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微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7)
专门的养殖户或养殖机构对于生猪在养殖过程中的生长环境有很高的要求,主要由于生长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生猪的质量以及生长优势。通过环境测控技术可以更好地改善生猪的生长环境,从而保证在养殖过程中为生猪提供更有利的生活空间,也有助于养殖户掌握生猪的生长现状,提高我国养殖技术水平。
一般情况下,养殖人员在构建生猪养殖环境时,需根据生猪的具体生活习惯和环境要求来调节,以此来保证给予生猪最好的生存和生长空间。目前对于生猪养殖环境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改变四类影响因素的方式开展,包括温度、湿度、有害物质、粉尘等。
首先是温度、湿度对生猪造成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由于生猪具有较为灵敏的温度感应条件,因此,在对猪舍进行温度设置时,需要保证合适的温度。过高或者过低的温度,均会对生猪的体温调节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应激反应的产生,进而引发更多的牲畜疾病。例如,如果生长环境温度过高,生猪很容易患胃肠道疾病或者热射病,其中热射病有很高的致死率。如果生长环境温度过低,生猪不能及时通过产热或进食对温度进行调节,会导致生猪的抵抗力降低,不能抵抗普通的疾病,从而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因此,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对温度的合理设置,避免生猪在养殖过程中出现冷应激或热应激等。除此之外,在对湿度进行设定时,要注意与温度的协调关系。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通常需要将猪舍的湿度设置在60%~75%,一旦湿度值超过80%,生猪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热量无法及时排出而产生热应激反应,造成包括食欲不振和呼吸困难等,最终可能会导致生猪死亡。与之相反的是,如果在设置过程中将温度和湿度均调节在较低的状态,生猪会出现冷应激,主要表现为容易出现风湿或感冒等,生猪对于饲料的吸收利用效果降低,影响生猪的生长。因此,只有设置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并进行协调把控,环境才有利于生猪生长。
其次是有害物质对生猪造成的影响。有害物质产生的途径包括生猪自身产生的不利物质或外界因素中的害物质。其中最为主要的有害物质来自生猪自身。在养殖期间,如果没有及时对猪舍进行打扫、消毒、通风等,可能会使生猪的排泄物不断发酵,最终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这些气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氨气,氨气可能会侵袭生猪的眼结膜或呼吸系统。短时间内产生的有毒气体可能不会对生猪造成太大的干扰,但长期生活在这类环境下的生猪会严重受到有毒气体的影响,产生一系列的中毒症状,最终导致炎症的应急综合症,对生猪的成长发育十分不利。
最后是粉尘因素对生猪生长带来的影响。粉尘的来源途径十分广泛,其中包括在饲养过程中生猪本身产生的皮毛以及喂养饲料的碎屑等。产生的粉尘是否会对生猪的生活质量带来影响,主要与粉尘的量有关。粉尘量过大会导致生猪在持续的呼吸过程中感染呼吸道疾病,小的粉尘颗粒在呼吸过程中会侵袭到细微的呼吸道,从而引发生猪的呼吸道感染。如果部分粉尘在性质上存在其他特殊干扰,也会导致生猪的眼部和皮肤出现损伤。除此之外,灰尘降落的位置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生猪的生长。如果灰尘落在生猪的表皮,会影响生猪的皮肤状况,从而降低抵抗力,这类干扰可能并不会对生猪的生命造成太大影响,但仍然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生猪是否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间接地影响到消费者是否可以获得质量过关的生猪产品,同时关系着养殖者是否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为了解决生猪生长环境的一系列问题,许多相关领域的科学家不断地对生猪养殖环境技术进行研究,希望可以通过更加深入的探讨与实验,提高我国的生猪养殖环境。环境测控技术可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其中包括空气质量、空气污染产生原因以及更为合适的养殖温度和空气条件等。为了进一步获取更加准确的研究数值,部分科学家通过建立实验室的方式进行深入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对于生猪养殖的环境测控技术应用较为成熟的几个西方国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技术测评,将这类研究的技术应用到了生猪养殖业中。这类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收集猪舍中的多项数据,包括温度、湿度以及氨气浓度等。通过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改善生猪的养殖环境,从而确保生猪较少产生与生长环境相关的疾病,使生猪的存活率逐年上升。但对于我国来说,生猪养殖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的时间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成熟度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但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生猪养殖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对于这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更加趋向于成熟,但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依然存在较多需要改进的方面,其中包括对于自动化养殖技术的应用。目前,国内的生猪环境测控体系大多为半自动化的形式,这就表示测控系统的运转需要更多的人为干预。这类半自动化的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比如,无法获取理想的应用效果,导致了许多误差的产生。对技术误差进行精准消除,需要不断地对技术进行更新与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技术调整,还可通过向国外借鉴先进技术的方式,最大限度解决生猪环境测控技术上存在的不足,为我国的生猪养殖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现在的生猪养殖技术与之前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进行专业技术支持。以前由于没有较为发达的信息技术,环境测控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均存在一定问题,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提升环境测控技术的创新力度,拓宽其应用范围。除此之外,对于自动化技术的使用也变得更加成熟,可以将其与测控技术更好地融合。为了保证环境测控技术可以向更好的方向发展,需要不断地对其测控质量和范围进行重新调整,对于测控质量的把控可以通过大数据或者实验测评的方式,获取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增强测控质量。测控范围也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而不断地进行扩展,例如,现代化技术的运用使得猪舍的监测范围由一间逐渐拓展到多间,实现了范围上的拓宽,大大减少了监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监测不到位以及无法对信息进行及时获取的问题,信息传递速度也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生猪养殖环境测控技术的应用也较以前更加宽泛。但目前这项技术仍然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对于测控数据的传递。在对猪舍环境进行测评时,不仅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还要保证获取的测控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反馈到技术系统,并通过专业人员的技术分析获得更为准确与合适的调节措施。目前,对于猪舍环境的监督可以比较顺利地进行,主要的问题与测控信息的反馈相关。测控数据在传递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发生滞后现象。例如,在生殖猪养殖过程中,可能会有一系列突发事件产生,其中包括重大疫情的发生与传播。由于疫情传播速度和感染量都十分惊人,如果没有在有效时间内通过技术系统对异常情况进行反馈,就会导致疾病大规模爆发,最终为养殖户带来不可逆的经济损失,对整个生猪养殖业也会产生巨大干扰。因此,目前为了解决数据传播过程中的滞后现象,相关技术人员已经不断地在进行数据传感设备的开发与应用。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将数据传感设备与环境测控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一旦猪舍发现任何异常情况,传感系统都会灵敏地捕捉到异常变动,并在第一时间内将信息快速传递到接收平台,有利于养殖人员或相关技术人员及时处理突发情况,减少各类因素为生猪养殖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于生猪养殖环境测控技术的应用,可以从多个方面解决养殖过程中环境问题对生猪的成长带来的干扰,也能为整个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更好地前进方向。数据传感技术与生猪养殖进行紧密连接,有利于对养殖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使养殖户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发现生猪生活环境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一系列的解决措施为生猪营造更加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除此之外,生猪养殖环境测控技术更有利于疾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对于生猪养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猪养殖技术已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逐渐走向现代化。传统的养殖模式已不能够满足现代养殖的需求,现在养殖技术的拓展也为生猪生长带来更好的发展空间。通过猪舍温度、湿度和有害气体浓度测评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保证生猪健康成长,一系列的先进环境测控技术也有了更好的应用空间,从而使生猪在产量和生长质量上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