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全卢,沈学善,丁 凡,刘莉莎,唐明双,张玉娟
(1.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3.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绵阳 621023)
川东北丘陵区指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介于30°35′N~31°51′N、105°27′E~106°58′E之间。该地区以浅丘和深丘为主,无霜期290~330d,年日照1200~1400h[1],光热资源丰富,是四川省马铃薯生产的优势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33万hm2左右[2]。如何充分发挥该地区的光热优势进行冬季和秋季马铃薯种植,顺应马铃薯主食化发展战略,是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马铃薯课题一直研究和思考的方向。
脱毒薯价格较高,2.6~4.4元/kg不等,用种量3000kg/hm2,仅种薯投入就达到7800~13200元/hm2,而市场以次充好的种薯才1.6~2.4元/kg,种薯投入只有4800~7200元/hm2,加上种植户对脱毒种薯的认识不够,宁愿购买商品薯作种也不愿购买脱毒种薯,导致种植品种的多乱杂现象[3]。部分种植户对马铃薯的认识不高,甚至引进一些并不适宜于本地区的中晚熟或晚熟品种进行种植,导致产量不高,直接效益不明显,从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种植户的积极性。
在本地冬马铃薯生长旺盛的3~5月和秋马铃薯生长的9~11月雨水较多,且不下雨的间隔时间短,晚疫病发生较严重。加上种植户对晚疫病认识不够,防治不及时,出现发病中心后再使用治疗型药剂价格较高,效果不明显,最终导致产量低。
马铃薯的“短、平、快”特点,很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种植马铃薯的欲望,但缺乏对马铃薯认识,“常规种、浅耕、平作、稀大窝、乱施肥等”现象直接导致了效益低下。
本地区地块小,土壤偏粘,机械的投入主要集中在翻地整地环节上,针对性的播种机、收获机配备较少,只有在嘉陵江沿岸的冲积土上配备有少量单垄双行、双垄四行播种机和收获机。
一是肥料种类不对,常将叶菜类蔬菜的肥料作为马铃薯施用,表现在氮肥过多而磷钾不足,导致茎叶生长过旺而薯块产量低;二是施肥量不足,有机肥施用低或不施,化肥施用量不能满足马铃薯生长的需要;三是施肥量与马铃薯生长不匹配,常采用底追一道清,而整个生育期施肥量不足,导致植株在薯块膨大期易出现早衰,生育期相对缩短,产量降低。
鉴于本地马铃薯产量上存在的问题,本团队提出技术措施,以解决产业短板,更好的保证马铃薯产业在本地区的健康发展。
本地区霜期在12月下旬到2月上旬,无霜期长,但夏季温度较高,适宜马铃薯生长的时间是2~5月上旬,8~12月下旬,所以本地的马铃薯特性是早熟或中早熟,淀粉含量低,主要为菜用。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马铃薯团队经过多年的新品种引选鉴定,筛选出了费乌瑞它、鄂薯3号、川芋10号等较适宜本区域的马铃薯品种,这些品种耐肥耐逆性好,产量高,商品性好。
本地区的马铃薯因海拔较低,品质退化严重,不能自行留种,种薯需要从周边达州、广元、绵阳、宜宾等以及省外的有脱毒种薯繁育资质的地方购入。
本地区属于平坝丘陵区,地块小,粘性强,但嘉陵江沿岸的冲积土沙性好,透水透气性强,是马铃薯种植的优良区域,适宜于中型或中大型机具操作;其次是沙壤土,该土壤类型所占区域较大,其养分丰富,耕层深厚,马铃薯产量高、品质好,经土地整治后适宜于中型或中小型机具耕种;最后是农户自留地,这些地块多数偏粘,但熟化较好,土层深,有机肥施入较多,适当推广10马力左右田园管理机进行耕种,大大弥补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加上面积小,利于精细管理获得高产。
施肥一方面可采用马铃薯专用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二是根据各种土壤类型(养分含量)进行配方施肥,保障马铃薯生长关键期肥料供给的同时达到节肥的目的;三是和养殖场合作加大有机肥的投入,在减少养殖污染的情况下改良土壤,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四是速效肥和缓释肥配施,长短结合,保障马铃薯生长关键时期肥料的供给,同时“底追一道清”节约人工成本。
由于本地区熟制多样,种植作物多样,能与马铃薯间套作的作(植)物多样,所以种植模式多样化。首先是净作,利于统防统治等集中管理,易达高产;其次是幼林间作,南充地区仅晚熟柑橘就达到66.7万hm2,加上其他经济林等面积更大,但林木属于长效产业,在林木生长的前3~5年并不能回收成本,必须与短效结合,而马铃薯“短、平、快”的特点很好的弥补了产业发展短板,保障了林木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与一季作物的间套作,如冬马铃薯/玉米、小麦/冬马铃薯、蔬菜/冬(秋)马铃薯等,充分利用了光热资源和地力优势,实现多个产业的协同健康发展。
本地区地块小、土壤偏粘,共用机械主要以中型或中小型(25~60马力)机具进行翻地整地,播种环节可选用8~10马力田园管理机进行开沟、人工播种和施肥,再用田园管理机进行覆土。在嘉陵江沿岸的冲积土或其他较大的沙壤土块上可配备有单垄双行、双垄四行播种机,兼具施肥、播种、打药、覆膜等环节,可大大节约人工投入。
本地区马铃薯生长期雨水较多,控制好晚疫病即马铃薯种植成功了一大半。大面积种植上,种薯用“50kg滑石粉+70%农用链霉素70g+多菌灵80g”进行药剂拌种,薯苗长至10cm左右时施用“大生”代森锰锌预防,中后期视天气和田间晚疫病发生情况用银法利和增威赢绿交替喷雾进行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重点区域安装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对晚疫病的发生及防治进行综合防控,不仅能降低盲目用药量,也节约了人工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
马铃薯主要是冬作和秋作,生长期短、产量高,效益好,需要早熟及中早熟型品种,一般生育期65~75d,产量可达到37500kg/hm2以上。收获季节冬马铃薯在4月底到5月下旬、秋马铃薯在12月底到春节,刚好错过周边省份的马铃薯供应期。市场零售价在5.0~6.0元/kg,地边价一般也在2.0~2.6元/kg,按地边价计算效益75000~97500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在马铃薯主食化的引领下,以新品种引进为基础,新模式和新技术示范为引领,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导,建立试验示范区,扩大示范带动影响力,保证马铃薯产业在本区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本地区及周边成都、重庆等城市提供绿色无污染的菜用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