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美华 吴红艳 (呼伦贝尔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自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受到广泛关注。慕课正是“互联网+教育”催生的新的课程形态。自2018年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作了“建设中国金课”为主题的报告后,全国各高校都行动起来打造符合本校特色的“金课”。“金课”建设一定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一理念,要通过课程提升学生学业的挑战性,发挥创造性。而培养方案中课程的课时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大学生在课下“增负”,这样对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以认识能力为基础,在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学习能力。它的核心是学生积极主动控制调节自己的学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一般学习能力、一般自主学习能力和具体学科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应策略。
在我国高考制度的影响下,高中阶段采用的教学方法多以学生的接受学习和机械学习为主,即教师将需要掌握的知识以确定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再经过反复的练习。采用这类教学方法的原因是高中讲的知识点有限,课时充足,每年的高考题型变化不大,教师带领学生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反复的练习,最终目标是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而大学阶段,学生课程多,课时少,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带领学生做练习来巩固知识,而是将很多理解、识记知识和练习巩固内容留在课下,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的反差让很多刚走进大学的学生无所适从。
另外,在学生和家长的潜意识里,都有着“高中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就轻松了”这样的想法,当学生进入大学,没有了高中阶段紧张氛围,没有了老师家长的督促,很多学生没有了奋斗目标,大学成了很多学生混日子的地方。
硬环境方面: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教学硬件资源不足的情况——教室基本上都在用于上课,供学生自习的教室很少;图书馆的座位数量更无法满足学生需求——自主学习的场所有限。这样导致了学生想学习,但找不到学习地点,而学生的自制力不强,因此在没课的时候,就会在宿舍里上网,或者聊天。有的学生还会去校外的网吧,终日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
软环境方面:一些学生想学习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学校提供供学生学习的平台资源不足——学生想要查找的资料学校图书馆无法下载,学生需要自主学习的实验设备学校不具备等等。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我们正处在信息化时代,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现代信息技术都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发起挑战。当代大学生多为“00后”,他们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能力很强,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陈旧的,低阶的课程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情况课堂就会出现吴岩司长报告中“Silence”“Answer”两种低阶境界。课堂形同虚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很多大学的评价方式主要是平时成绩,期末考试。而平时的评价基本上以点名和作业为主。一些学生上课会做一些与课程无关的事情,课下作业简单完成任务。而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科研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及时干预。当学生意识到该学习的时候,已经到了期末,而教师会选择考试前画重点的方式提高过关率。因此出现考前背题,考后忘题,最后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的现象。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而发展起来的教育平台不断增加,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不断产生,由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因此当面对网上海量的资源时,很多学生不知如何选择;甚至有的学生打开手机的目的是查找资料,可是很快就转到了其他娱乐消遣的网络内容上了。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人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为3 个小时,仅次于巴西。调查表明看视频、玩游戏、交友、聊天是大学生手机的主要功能。真正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的并不多。
由于中学与大学在教育方法、培养目标、学习内容、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别,导致刚入学的大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因此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入学教育,让学生对大学的学习有总体的认识,摒弃“混大学”的想法,确定学习目标,做好学业规划。这样在面对课堂上大信息量的知识时,学生就会课前自主学习,课下及时复习,自主学习的意识开始出现。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大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又一重要策略。硬件方面,学校为学生提供安静的自习室,图书馆为学生设立各种有针对性的学习教室(考研学习室,外语阅读室,外语学习角等),各部门为学生创设更多适合自主学习的外部环境;各个学院为学生设立的各种实验室,模拟教室可以为学生搭建学习和沟通交流的平台,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软件方面,学校图书馆提供丰富的书籍、视频等资料,网络中心提供各种模拟软件及设备,院系为学生提供具有专业性的参考书籍,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专业和技术支持;院校为学生聘请一些专业领域的专家,开展各级各类的讲座,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找到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大学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地方。人才的培养主要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传统的知识传授主要通过课堂来实现,而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实践,如何通过课程的建设同时达到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的双重作用呢?这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课前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设计,降低层次的理解,记忆性学习转移到课下,为学生推荐与课程相适应的教材,视频和阅读材料等,通过预习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作业。课上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学习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课上的教学不能只是简单的知识点的传授,而应设计具有深度和前沿性的生活案例,通过计算机软件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才能解决的有一定综合型的问题。这样既减轻学生课上的听课压力,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由于这部分学习在课前完成,这样教师在课上就可以和学生更多的交流与互动,既能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也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更有效率,还可以减少学生利用网络作无用功的时间。而课下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将成为学生课上教学的补充。当学生知道知识的用处,自然就会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有兴趣驱动下的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就会强,也能产生一些灵感。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然得到提升。
自主学习能力除了培养外,还要进行实时的动态的监控,这种监测就是将评价机制量化,分解为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月考、期中、期末各部分成绩,学生的最后成绩由各部分与权重的乘积之和确定。这样可以让平时可上可下的边缘学生得到及时的预警与关注,能够起到督促后进的作用。教师的预警一定要及时,不能等到学生的成绩已经无法挽回的地步时再进行干预。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下,学生逐渐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自主学习能力除了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外,还需要有展示和施展的平台。竞赛就是最好的平台。现在国家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各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创业园;各级各类竞赛也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如:数学建模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当代大学生具有思维发散,视野开阔,精力充沛等很多优势,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惰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等不足。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后,借助竞赛这一平台,学生就会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他们会在短时间内通过各种途径和平台来获取想要的知识,去充实自己的内容。这样学生在竞赛这一明确的题目下,就会发挥自主学习的潜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作为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摇篮,要求学生在大学阶段,不只是“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会学”,基于这一目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在大学阶段,开展多种形式、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通过社会,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为自主学习服务,最终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达到终身学习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