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基光,王艳兰,罗育才,石泽平,吴福平,汤 睿
(1.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 2.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3.泸溪县农业局,湖南 泸溪 410125; 4.湖南隆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湖南 娄底 417000)
穇子(Eleusinecoracana(L.) gaertn)[1],别名龙爪稷,为禾本科(Gramineae)穇属(Eleusine)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耐旱、耐瘠薄、耐盐碱等特性[2]。原产于东半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3],在乌干达、肯尼亚、印度、尼泊尔等地作为主粮生产,全世界常年种植面积400万~450万hm2,产量约450万t[4]。
在我国的湖南、浙江、安徽、广西、河南、西藏、山西、陕西等省区均有种植[5]。穇子是一种特色旱粮作物,具有药、食、饲等多种用途[6]。药用方面,据《本草纲目》记载,“穇子,甘、涩、无毒,补中益气,厚肠胃”,民间也常用穇子治疗消化不良、感冒等疾病。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穇子的药用功能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和更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穇子在抗氧化活性、预防结肠癌、肠道疾病、冠心病和糖尿病、辅助降低血糖、预防成年的骨质疏松及其他骨骼疾病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7-10]。食用方面,其籽粒可被加工成为穇子糍粑、穇子饼干、穇子面条、穇子酒等,是有特殊用途的膳食食品,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结构。饲用方面,其秸秆可以作牧草饲喂牛、羊等食草动物[11]。赵丽兰等[12]研究发现,利用龙爪稷青刈秸秆饲喂荷斯坦奶牛,能够显著提高牛奶品质。由于穇子的用途广泛,人们对它的重视与喜爱程度也越来越高,同时对穇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穇子籽粒的产量并不高(150~200 kg/667 m2),病虫草害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开展穇子病虫草害的研究非常必要。笔者通过几年的田间试验,总结了穇子主要病虫草害发生的特点及防控措施,为穇子栽培提供了理论基础。
穇子稻瘟病:穇子稻瘟病由真菌病原菌子囊菌(Magnaporthegrisea)引起,是穇子的最主要的病害之一,病菌通过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的形式在穇子秸秆上越冬,翌年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助于风雨传播,孢子萌发后侵染寄主细胞。在气温25~28 ℃时,且高湿条件下,对分生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染等都十分有利。此外,阴雨寡照、昼夜温差大、都会加剧发病。有些地区穇子稻瘟病可造成减产80%[13],甚至绝产。稻瘟病真菌病原体对穇子侵害的不同部位,一般分为穇子叶瘟、茎瘟、穗瘟等[14]。
穇子在分蘖盛期、抽穗初期都容易感染稻瘟病。危害性较大的是叶瘟和穗瘟,叶瘟严重时,全田似火烧般,影响新叶生长,有的植株萎缩,严重影响抽穗;穗瘟发生严重时,会导致大量白穗或瘪粒,致使产量下降,同时也影响穇子的品质。
穇子叶枯病:穇子叶枯病由真菌病原菌长蠕孢叶枯菌(Helminthosporiumnodulosum)引起。长蠕孢叶枯菌,分生孢子黄褐色,呈长椭圆形或梭形,多8~9隔,大小(70~90)μm×(16~20)μm[15]。长蠕孢叶枯菌菌丝体在作物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气温回升时开始危害。成熟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助风雨传播,从伤口或气孔侵入叶片,不断引起再侵染。5月中旬至6月上旬易爆发,当平均温度在15 ℃以上,阴雨寡照条件下,穇子叶枯病易流行。穇子叶枯病一般在抽穗期至扬花期危害比较严重。另外,气温忽高忽低,田间密度大,生长茂密,通风性不好,也利于病害发生。
1.2.1农艺措施
使用抗性品种,播种前种子进行消毒;加强田间水肥管理,科学施肥、忌肥多,增施氮肥。穇子整个生育期需肥量不大,如果肥力过足反而容易导致病虫害发生;合理密植,改善通风,增强同光条件;与非寄主作物实行轮作,如豆科作物。深耕穇子病田区,操作之后清洗耕田工具,防止病原菌污染其它非病区;控制杂草,以减少杂草寄主的感染,避免植物密度过高,以阻碍病原体植物之间的传播。
1.2.2化学防治
正确及时喷施杀菌剂,一旦发现疑似中心病株,需采取喷洒农药进行预防和治理。稻瘟病的防治:可用25%的使百克2 000倍液或40%富士1号(稻瘟灵)乳油400倍液或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进行喷雾处理;叶枯病防治:可用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或50%托布津5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等。交替使用,每7~10 d喷1次,连续喷3次。喷施农药时,选择晴天,尽量喷得均匀,保证所有植株都喷晒到位。
穇子主要的害虫有飞鸟(麻雀)、大螟(Sesamiainferens)、椿象、蝗虫等。
麻雀为杂食性鸟类,夏、秋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种子为食,在很多地方麻雀是一种危害穇子的主要害虫,一般是在粟粒成熟阶段成群叼啄,导致作物大量减产。
大螟:鳞翅目夜蛾科蛀茎夜蛾属的一种昆虫,年生2~8代不等。在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年生4代。主要通过残留在作物茎秆或根茬内越冬,翌春,气温高于10 ℃时,老熟幼虫开始化蛹,在15 ℃时羽化。其对作物的危害基本与二化螟相似,幼虫蛀入穇茎危害,造成枯梢、枯心苗、枯孕穗、空穗等。受其危害的植株孔较大,虫粪多,且大部分不在穇茎内,多在叶鞘和茎秆之间,受害部变为黄色。
椿象:半翅目,蝽科昆虫。椿象年发生数代,以卵在作物的枝内过冬。翌年3—4月间,随着气温回升,平均气温达10 ℃以上,相对湿度在70%左右时,卵开始孵化。椿象利用吸管般尖尖的刺吸式口器,穿透植物表皮而吸取汁液为生。6月中旬到7月中旬是危害盛期,此时正处于穇子盛花期-结实期,对穇子的危害比较大。
蚱蜢:蚱蜢亚科昆虫的统称。各地均为一年一代。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要栖息于草地、农田等地。以卵在土层中越冬,成虫产卵于土层内,成块状,外被胶囊。蚱蜢一般在每年7—8月间羽化成成虫,成虫及若虫食叶,对作物危害大,从而降低农作物商品价值。
飞鸟(麻雀)的防治:飞鸟的防治主要通过布置驱鸟彩带、防鸟网、或者鸣放爆竹驱赶。
大螟的防治:一是选择抗病品种,在栽培过程发现,穗型为紧抱型的品种更容易遭大螟的危害。因此,栽培时尽量不需要选择该穗型的品种;二是及时清除发病植株,连根拔起,实施轮作;三是利用生物措施,例如利用信息素诱捕器或利用拮抗生物进行防治;四是使用化学农药,利用杀虫剂进行化学防治。生产上始见枯心苗危害状时,可用18%杀虫双水剂2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25%杀虫双300倍液或90%杀螟丹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或5%来福灵乳油3 000倍液。
椿象的防治:危害初期,可以通过人工捕捉成虫、摘除卵块,防治虫害扩散。成虫和若虫早晚或阴雨天气多栖息于植株叶片上,可在早晨或傍晚露水未干时进行捕杀。5—8月成虫产卵期,勤观察,发现卵块及时摘除。也可以利用生物天敌来防治椿象的危害,如寄生蜂、螳螂、蜘蛛等。药剂防治:当虫口基数太大,人工防治不能解决问题时,应通过喷施化学农药来防治。可用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 000倍或52.25%农地乐1 500倍或30%噻嗪·毒死蜱乳油2 000倍液喷雾。为使效果更佳,交替使用,每7~10 d喷1次,连续喷2~3次。
蝗虫的防治:在虫害发生前期,危害不重,如果虫口数不多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人工捕捉,去除害虫;也可以通过蝗虫微孢子、蝗虫病原真菌、蝗虫病毒以及寄生性天敌昆虫和捕食性天敌昆虫等生物防治法治理;当虫口数量大,危害严重时必须采用化学药剂治理,可用45%马拉硫磷乳油2 000倍液60%敌马合剂乳油2 000倍液或倍液喷雾,交替使用,每7~10 d喷1次,连续喷2~3次。
穇子栽培最主要的生物危害就是杂草,由于它的种子比油菜籽还小,导致其生长初期发育相对缓慢[16]。在这个时期,穇子在吸收阳光、水分、养分等方面都弱于杂草。近亲物种牛筋草是穇子的一个主要的杂草竞争者。尤其是在作物和杂草的生长初期,这两作物非常难区别,撒播比条播更难分辨。除了牛筋草外,苍耳子、香附子等都是危害穇子的重要杂草。
杂草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农业措施:播种时采用条播的方法而不是撒播,这样方便人工锄草时更容易区别杂草和穇子;通过轮作的方式打破杂草的生长周期;根据杂草的生长情况,采取人工锄草,一般3~4次;采取地膜覆盖种植模式,通过在种植区域铺设地膜辅助人工锄草,有效控制杂草,大幅度节省劳动力;化学措施:使用专用除草剂,穇子属草本植物,对除草剂很敏感,一般的锄草剂对它都有很大的毒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