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高等院校注重确立更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改革,制定适应新社会发展要求的培养目标,主要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并都取得一定成效,但考核评价的改革没有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同步,依旧沿用传统期末考试一刀切的考核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专业技能的提升,只有创新考核方式,才能通过课程考核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知识、技能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统计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关系、特征的学科,是高校经管类各专业的必修课。通过统计学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及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的专业技能,塑造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定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与教学方式相协调的考核方式,能够积极地引导对学生主动学习,然而现行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统计学理论知识,更不利于学生具备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改革统计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使其与统计学课程内容和相关专业的特点更加匹配,建立统计学课程的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课程考核方式由全过程评价替代原有的终结性评价,针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设置考核方式,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思维的转变,进一步提高统计学教学质量。
统计学课程现行考核包含两个方面,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占比为40 和60,平时成绩由考勤、课堂测试、课后作业等构成,期末考试以期末的传统闭卷考试为主,学校统一安排,考试内容包含知识点较为固定,学生考前突击几天基本都能通过考试,让学生养成平时上课听讲无意义,考前努力绝对能通过的不良习惯。这种终结性考核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学生只会注重期末考试的分数,根本不会注重平时课堂听课与课下的学习,学生也只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考前短时间突击,只是死记硬背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各种公式,老师考什么,学生学什么,基本上考试结束就都忘记了,导致学生只看成绩不求真正掌握,看重结果忽视过程,使得课程学习目的发生偏离,实现不了课程学习的真正目的,这样造成学生不能够运用统计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期末考试测试时间一般固定为一个半小时,课程内容不能全面体现,考试形式单一,考试题型基本为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等,考试的内容基本局限于教材,只是针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不能从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的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定量分析、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因此,需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考核与指导,根据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特点加入过程考核项目,进行统计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以此对学生的课程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建立全过程统计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以知识为主的终结性评价转向以引导与推动学生能力为主的全过程评价。全过程考核与教学模式相匹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还能实时进行教学反馈,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改善教学方式及模式,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方法改革与考核改革的同步进行,真正实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统计学是以数学为基础,运用数学模型进行统计分析进行实际问题解决的一门方法论学科,课程内容包含的数学模型、计算公式多样,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强,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准确地理解相关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数据分析,发现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及发展趋势。知识体系的更新需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依据学科前沿动态,契合课程目标,体现创新性;根据高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特点,重组课程内容,采用项目、任务式内容结构,最终形成课程的“模块-项目-任务”三级式课程结构体系。统计学课程传统教学内容中,每个章节都包括基础知识和若干个基本操作,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是相通的或是相近的,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知识模块、基本操作模块、综合应用模块三大模块。
在日常教学中,大部分老师仍然选用讲授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整个课堂的主动权依然在教师手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只有少数同学认真听讲,大部分同学因为不愿听、不感兴趣听成为课堂的闲人,整个教学过程使得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加疏远,学生对统计学学习的兴趣也会日益变淡,更加不会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现阶段高校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的作用以引导、启发、释疑、解惑为主,要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化学习。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主要采用项目教学、分组教学、开放式教学等,根据课程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任务情境和学生特点主要采取任务驱动,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任务,在任务环节植入理论知识点设置案例,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讨论,运用所掌握的统计理论知识、统计分析方法去解决案例中实际问题,最终完成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分成6 人左右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从老师布置的问题选择其一,以团队形式进行案例设计分析。组内成员学生以自身优势特点承担项目不同角色,通过讨论、共同协作完成项目,在实行项目的同时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及集体荣誉感。
统计学教学考核,是对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定,具有针对老师和学生的双重测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传统的考核模式,无法检验统计学的真实教学效果,本课程的考核突出实践性,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更加注重考核实施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巧和方法的提高,不再只是关注最终的成绩结果,考核评价贯穿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行动态评价,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反思、总结课程知识。
课程考核包含不同的测试方面,并赋予权重;将阶段性考核融入整个课程考核中,每个学习阶段都进行测试,实时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程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出勤、课堂测试、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活动、任务完成情况等考评项目,考评成绩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主要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和项目任务,不仅包含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还包含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完成项目任务的实践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主要从考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参与度、作业测试完成情况、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设定,此环节成绩量化,由教学平台系统根据考核不同权重设定自动生成。
通过实施全过程考核评价,课题组也进行了全过程考核实施效果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考核方式、考核项目、教学模式以及学习任务的设置,考核改革实施效果: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学生课前学习、思考主动性提高,参与课程教学积极性提高,课后辅助自学;学生的专业自信心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以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角度选择项目驱动任务,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各小组学生根据选题案例进行项目实施方案设计,组内成员相互合作收集、整理数据,解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终形成项目实施方案并进行汇报,有利于学生的团队合作、实践操作、解决问题等能力综合提升。
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同步进行,需要确保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和互动。首先,考核与教学相协调,课程应采取与教学相匹配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时考核,并根据各阶段的考核结果改进教学工作;其次,全过程性考核要突出的课程实践性、体验性,它注重的不再是成绩评定的最终结果,而是课程学习整个过程所获取的知识以及运用知识复杂工作的能力、技巧和方法,所以针对统计学课程特点进行全过程性考核,在各个教学节点针对考核目标实施不同并多次考核,实现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动态监控,并不断检验、调整考核指标,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最后,课程考核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置多元、多样化的考核项目、考核形式,提升考核的趣味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考核程序必须公平、公正,考核指标必须严谨、科学,评价标准必须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