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虎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随着近些年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电商平台的建设,农产品跨境电商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大跨境电商平台开始加速推动农产品贸易,农产品的电商市场规模也越来越大,农产品跨境电子交易在农产品的进出口业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各类专业服务商也开始进入农村,主流的电商模式B2B、B2C、C2C 等纷纷涌现,农村电子商务移动端应用越来越普及,这些都为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环境。同时“一带一路”的推进,为线上贸易带来了更多机遇,农产品跨境电商也有了更好的国际环境[1]。
农产品跨境电商平台非常多,除了有阿里巴巴、敦煌网等知名平台外,有些自贸区和地方企业还会建设自己的跨境电商平台。在农产品的跨境贸易中,参与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不仅有外贸企业、品牌商家参与其中,还有加工厂、小微企业、个体户等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参与农产品的跨境贸易。
跨境电商平台使得农产品的信息展示和买卖沟通更加方便,交易过程也更加快速便捷。同时,伴随着交易市场的多元化,小型企业与个人消费者的参与,批量小、批次多的零售交易快速上涨[2]。
农产品是有生命的动物性与植物性产品,因而农产品对物流的要求特别高,既要做到防变质防污染,又要考虑低成本运行,保证与提高农民的收入。所以在包装、运输和仓储方面都有特殊的要求。
跨境电商是政策依赖性比较强的行业,涉及比较复杂的政策和相关鼓励措施。在这种背景下,农产品跨境电商在我国的发展呈不平衡的状态,东部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例如,目前几千家从事农产品跨境电商的企业, 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和进出口贸易政策优惠较多的沿海地区。这种发展不平衡局面阻碍了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健康发展,同时现阶段许多农产品电商线上销售产品往往以地方工艺品和土特产品为主,这类产品过于局限,缺乏长久的竞争力。
农村基层对信息资源的利用不够重视,农业信息的传播效率不高,从而导致了农业信息的滞后,无法跟上市场变化的要求。长期的小规模生产经营使农民养成了凭经验来决定种什么养什么。这种情况非常容易导致农业生产的大起大落,可能导致农产品过剩或短缺,从而引起价格的大幅波动,导致农产品贬值。因此农产品的跨境电商发展还需要建设高效的农业信息化渠道,让农产品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
跨境电商农产品,例如生鲜商品,保质期比较短,容易腐烂而且季节性强,因而对物流要求比较高,对时间和运输过程要求非常严格,一般需要基于冷链保鲜技术的现代冷链物流配套设施。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不论是工业品下乡还是农产品进城,都使得农村快递量激增,但是目前农村农业物流建设尚待完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还在进行中,跨境冷链物流也还有待提高。农产品跨境交易要保证消费者良好的购买体验,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做好安全高效跨境物流配送[3]。
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加速了对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的极大需求。跨境电商业务需要既懂国际贸易又了解跨境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农产品跨境电商还需要从业人员掌握各地区农产品行业发展情况,了解国际市场目标国家的产品偏好、消费习惯等。为了满足跨境电商的发展需求,跨境电商行业和各高校已经意识到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当前很多跨境电商企业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需要解决无限的复合型人才和有限的人工成本预算之间的矛盾,但是现在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现实需求还有待衔接。如何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更符合企业需求的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农产品质量安全性和产业链的健全完善是我国跨境电商农产品出口中的主要问题。当前农产品跨境电商的产业链还不健全,很多企业都不重视农产品基地建设,商品采购方式也不完善,无法有效解决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农药激素残留超标等问题。如果没有规范的跨境电商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监管体系,一些有质量问题的农产品就会流入国际市场,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中国农产品的国际形象。目前,农产品卫生的标准国际化水平还有待提高,跨境电商农产品质量认证标准及认证体系还需要建立和健全,跨境电商农产品品牌建设意识正在形成中。
国家需要将经济发达地区和口岸地区关于农产品跨境电商的成功经验推广到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让各地区的相关配套政策都能全面完善,借助跨境电商平台使各地区丰富多彩的农产品直接走向国际市场。同时需要制定专门针对中微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相关政策,降低农产品跨境电商的政策准入标准,让更多的主体能轻松地参与农产品的跨境贸易中,形成协调发展的平衡局面。
有针对地开发利用农业信息资源,促进农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和提高信息的时效性。为农民提供急需的农业市场供求信息,构建高效的农业信息传递机制,将精心筛选的信息传递到基层,加速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同时把农民的生产信息及时地发布到网络上,通过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让农产品的市场供需关系协调更及时、更高效。
构建成熟的跨境电商物流配送系统,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1)从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入手,制定和优化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做好行业监督管理。(2)从技术层面入手,提高和完善跨境冷链物流的配套技术。例如物流信息化和仓储方面的技术,物流信息技术化能实时监控配送车辆的运行情况,使物流信息更加透明化,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同时仓储方面使用科学方法延长保鲜时间,保障农产品配送的质量,减少资源损耗和浪费。(3)整合农产品跨境物流,降低物流成本。物流行业要依托信息技术把所有农产品物流信息进行整合,实现国内外仓储、配送、服务中心的统筹安排,减少或避免时间上损耗。同时国家可以在“一带一路”沿线贸易量比较大的地区和国家建立统一的仓库。保证配送的速度和质量,构建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模式。再借助供应链一体化,对流程、信息等要素进行整合,从而简化流通环节,优化物流运作,解决传统物流运作中所面临的问题。
如何培养适应跨境电商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是当前跨境电商行业和高校相关专业面临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缺乏高素质跨境电商人才,也是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为了培养农产品跨境电商综合人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进:(1)相关企业应加强内部员工培训,培养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人才,增设相应的培训项目,满足当前的人才需求;(2)高校应因时制宜地开设跨境电商相关专业与课程,与行业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培养适应农产品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人才;(3)政府、企业、高校应当多方合作协调。政府可以鼓励专项的农业跨境电商人才培训项目,引导高校和企业合作,结合当地特色资源,进行跨境农村品牌项目的开发[4]。
只有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才能增强跨境电商企业的竞争力。(1)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需要配合协作,尽快建立和完善具备国际标准的跨境农产品质量认证和检验检疫标准。借助跨境电商平台的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对农产品的产地和质量等进行持续追踪,使信息更透明化,确保农产品质量。同时对农产品跨境电商交易进行监督评级,增强消费者对跨境农产品的信心和信任,推动跨境电商农产品贸易的持续规范发展。(2)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农产品出口企业需要树立品牌意识,建设优质品牌和强化特色品牌,维护农产品的质量形象,积累品牌口碑,将农产品生产基地、养殖基地品牌化,推广地域性农业特色产品和打造别具一格的农特单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产品跨境电商的持续健康发展[5]。
农产品跨境电商提高了农产品贸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强烈冲击了传统的农产品国际贸易,重塑了农产品国际贸易链条。农产品跨境电商是“互联网+农业”发展的体现,也是“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