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宗轩
(重庆市巫溪县农业委员会,重庆 405899)
农产品在人们生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近些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尤其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环节,技术问题更为凸显。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技术和行政管理措施,已成为农业生产管理部门的紧迫任务。
生物危害: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虫鼠害等。
化学危害:天然毒素及过敏原、农(兽)药残留、激素残留、重金属超标、添加剂的滥用和非法添加、包装材料、容器与设备带来的危害和其它化学性危害。
物理危害:如金属、玻璃、石头、辐射等使人或动物致伤、致病的物理因素。
动植物生长的环境是产生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控制环境土壤、水、空气污染,保障土壤、水、空气清洁是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先决条件。土壤环境污染包括工业、矿山污染源种类及分布,工业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大气、水等污染物排放种类、途径、数量,生产过程中农药、肥料、农膜等的使用,农业固体废弃物,乡村生产经营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废水,未经资源化利用的畜禽粪污等。再就是各种动物病死的死尸,乱投乱扔乱甩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第三耕作方式不当为病虫害生物生存创造有利条件。第四外来生物的引入导致本地生态环境改变,甚至遭到破坏。
我国农产品储存设施简陋,储存场所分散,储存方法缺乏科学手段,因而每年会造成大量的农产品霉变、腐烂和变质损失。不良干燥储存设施,已经成为制约农产品质量的瓶颈。我国农户每年储存环节造成粮食变质、马铃薯腐烂损坏、水果蔬菜腐烂,有相当一部分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消费市场。
无论是农户储存的农产品,还是中间商储存的农产品,都要经过一次或数次的加工才能进入消费市场。加工商家采取化学物质添加改变产品外观,增增加产品美观度,延长保质期。有些商家为了提升农产品的鲜美程度,适应人们的口感需求,延长农产品的保存时间,会将各种化学物质添加到农产品中。原本质量合格的农产品,经过二次加工之后变成了“有毒”的不合格的、危险更大的产品。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产品消费方式的改变,初级加工的农产品逐渐走进市场,农业产业化链条越来越长。农产品交易方式逐步向多元化、层次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加之农产品交易过程缺乏规范性,农产品交易方式存在多样性。因此在市场交易中存在规则不健全、检验不统一和质量不稳定等诸多问题。
广大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缺乏必要的常识,在挑选农产品方面,缺乏有效的鉴别力,只追求颜色鲜艳、形状整齐。
首先,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源头防控,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行动;开展土壤污染状况普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土壤污染管控,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有效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畜禽粪污、病死畜禽以及废旧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其次,结合区域生产、市场销售情况制定技术标准,明确专人在生产一线检查指导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规范农户生产流程,保障实现农产品质量要求。农户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严格规范农药施用规范,农产品收获之前的规定期限内,禁止使用任何有毒农药,控制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从而确保消费者的免受其害。除此之外,建立农产品溯源制度。
第三,集成推广绿色生产、综合治理的技术模式。开展综合防治技术试点示范,引导农民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发展生态农业,优化种养业空间布局,推行畜沼果、畜沼菜等生态循环农业。
3.2.1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
“很好,”卡尔松司令满意地点点头,他的舌头已经感觉到鼻涕咸咸的味道了,他赶忙用衣袖一抹,用清朗干脆的声音命令道:
推广生物农药、绿色控害植保技术以及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实施土壤改良修复、农药残留治理、秸秆综合利用、地膜污染防治、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重金属治理修复等土壤洁净工程。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努力实现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零增长。
3.2.2 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品牌建设
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品牌意识,主动适应市场化、信息化和消费升级的需求,积极申请农产品商标注册,切实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品牌农产品评选认定,支持其申报国家级品牌,培育影响力大、比较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品牌。
当前农产品储存条件落后,是导致农产品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政府应增加扶持资金,提高储存设施条件。首先,要重点支持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及现代农业示范区,兴建农产品干燥储运设施。要坚持农民自主建设,政府进行资金补助、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等,确保补助政策有效落实。其次,要在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不仅要解决干燥储存手段方面的问题,还要解决农产品产后洁净、分拣、包装以及运输等多个环节的质量保证问题。第三借鉴国外经验,将粮食干燥储存、果蔬预冷分级、包装等技术进行集成,建设稻麦干燥储存中心和果蔬产地加工中心,让农民通过互助合作获得更多的增值收益。
农产品流通环节治理是控制农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收储运环节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制度,要严格农产品收购商和中间商的资质审查和技术监管。为了满足市场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收购商应收购质量合格的农产品。农产品收购商和中间商必须具备基本的技术检测手段,在收购农产品过程中,应建立收购检测规范、农产品质量合格和溯源制度。农产品质量管理部门要建立流通环节管理的技术规范,经销商销售的农产品,应标明农产品来源和质量检测等相关信息,消费者只要通过扫描就能了解到产品所有信息,支持消费者购买优质农产品。
加工环节是引发农产品质量问题的关键环节,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强制管理措施。仅仅靠强制管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严格执行加工过程中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作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必须具备起码的卫生条件和质量保证能力。尤其对食品进行二次加工或者多次加工时,更要严格遵守技术规范标准,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卫生的食品。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国家应鼓励发展自产自销、边产边销和直接销售,这样既有利于保障食品的新鲜度,又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购买要求。
3.6.1 落实责任
政府监管机构与生产单位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和《质量安全承诺书》,实行目标责任承诺制管理,明确企业责任,约束企业生产行为,同时要求企业落实监管工作制度,公示认证信息,建立“生产基地公示牌”、“禁用农药警示牌”;建全各项管理工作制度,让企业接受群众监督。
3.6.2 监督抽查
规范制定《××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方案》。严格落实检查执法随机确定抽查对象、随机选派抽查人员和向社会公开抽查结果的“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对相关区域内重点品种、重点单位和重点环节实施专项监督抽查。
3.6.3 专项整治
坚持问题导向,树立底线思维,保持高压态势,针对非法添加、违禁使用、制假售假、私屠滥宰等突出问题,继续开展农药残留、兽用抗菌药、“瘦肉精”、私屠滥宰、水产品“三鱼两药”、生鲜乳违禁物质等专项整治行动。有针对性地强化禽蛋中禁用药物、水产品中非药物和牛羊肉“瘦肉精”专项治理。
3.6.4 严格投入品管理
严格农药、兽用抗菌药准入管理,加强种子、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质量监督管理,开展质量监督抽查,对市上公布的不合格产品和企业名单以及对质量水平较低的产品和生产经营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对象,加大监管力度。发布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公告,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普及识假辨假、科学种养殖知识。
运用信息化的方式,跟踪记录生产经营责任主体、生产过程和产品流向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
综上所述,要重点加强产地环境治理,清洁化生产,突出农产品生产环节、储存环节、加工环节以及流通环节的技术规范建设、严格监督管理,从源头和过程保证消费端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严防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从生产贮存加工流通等环节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