现象,要想使其恢复到原有水平是很难的,至少要经过2~3 周以上的时间才能接近降低前的水平。因此,为了提高蛋鸡的产蛋率,维持高产、稳产,除了要在营养方面满足需要外,科学管理也起重要作用。在管理中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产蛋鸡的舍内适宜温度为15~25℃。冬季鸡舍内温度不应低于15℃。当舍内温度降至15℃以下时鸡会感到不适,难以正常产蛋。夏季,如果舍内温度超过28℃时,鸡只会出现产烦躁,蛋率下降,蛋壳变薄,超过38℃时,有的鸡会因过热造成脱水甚至死亡。所以高温比低温对蛋鸡影响更大,而且难以调节。由于禽类体温相对较高,代谢旺盛,产生的热量较高,舍内温度也会相对较高,所以鸡舍降温很重要,一般选择隔热性能好的建筑材料搭建鸡舍,层顶使用隔热材料或涂上白漆,必要时要安装自动喷雾降温装置。加强通风降低舍内温度,同时也可降低舍内湿度[1]。
由于产蛋鸡的代谢旺盛,需要消耗大量氧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氨气、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可造成鸡只呼吸道疾病,影响蛋鸡产蛋性能。根据实验得出数据,鸡舍中氨气的浓度不能超过20%,二氧化碳不能超过0.1%~0.5%,硫化氢不能超过0.001%,若超过此范围,鸡只产蛋率明显下降。舍内氨气浓度以不呛眼睛为准,否则要及时通风换气。舍内通风良好,鸡冠颜色鲜红,舍内空气污浊,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鸡冠颜色发暗,表现红紫色。冬季为了保温和贼风侵袭,要北窗封闭,南窗和天窗打开。夏季,为了通风换气和降温,应南北窗全部打开,加强空气流通,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如果通风不良,可以考虑安装换气扇或吊扇。
关照对鸡只影响非常关键。育成鸡20 周龄开始逐渐增加光照。又每天12h 光照逐渐增加光照时间,每周增加30min 为宜,直至每天光照达17h。这靠自然光照不能够满足,必须进行人工光照。早晨在4 点30 分开灯进行光照。晚上9 点关灯。开关灯时间一定要严格遵守。鸡只对光照时间长短、光照颜色及强度非常敏感,细微变化都会对其产生影响。产蛋期每天光照时间只可以增加或维持不变,但绝不能减少,另外,光照时间每日不得超过17h。光照强度以10lux 为宜。光照颜色以红色为宜,红色光照鸡群较为安静,产蛋量增加,啄癖发生率低。如果是黄色光照则产蛋量低,易发生啄癖,同时饲料报酬低[2]。
鸡群产蛋率达到5%时调整饲料,开始饲喂产蛋高峰期饲料,即提前预付营养,采取助推的方式,有利于鸡群快速达到产蛋高峰。达到产蛋高峰后饲料要保持全价稳定,绝不能轻易调整饲料,通过各种方式刺激鸡只食欲,增加其采食量。尽可能延长产蛋高峰期时间,增加产蛋量。要在产蛋前将免疫、驱虫等工作尽量搞完,避免产蛋期间一切应激因素,以免影响产蛋量。产蛋高峰期过后可适当降低饲料中蛋白质水平[3]。
综上所述,只要科学饲养管理,调节好舍内温度,保持舍内空气新鲜,严格执行光照制度,采取合理的饲喂方式才会取得蛋鸡高产、稳产,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