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 鹏 (三江学院学工部招生就业指导中心)
大学生就业的质量毫无疑问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试金石,既是各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展现,又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检验。新时代下,大学生就业将凸显出新特点,可能演变出新问题。尤其今年年初的肺炎疫情对于社会各个方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面临2020 年应届毕业生高达874 万的增量(数据来源教育部网站),更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提前谋划与思考。其中就业过程中的心态可谓是重中之重,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和了解,进而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为就业这个民生问题提供丰富的解决思路。为了确保研究效果,本文研究过程中,选取了J 学院的部分应往届毕业生、学生家长以及部分用人单位招聘人员,以网络访谈调研为主要方式,并就访谈结果进行了归纳分析。
第一,“死守都市”是大多数毕业生行动准则。J 学院作为江苏省属的地方高校,生源大多数都是省内学生,虽然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当今就业形势极其严峻,但全国大学生“死守都市”的普遍就业观念在这里也不例外,具体体现到今后的就业地域选择主要集中在南京、苏南和上海一带。作为一个高校毕业生人数众多的教育大省,作为一个对外地高校毕业生具有很大吸引力的经济大省,江苏省的就业压力和毕业生单一求职地域的就业心态使得就业压力自然不容乐观。在调研中也有部分同学表示:“2020 年就业形势不好,暂时不一定要留在南京、无锡、苏州、上海一带发展,但后面如果有机会肯定还是会考虑到这几个地方来的。”
第二,“逢场必进”成为部分毕业生在新形势下的一种状态。面对陡然大增的就业压力,很多毕业生心态积极但是茫然,无论是线下招聘,还是网络招聘,基本都出现了“海投”简历、“逢场必进”的状况,其实这种心态把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累得疲劳不堪,求职效果也并不好。有的学生如是说:“哪怕不符合基本要求,我也去投,万一中了呢;即使没有理会我,也没事,就是浪费了一封电子邮件而已”。
第三,“一步到位”依然是少数毕业生无法抛开的传统。不少毕业生还是寄希望于一开始就获得一份社会地位高、收入丰厚的工作,从两方面的现象就可初见端倪:一方面虽然报考公务员可谓又一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是场面依然极其火爆,另一方面或许更能反映问题的是,虽然到基层就业已经能够被大部分毕业生所接受,但是落实到行动中依然十分矛盾,真正选择在农村或者边远地区就业的比例非常小。在调查中了解到,很多同学反映虽然基层就业被大力扶持,但是实际上地域、待遇、保障等因素仍对高校毕业生存在诸多困扰。
第四,心态逐渐趋于务实。虽然在当今高校毕业生中“死守都市”“逢场必进”“一步到位”等心态已久还非常普遍,但在调查中发现:2020 年“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已经占据上风,先有岗位保障之后,再逐渐积累经验,进而跳槽或者自主创业。有的同学提道:“不管怎么说,现在疫情影响这么明显,手里一定要先有一份Offer,跟着前辈学习点知识,后面再调或者自己做老板”。
第五,就业信心降至历年最低点。在网络调研中发现,仅19%的毕业生比较有信心找到心仪的工作,比2019 年减少了13 个点。很多同学都表示跟往年的师兄师姐相比,“面临的形势更不好,压力更大,竞争者也多,不要说找个好工作了,能找到工作都很不容易”。
第一,城市生源毕业生的家长,过分分担了毕业生就业竞争意识和主动性。调查显示,城市生源的就业的主动性相对较差,家长在督促他们参加招聘会、帮助他们联系就业单位等现象,在2020 年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农村生源毕业生几乎没有在父母催促下参加招聘会或关注其他就业信息的。家长过分关心,甚至担心的心态,导致城市生源毕业生容易产生依赖性。
第二,将自己的就业意愿强加到儿女身上的家长依然大有人在。在当今就业压力比较大的前提下,家长对儿女工作问题关心是很正常的,并且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儿女早日出人头地。但是很多家长并不了解儿女究竟擅长什么、喜欢什么,只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就业意愿来要求儿女,甚至强加给他们。有些家长从来就存在一种攀比心理,抱着自身就业意愿的倾向性,经常感慨谁家的毕业生又找到令人羡慕的工作、谁家的孩子是多么优秀,很容易影响到儿女的情感和个人发展。
第三,“一步到位”的心态在家长的就业心态中比毕业生更为普遍。在我国现实中,出了个硕士生卖猪肉,立马就有家长质问,既然学会了“屠龙术”还去拿杀猪刀?更有家长“官本位”思维严重,认为“小孩必须考个公务员才算是上班了,国家部委的竞争激烈,起码也得考个地市级的。”还有家长认为“至少也要能够进大国企、进外企,除了工作稳定、收入丰厚之外,我们做家长的也很有面子。”
第一,观望与悲观。受疫情影响,企业的发展规划调整幅度大小不一,加之对国际国内市场判断略显悲观,对于招聘工作持观望态度。有的HR 说:“2020 年上半年肯定是不招了,下半年要根据公司恢复情况而定”,有的用人单位表示“我们是外贸单位,现在国外疫情形势加重,公司业务损失巨大,必要时还要裁员”。
第二,既然挑选余地大,那就挑有工作经验的。据了解,40%左右的HR 都表示经验欠缺是应届毕业生的“硬伤”,因为他们都抱着企业是盈利性质的组织,必须以效益最大化的心态进行运作。其实企业作为一个组织而言,在追求效益的同时,不能够弱化对人才培养的责任。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的企业中,还有大部分也表示是出于今后员工的忠诚度、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度等方面的考虑,而不是出于社会责任。
采取多种举措使基层成为年轻人施展才华的广阔海洋,为选调生选拔、“三支一扶”、“西部计划”、“苏北计划”、“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等项目制定详实的宣传、遴选、支持措施,人武部、宣传部、学工处等部门进行联动,积极配合人武部门落实好在征兵政策,妥善引领更多的毕业生参军入伍。对志愿去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学校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扶持。国家在宏观层面要加大中西部地区就业大学生的政策支持力度,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区域结构失衡。
高校应大力度联合兄弟院校、地方人力资源部门(人才中心)、学校学科专业所重点依托的行业、产学研合作单位、长期合作的用人单位等,组织开展大型综合人才市场、行业专场、地区专场、企业专场等各级各类人才市场,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的校园招聘体系。同时,加大信息资源的收集力度,利用移动互联媒体,每天确保“云端”发布用人单位需求信息。
在全校范围内宣传历年考研录取学生事迹,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组织现场演讲、视频直播,必要时建议向考研成功学生的高中母校发送喜报。想方设法为考研的同学提供多种便利。制定各二级院系的考核指标,并且明确要求充分研究国家招生政策,针对今年硕士研究生扩招的机遇,积极向毕业生提供复试协助以及协调调剂事宜。
组织辅导员等相关教师参加职业指导师培训,使就业条线相关人员基本具有中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确保能让每一个学生了解就业政策,提升就业能力。院校应将创业教育融入就业指导教育之中,将创业者素质和能力培养融入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大就业”的理念。开展精准分类的创业教育,完善课程教学、教育培训、实践训练相融合的创业教育模式。为创业的学生协调场地、资金等资源,软件上和硬件上积极兼顾,培养一批示范性的毕业生创业者。
切实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给予着重关怀,特别是对于零就业家庭,必须重点跟进关注,妥善解决实际问题,协助他们圆满毕业、顺利就业。学校应开设专门的就业择业咨询室,坚持每天安排就业与职业发展方面专家教授开展咨询服务。在毕业离校前后,学校可以对未就业的学生进行集中的强化指导,实施“零距离就业行动计划”,开展一对一帮扶,实施个性化指导,加强心理疏导和思想素质教育,进行校友企业岗位推荐等工作,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方式帮助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在年底之前实行保底就业,让毕业生始终感到有温度有关怀。
落实“一号工程”,各学院书记、院长亲自挂帅,领导指挥务必要再靠前一些,政策落实务必要再彻底一些。把就业工作纳入学院工作的常规考核指标,作为全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强化学院职责,紧扣年终评定,落实目标责任。动员全院教师力量,实施“全员就业工程”。要求各学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督促院系主任、专业教师积极推荐毕业生就业。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的专业教师积极为所带学生推荐就业岗位,各学院根据学院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具体的考核体系。各学院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特别是发挥产学研合作单位、就业基地和教学实习基地等吸纳毕业生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