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蚕桑发展新模式 促进蚕桑产业稳定发展

2020-12-16 11:55萧开光
广东蚕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蚕桑生产发展

萧开光

(昭平县农业农村局 广西贺州 546800)

中国的蚕桑产业遍布国内的1 000 多个县,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蚕桑种养产业位居第一,支撑着我国的传统农业领域经济建设和发展。蚕桑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蚕桑产业应积极地提高综合利用率,提升开发力度,深入挖掘蚕桑产业的潜力,从叶、枝、果、蛹等各个环节着手重点开发,挖掘新的蚕桑产业经济增长点,丰富蚕桑产业的结构,构建蚕桑产业发展的全新模式,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

1 构建蚕桑发展新模式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我国的蚕桑产业在农村经济的快速建设和发展中,效益呈现出了降低的态势。作为一项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传统的蚕桑产业模式体现出了高强度劳动、低生产效率的劣势特点,传统的技术装备和较差的基础条件限制了蚕桑产业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蚕桑产业的经营规模有待提升。与其他的农业产业相比,蚕桑产业整体的生产技术水平低,受到了科技时代大潮的冲击。此背景下的蚕桑产业需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产业发展模式,针对粗放型经济时期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不明显等问题,向着高效率、高产值的生产方向积极转型和创新。通过改善生产设施和改进养蚕方式,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蚕桑产业有必要发挥自身的可循环性、可持续性特点优势,实现蚕桑产业效益的最大化转换。构建蚕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提高蚕桑产业模式在新时代发展的适应性,为蚕桑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

2 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化程度较低

近些年来,我国的蚕桑产业始终普遍存在负面问题,包括种养蚕桑的劳动力年龄偏大、单位时间产值低、蚕桑产业基层人员的收入低等,以上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愈发凸显出来,蚕桑产业因为生产效率的问题导致产业效益逐渐降低。目前蚕桑产业呈现出了产业化程度较低的问题,首先表现在蚕桑产业的规模化程度不高,缺少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桑生产为例,其还是以一家一户种养为主要模式进行蚕桑生产。另外,蚕桑产业的机械化程度较低,其中应用的劳动力量大,缺少先进的现代化机械设备,农民对于蚕桑行业的偏好程度较低,更重视其他高效益农业种植行业[2]。

2.2 安全隐患问题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状况、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生产和经营蚕桑产业的过程中会面临一定的风险。以我国的南方蚕桑产业为例,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该地区存在台风等恶劣的气候,给蚕桑产业的桑叶和蚕茧产量带来了不利影响。另外,受到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影响,桑树的生长状态不佳和病虫害等风险问题不可避免,对于种桑养蚕的质量和效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各个地区的蚕桑产业市场不稳定,收购政策亟待完善,增加了蚕桑产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3]。

2.3 扶持力度较弱

蚕桑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始终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和先进的技术支持,目前我国的蚕桑产业技术不够先进,蚕桑产业受到资金匮乏的影响,通常经营规模有限,用于推广蚕桑产业的资金费用较少。由此蚕桑产业进入恶性循环的状态里,限制了蚕桑产业模式的创新和发展,不利于蚕桑产业经济效益和综合实力的提升[4]。

3 发展蚕桑产业的外部优势

我国蚕桑产业在发展中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正在积极地进行调整,不断完善和优化产业模式。目前内需环境良好,在标准化、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大力推广下,蚕桑产业的产量逐渐增加,间接增强了蚕桑产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以重庆的蚕桑产业区为例,该地区的日照充足、夏热伏旱,有着丰富的热能资源,海拔、土质、气象等条件均发挥了优势,对蚕桑产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另外,当地很多的蚕房都安装了先进的设备设施,例如升降机、水帘空调等,以此维持蚕房的合适温度,创建更适合蚕生长的环境。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发展蚕桑产业有着积极的意义,蚕桑产业应紧紧抓住时代机遇,充分借助外部环境优势和先进的科技优势,积极创新蚕桑产业模式,推动蚕桑产业发展[5]。

4 构建蚕桑发展新模式促进蚕桑产业稳定发展对策

4.1 大力开拓丝绸市场

蚕桑产业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发展新模式,首先应明确蚕桑产业的规模化、机械化发展方向和目标,大力拓展蚕桑产业的市场范围,推动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针对丝绸市场加强推广和发展蚕桑产业的力度,定位蚕桑企业的客户群体,不应将丝绸市场的客户限制在高收入的群体中,而忽视中、低收入的客户群体,打破错误的主观理念,扩大丝绸市场的覆盖范围,打破消费群体的局限性,为客户提供更多的蚕桑产业产品选择,包括真丝的床上用品、摆件、围巾、工业品等。大力宣传丝绸市场产品,加大资金投入,向人们普及真丝产品的优势,宣传真丝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提高蚕桑产业的吸引力,强化蚕桑产业的产业化发展。可积极发展合作关系,与国内外的酒店等企业加强合作,提供优质的蚕丝被等产品,最大限度地拓宽蚕桑产业的业务合作渠道,增加客户群体,构建全新的蚕桑产业模式,推动蚕桑产业更好地发展[6]。

4.2 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

蚕桑产业模式的创新和产业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支持,针对蚕桑企业在生产方面存在的技术性难题,企业应积极获取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扶持,在蚕桑企业的生产中不断引进和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企业实际生产需求,积极培育和推广高产量的蚕品种,同时引进先进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加大对蚕桑病虫灾害的治理力度,创建桑树和蚕的安全生长环境。把握好时代机遇,扩大蚕桑企业的发展规模,通过构建和扩张蚕桑养殖基地等,打破传统的蚕桑产业发展模式,提高桑园的建设标准,加强不同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强化蚕桑基地管理的标准。提高蚕桑产业的机械化水平,针对劳动力紧缺、人口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运用先进、高效的种植设备和生产机械设施,消除蚕桑企业的技术性问题,提高蚕桑产业的生产质量和效率[7]。

4.3 加强多方合作

以蚕桑产业的龙头企业为参照,建立完善的蚕桑产业管理机制,实现蚕桑产业模式的创新发展,从改革并购流通体制着手,完善蚕桑产业制度,加强多方合作,增强蚕桑产业的活力和综合实力,构建全新的蚕桑产业生产经营模式,组成“桑农+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协会”的共同体模式,促进蚕桑产业的一体化建设和发展进程,构建经济联合机构的新模式,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针对流通市场加大建设力度,借助现代化网络技术和平台,向全国和全世界推广蚕桑产业产品,不断拓展丝绸市场。在多方合作的模式下,提高蚕桑产业的生产和运行效率,增加蚕桑产品的销量,实现蚕桑产业模式的创新,为蚕桑产业发展拓宽空间。

4.4 建立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

针对蚕桑产业模式创新的需求,建立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保证完善的信息技术服务网络和供应系统,提供技术培训和支持,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为前提的分工合作模式的蚕农产业,为养蚕大户提供专业、科学的养蚕技术指导,提高蚕桑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加强对本地蚕桑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积极引进专业型的技术人才,定期组织和开展针对蚕桑人才的培训活动,加强技术交流和指导,强化蚕桑产业发展的根本性人才动力。专业合作组织方面应积极发展合作关系,建设农村桑蚕专业技术协会等,建立蚕农和协会之间的联合机制,以蚕农的利益为主,支持蚕农的各项生产活动。

4.5 构建桑园复合经营模式

蚕桑产业在创新过程中应打破传统观念,积极引进桑园复合经营理念,构建全新的桑园复合经营新模式。不再仅仅重视桑叶的作用而忽视了桑葚的作用,结合桑葚的充分利用、桑树的生长周期、桑园的作物、养蚕的季节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考量,分析不同作物的生长规律,创新蚕桑养殖户的经营方式。激发蚕桑养殖户的积极性,使其不仅仅将养蚕作为维持生计的工作,而是通过对桑园复合经营模式的构建和创新,建立起新形式的典型企业,实现桑园的创新,推动蚕桑产业模式的创新发展[8]。

5 小结

随着我国的国际化发展进程逐渐深入,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我国的蚕桑资源开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农业中的支柱型产业,蚕桑产业应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打破陈旧的蚕桑产业发展理念,改变传统的蚕桑产业模式。创新蚕桑产业全新的发展模式,向着节约化、多元化、专业化的方向不断探索和发展,提高蚕桑生产的效率和蚕桑产业的科技化水平,促进蚕桑产业更进一步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蚕桑生产发展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