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平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农业农村局 454850)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内开始引入外国种猪品种,丰富肉猪市场。但不同品种的种猪生产方式和产程时间不同,有的国外瘦肉型母猪产程时间比国内母猪长数小时,生产方式的不同必然让助产人员出现操作失误,延长母猪产程。同时,外国母猪进入国内需要适应期,或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盲目让母猪进行生产会因母猪身体机能未能适应而导致产程延长,严重者出现难产情况。
母猪优质生产要求母猪自身具备良好的体质状况才能孕育出健康的幼猪,特别针对初次配种生产的母猪,饲养员需要确保母猪身体机能足够成熟来应对生产工作。但现实中,有饲养机构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母猪未完全发育完成便急忙配种。由于母猪身体机能和生殖系统未完善,在怀孕过程中必然影响内分泌,延误产程。母猪生产完毕后,未待母猪身体恢复而再次配种生产也是拖延产程的因素之一,严重会影响幼猪质量和导致母猪死亡。
母猪身体出现问题,重点体现在母猪患病而导致生产困难或幼猪胎死腹中。母猪怀孕期间,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容易患上常见疾病,饲养员未及时发现会影响母猪生产。同时,由于母猪缺乏运动,过度肥胖而导致力量不足,在生产过程中常因子宫无力而出现生产困难的现象,母猪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生产,更甚者需要人工辅助生产。同样情况发生在大龄母猪身上,在生产中后期经常出现体力不支的问题,由于身体肌肉力量和腹部压力减弱,将会延长1~2h 产程。
怀孕母猪有保护幼子的天性,当生产环境质量过低或存在危险因素时,母猪会拒绝生产,延长产程。同时,母猪怀孕期间精神面貌会发生变化,出现多疑和惊慌现象,长期精神紧张的环境中怀孕会影响后续生产。母猪生产需要身体放松,过度惊恐站而不卧,往往将产程严重押后[1]。
母猪怀孕后需转移到安静的猪圈进行,注重猪圈环境卫生。猪圈需要预留位置为母猪日后生产做准备,尽量避免母猪生产时将母猪转移到陌生地方,让母猪在熟悉的空间内进行生产能提升母猪安全感。在母猪怀孕期间,饲养员需要密切关注母猪精神状况,记录出现精神问题的母猪,并在其生产前准备好人工助产工作。母猪生产时需要降低周边噪音,饲养员需要与母猪保持一定距离,一方面防止惊吓母猪,另一方面及时留意母猪生产状况,必要时提供帮助。
配种母猪需要经过严格挑选,保证身体健康和发育完全,一般情况下,初次进行生产的母猪需要经过两次以上发情期方可进行配种生产。母猪怀孕期间定期对母猪进行身体检查,发现疾病时及时治疗,必要时终止妊娠或进行人工催产。母猪生产后有必要对母猪进行康复治疗,让母猪为下次生产做准备。对多次生产和大龄母猪应果断淘汰,确保母猪有足够的体力进行生产工作。
母猪怀孕期间需要密切控制母猪饮食和运动量,定时定量喂食和每天适当运动,防止母猪出现过度肥胖的情况。在预产期前数天,需要注重母猪休息,适当减少运动量,为母猪身边保存充足的体力。中后期应避免难消化的食物,多增加提供身体能量的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有利于辅助母猪生产,确保产程正常。
在母猪配种时,饲养员需了解母猪品种和其生产习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产程时间和辅助手段,在母猪怀孕中期,饲养员可凭经验判断母猪的怀孕胎数,调整产程时间和助产措施。同时,饲养员需要不断提升饲养能力和助产经验,及时发现母猪生产问题,保证母猪生产效率。在母猪产程过长时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判断母猪是否有足够能力进行自行生产。外来母猪品种应让母猪先熟悉当地气候环境和生活状态,在母猪未完全适应前禁止母猪进行配种生产[2]。
综合上述,在排除母猪身体原因外,母猪产程过长受饲养员人为因素影响,饲养员的饲养经验将决定母猪的生产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