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写作特别强调思辨,强调说理,而说理不是空洞的,不是笼统的,它需要具体材料的支撑以增强说服力,这个材料就是论据,就是我们平时积累的作文素材。能否恰当高效地运用素材,将直接影响作文的质量,甚至决定作文的分数,因此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并熟练掌握素材运用的技巧。
叙述类素材要精心裁剪,用散文化的笔触,诗意灵动的语言,娓娓道来,让人读起来轻松,品起来有味,放下又觉得意味深长。
比如2017年江苏卷高分作文《人生如路,快上车吧》:
少年:青涩的单车。
十二岁之后,我们就可以骑单车上路啦。
那些年的日子,每天似乎都离不开单车:每天早晨和傍晚,要骑单车去学校;每个大课间,班级会安排专门的值日生去将单车摆放整齐;每天和朋友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我们晚上一起骑车回家吧!”
开始朦朦胧胧有了喜欢的人,心底慢慢地生出一朵小花。每次上学路上,我都会在他家的小区门口张望好久,盼望着他骑着那辆蓝色的山地车出来,然后假装偶遇,一起上学。
就算遇不到,偷偷把自己和他的单车摆在一起,也成了一天中最大的幸福。
甚至有一次,我的单车坏掉了,他骑车载我回家。一路上,我都激动得快要哭出来了。
虽然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面,我记忆里也慢慢模糊了他的眉眼,但很感谢那个男生,曾在我最兵荒马乱的年纪,载过我一程单薄的想念。
这辆车,叫青春。
这篇文章选取人生不同阶段的经典意象,截取每个阶段的真实、给人印象深刻的画面。童年:妈妈手中的踏板车;少年:青涩的单车;中年:拼搏的汽车;老年:恬淡的手推车。完美阐释了“不同的车,承载着我们走过了漫漫人生路。无论哪一辆,我们都要好好珍惜,好好利用”的主题。
对于事实人物类素材的运用,考生需要根据素材特性和表达需要灵活处理,该详则详,需略则略,精心裁剪,力求做到:广而精,博而凝,鲜而活。决定材料的主次详略,可以依据以下原则:
①文章的立意——对阐发主题思想作用重大的材料,做详处理;
②读者的情况——对读者感兴趣的材料,可做详处理;
③材料的新旧——他人未用过的或未听说的材料,可做详处理。反之,则做略处理,力求精简有力。
2017年浙江卷高分作文《书生》,汪洋恣肆,旁征博引,内容很充实,有对“三书”内容的界定,有对“三书”作用的评价,更有对“三书”彼此之间关联的阐述。素材的运用也达到了信手拈来、妙笔生花、通涉古今中外的境界。但读者丝毫不觉得臃肿赘余,关键就在于善于浓缩事实,裁剪人物,做到了简而有力,短而达意。请看选文:
有字之书,文章著述也。以一字概之,是为录。往圣先贤著经典,而后人传习之;诗仙词圣书佳句,而后人吟咏之。有字之书,乃作文章者之见闻经历、所思所想,付诸于文。孔夫子所著之《春秋》,太史公所著之《史记》,皆属有字之书也。李太白狂歌之《将进酒》,杜子美哀叹之《石壕吏》,亦属有字之书也。以文章传道义,以诗篇记良辰,此有字书之真谛也。
无字之书,生活经历也。以一字概之,是为行。劳心柴米油盐,远游名山大川,皆读无字之书也。无字之书是为行万里路,如古徐霞客之游览,如马可·波罗之远渡。于万化冥合之间,读自然造物之书。鬼斧神工,最美之书乃天成。无字之书亦是平日生活,秋风卷屋,五斗折腰,利锁名缰,虚苦劳神。于困顿失意之时,读泪湿汗浸之书。披荆斩棘,最重之书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