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H大学财会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调查

2020-12-16 10:13吴丹红张婷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教书育人 2020年6期
关键词:毕业论文选题论文

吴丹红 张婷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一、引言

本科毕业论文是我国本科教育的重要成果展示,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然而近年来我国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一直不容乐观,如在论文选题方面,学生选题把握不当,缺乏问题意识,在学术规范性方面,普遍存在抄袭、造假和“剪刀+浆糊”的复制粘贴式的不负责任的拼凑现象,在论证环节方面,论文缺乏逻辑性、内容空洞,在形式规范方面,论文答辩流于形式、质量监控过程不到位(饶家辉,张乃生,2014;康红梅,2014;张洪秀,2016)。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高低决定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在人才培养各环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戴卫东,2013),因此,明晰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加强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十分重要。

二 问卷调查分析

问卷调查对象为湖北省某省属普通高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的2013 级和2014 级财会类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包括4 个会计专业班级,2 个财务管理专业班级和会计和财管专业的辅修班学生。问卷调查时间为2017年6月学生毕业论文的答辩日。调查目的是了解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总体情况。此次发放问卷共551 份,收回有效问卷507 份,约92%的学生参与了此次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分为学生基本情况(4 道单选题)、论文撰写(9 道单选题)、导师因素(6 道单选和2 道多选题)、学校因素(3 道单选题)、思考与建议(9 道单选题和3 道多选题)五个模块组成,从学生、指导教师、学校三个方面探索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方面

1 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基础

周海涛等(2013)指出,成绩较好的同学的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计算机能力均显著高于成绩较差的同学,成绩较好的同学往往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创新思维活跃,在论文写作方面具有更强的胜任能力。调查发现,学生的平均学业绩点(满分为5 分)大部分在2.8~3.5 分之间,学科平均分72~85 之间的中间平均水平。在学生的科研基础方面,只有少数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前,参加过相关的科研课题研究,很多学生没有任何科研前期基础。大部分学生了解毕业论文的大致撰写过程,但对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标准不清楚。可见,大部分学生对本科阶段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处于平均水平,普遍不熟悉学术研究,科研基础薄弱。

2 学生的论文写作过程

(1)论文撰写目的

基于教育部对高校本科生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我国高校把完成毕业论文环节作为本科生顺利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问卷结果也反映出能顺利毕业或达到学校要求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仅有少部分学生表示希望通过论文撰写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或为考研或工作打基础,而基于学术兴趣而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可见,学生在本科阶段普遍缺乏对学术研究的内在兴趣和动力。

(2)论文选题过程

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是确定论文选题。目前学生主要是由指导老师给出的选题范围中进行选择,部分学生自定论文题目。还有学生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随大流或其他原因来选择论文题目。论文选题过程的调查反映出学生对毕业论文选题的被动和茫然状态,普遍缺乏对论文研究内容和方向的前期了解。

(3)文献阅读过程

文献的阅读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础,是撰写高质量毕业论文的前提条件。大部分学生表明,在撰写论文之前,对学术刊物的等级分类和质量水准不太熟悉,认为文献只要跟自身论文相关即可,并不重视文献来源等级。同时学生也坦诚,指导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逐一检验他们是否认真阅读文献,这为学生复制粘贴若干篇文献的参考文献提供了操作机会。导致文献实际阅读过程流于形式,学生缺乏对研究主题研究动态的实质性了解。

(4)论文修改完成过程

论文撰写的起止时间和耗时长短一般与指导老师的具体要求有关。调查显示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普遍在5~8 周内或8 周以上,部分学生耗费一个月,少数学生仅需2 周左右。除了极个别学生长期跟踪性地跟随老师做科研,论文下笔较早以外,学生普遍不愿意过早开始论文撰写,基本上是在考研分数和工作方向确定下来后的当年3、4月份左右开始动笔,个别学生甚至到5月上旬才匆忙撰写。三分之一的学生论文修改版本达6 次及以上,学生表示论文修改次数与指导老师的勤勉程度和自身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此外,几乎所有学生承认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有一定抄袭行为,无法准确把握研究主题的内容,论文创新和深入思考有限,撰写高质量的论文勉为其难。

3 学生的体会和建议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离校前的最后一次学业考核,其完成过程和传统课程完全不同,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体验过程。在问卷调查中,学生的主要有以下心得体会。

(1)论文撰写的必要性。一些学者认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之下,本科生没有必要也不太可能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撰写高质量的论文勉为其难。国外很多大学的本科生或硕士生撰写论文也非硬性要求,然而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近八成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的撰写还是必要的。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有一定收获,梳理了专业知识,培养了他们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毕业论文在本科生质量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是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对论文的自我评价。在学生对自己论文的评价中,多数学生认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和要求下,论文在研究方法、选题和严谨性方面做得较好。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论文能较好地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内容有部分创新、观点有说服力,对自身的能力进行肯定和增强自信。然而有绝大部分学生承认自己的论文并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研究内容空洞,缺乏调查研究或论据证明。

(3)毕业论文撰写的障碍。学生普遍认为“事务繁重,时间紧迫”和“相关专业知识不足”是影响毕业论文撰写的两个最主要障碍。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大多数高校毕业论文写作时间被安排在第七学期的10月到第八学期的5月的毕业期,恰逢学生就业、考研、出国或创业等,学生流连于各招聘会、离校实习、研究生复试或留学申请,没有过多精力和时间来打造一篇好论文。其次,我国高校宽松式的学习风气和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不足,使得很多学生多满足于及格式的学习目标。另外。文科学生普遍在数学、统计学基础较为薄弱,不熟悉工具软件操作,这些都导致了毕业论文研究方法分析上力不从心。

(4)学生的建议。学生迫切希望学校能较早开设论文撰写的指导课程,以帮助他们尽早认知科学研究的方法、程序和要求,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良好基础。学生普遍建议学校“设置相关论文撰写指导课程”和“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知程度”。此外,学生建议学校“建立奖惩分明的师生互评机制”“积极开展学术性讲座”,“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强论文质量监控”等,来建立长期有效机制来提高学生科研基础和加强论文质量控制。另外,很多学生认为当前毕业论文模式过于僵硬死板,希望能以一些创新项目、作品、调查报告、新闻作品或论文发表等形式来替代毕业论文。

据调查,我国自1981年实行学位制度,规定凡申请学位者,都要提交学位论文,但国内已有高校开始毕业论文模式的改革。如浙江农林大学规定,只要通过答辩与审核,达到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同等要求,学生可以申请以创业实践报告来替代毕业论文。浙江财经大学2014年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出版著作、学科竞赛获奖、主持省级(含)以上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结题成果、专利作品等科研作品;并且科研作品与申请者所学专业相关,可申请免写毕业论文。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2014年规定,符合一定条件的正式发表的论文、学科竞赛作品、创新项目、专利等科研作品,可以替代本科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浙江工商大学规定,凡学生作为惟一或第一作者在公开出版的报刊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专业论文;在学校认定的专业刊物上独立发表美术或设计作品,或在国家级、省级美术作品展览中参展;学生以科研作品形式参加国家、省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奖;获准立项的国家级及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以及学生以第一授权人获得专利的科研作品可以作为毕业论文(设计)代替。这些多元化的毕业设计方式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另一方面可反映学生的科研、学术、社交的综合素质能力,可作为本科毕业论文的替代方式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

(二)指导教师方面

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始终与老师的指导密不可分。老师的学术造诣、学科背景、指导时间和指导经验会显著影响论文质量,可以强化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认识,克服焦虑和浮躁的情绪,提高写作效率(戴晓芳,2010;田利军,王景博,2016)。

大部分学生认为,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指导教师主要发挥选题引导、论文审阅并批改、辅导论文撰写、督促论文写作等作用。学生普遍对指导教师的指导与答疑满意或基本满意,认可指导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态度。调查显示,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学生最看重指导老师的态度与责任心,其次看重老师是否有丰富的指导经验、充足的指导时间、较高的科研水平和外语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指导老师的论文指导时间每次多为10~30分钟,多达一个小时以上的情况也不少见,平均每周老师至少指导论文一次。论文指导方式主要以面谈和邮件、电话、qq 或微信等电子、电话沟通方式为主。从实际情况来,毕业生事务繁多,如果师生均在校,普遍以定期或预约的面谈方式为主,否则以电子沟通方式为主。总体而言,教师在毕业论文质量方面发挥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教师的责任心和学生的理解和执行能力,两者的有机配合能更好保证论文质量。

(三)学校方面

问卷调查中,关于“您在校期间是否听过毕业论文方面的报告或讲座”这个问题,很多学生表示“没有”,个别学生选择“有,但我没参加”。一般而言,国内高校开社各级各类的学术讲座已是常态,但若无老师特意强调或兴趣使然,学生很少能够在大学期间培养起对学术研究的浓厚兴趣。学生更喜欢通俗易懂的生活、艺术等学术讲座,学术性较强的讲座对于本科学生而言则是曲高和寡。在本科阶段,国内高校多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普遍缺乏引导学术研究的学术研究课程教育,极少学生有撰写过论文或参加过课题研究的学术经验以及具备必备论文撰写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在论文组织管理工作方面,半数学生认为学校毕业论文组织管理工作做得一般。大部分学生希望学校对优秀毕业论文切实推行奖励制度,或加大奖励力度。可见,学校的学术氛围以及学校对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是毕业论文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高质量的毕业论文离不开有效的组织管理(田利军,2014),毕业论文的组织管理工作影响学生写作和教师指导的态度和效率,是毕业论文质量的外部包装(田利军,王晶博,2016)。

三 结论和建议

从学生、指导教师、学校三个方面探索毕业论文的影响因素,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来自学生和学校方面。学生方面,学生的科研基础薄弱,论文撰写缺乏自主性,论文撰写时间与学生其他安排冲突。学校方面,学校对毕业论文相关工作的许多规定只是流于文件形式,忽视过程管理,缺乏相应的奖惩机制。鉴此,本文建议如下。

(一)优化课程安排,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

在国外,学术素质培养已经成为许多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大约有80%的美国大学在大一就开设了学术研讨课程,新生研讨课成为美国大学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生向大学学术角色的过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丁宜丽,2005)。学校可建立“课程论文—学期论文—毕业论文”的渐进式写作体系,增设与毕业论文相关的课程,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调研、课题研究、学科竞赛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健全论文考核标准

为了克服传统论文考核标准存在的僵化、呆板和流于形式等弊端,学校可一方面明确考核标准,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增强考核标准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使考核标准能够切实成为评定论文质量的依据。另一方面,学校可尝试毕业论文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可用学生的创新项目、作品、调查报告、新闻作品或发表的论文等形式来替代毕业论文,提高论文考核标准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三)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

学校掌握着毕业论文工作的规划与进展,在毕业论文工作中起着总揽全局的作用,对毕业论文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强化过程式管理,完善奖惩机制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尹然平,万俊毅,2015)。学校可将毕业论文作业流程分为选题与开题、论文撰写、论文评审和论文答辩四个阶段,明确不同阶段的管理要点,加强对整个流程的动态监管,形成长期公开透明的规章制度,完善惩戒机制,并设置相应的监督岗位,让各参与方明确毕业论文工作的目标与自身的职责。

(四)合理调整毕业论文工作的时间

学校可设置两种毕业论文时间工作方案,一种是将毕业论文的主要环节提前安排在第六和第七学期,在后一学期进行答辩,另一种是在第一学期展开毕业论文开题等工作,每个学期可以提供答辩机会,学生自主决定何时参加答辩完成毕业论文。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毕业论文工作进度,有充裕的时间去选题、调查和收集资料,完成论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时间冲突问题。

猜你喜欢
毕业论文选题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本科生论文要从严检查也要适度松绑
谈诗词的选题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选题有误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