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强
(甘肃省临洮县畜牧兽医中心峡口镇畜牧兽医站 730518)
牛前胃弛缓也被称之为前胃虚弱,属于消化障碍性疾病。采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牛前胃弛缓,不仅见效快,无毒副作用,且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原发性前胃弛缓主要是由于养殖户在牛养殖过程中饲养管理不到位所导致的。长期喂食单一饲料,长期喂食精饲料、豆腐渣,长期喂食一些麦秸等难以消化的农作物秸秆等均会导致发病。与此同时,部分养殖户饲料储存不当导致饲料饲草出现腐烂发霉变质的现象,但却依然喂食给牛群,也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长时间拴系饲养导致牛活动量较小,身体机能较差,过度劳役或突然更换饲料等均会导致牛前胃弛缓。
牛前胃弛缓还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内科病 (牛瘤胃臌气、慢性胃肠炎等)、传染性疾病 (布病等)、寄生虫病 (肝片吸虫病等)、代谢病 (软骨症)、产科病 (乳房炎)等,上述疾病均可能会诱发牛前胃弛缓病的发生。除此之外,在治疗某些疾病过程中,如果过度使用磺胺类及抗生素药物,会导致牛瘤胃微生物菌群受到严重损伤,导致消化机能紊乱,最终诱发该病。
牛前胃弛缓的发病症状可分为以下两种。
患有急性前胃弛缓的病牛精神状态不佳,食欲明显下降,严重废绝,反刍嗳气次数明显减少,严重时停止,其体温变化一般,呼吸基本正常,瘤胃收缩力不足,蠕动缓慢,瓣胃蠕动音较为低沉,嗳气中有明显的酸臭味。观察其粪便可以发现干结呈深褐色。触诊发现瘤胃松软,其中的内容物呈泥状。如果患病牛是由于进食大量发霉变质饲料发病,其瘤胃收缩力明显下降,腹胀,同时伴有下痢症状。如果是由于应激因素导致发病,不会出现腹胀现象,瘤胃中的内容物黏硬。除此之外,还有病牛体温下降,眼球凹陷,精神沉郁,同时伴有脱水等症状。
慢性牛前胃弛缓大多是由急性转变而来,或者是由于继发因素导致。患病牛会出现异嗜,有时会吃土,有时会添砖,还有的会吃一些被粪污污染的垫草。反刍不规律,皮肤缺乏弹性,消化不良,日渐消瘦,严重便秘,粪便干结呈暗褐色,有时会出现下痢,粪便恶臭味熏天。发病后期,患病牛往往会伴发瓣胃阻塞,精神状态不佳,不愿走动,无食欲,反刍停止,瓣胃蠕动音小时。此外,有的病牛会继发瘤胃膨胀,呼吸异常困难,全身衰竭,极易导致死亡。
西药治疗牛前胃弛缓见效较快,临床上可以使用2000ml葡萄糖生理盐水+80万单位庆大霉素+20mg地塞米松磷酸钠+20ml安钠咖注射液+500ml碳酸氢钠注射液,将上述药物混合后静脉注射给病牛即可,每天1次,连续注射3d即可。或者也可以使用500ml葡萄糖注射液+30ml VC+20ml复合维生素B+20ml安钠咖注射液,将上述药物混合注射即可,每天1次,连续3d[1]。
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之上辅以中草药治疗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可以使用20g常山、甘草、芒硝,30g巢湖,40g大黄,50g枳壳、三仙,60g椿皮,80g莱菔子,将上述中草药研磨成粉末状后温水灌服给患病牛即可。
2019年5月份,张某家饲养的一头牛出现异常,养殖户诉:近几日食欲明显降低,反刍嗳气次数减少。通过对患病牛实际检查发现,其体温为38.5℃,脉搏50次/min,鼻镜干燥,触诊其瘤胃部,发现其内容物较为松软,瘤胃蠕动音减弱,粪便次数减少,尿液呈黄色,日渐消瘦,皮肤干燥,观察饲料饲草发现存在发霉现象。结合其临床症状及喂食情况,最终诊断为前胃弛缓,随即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d后,症状明显减少,5d痊愈[2]。
牛原发性前胃弛缓,其发病原因单一,主要是由于喂食过量精饲料所致,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一些甘温补脾,消食健胃的药物即可。牛继发性前胃弛缓,往往综合多种症状,病因较为复杂,可发生于多种疾病。因此,在治疗原发病过程中也要做好继发病的治疗,帮会其肠胃恢复正常功能,提升治疗效果。对于牛前胃弛缓的预防,养殖户需要认真做好饲养管理工作,确保饲料营养均衡,禁止喂食腐烂发霉变质的饲料,禁止长期喂食单一饲料,禁止突然更换饲料,降低发病概率。
综上所述,当前随着牛前胃弛缓发病率的不断升高,严重阻碍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牛前胃弛缓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探讨该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预防对策,希望能为该病的临床诊治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旨在保障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