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红 鲁云龙
(临沧市林业和草原局,云南临沧677000)
目前,我国主要是通过建设国有林场提升森林资源总量,这一方式有效促进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提升。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日益重视,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保障国有林场发展质量和规模,成效显著。但新时代背景下,需对目前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以保障其符合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及林业资源供应充足[1]。
在森林经营系统中,资源丰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其主要的优势,但在部分国有林场中,森林经营系统存在较大问题,如产品种类单一、多以原木产品为主、产业结构简单等,这些因素均限制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森林资源是森林经营的基础,只有具备相应的资源才能使森林经营问题得到真正的改善。目前,国有林场经营发展过程中,资源稀少问题突出,树种类型单一,幼林数量远远多于成熟林,结构不合理,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且质量普遍偏低,难以通过数量弥补,严重限制了我国林业产业的正常运行。
虽然林场可充分利用自身资源获得创收,但是因其没有大额资金来源且自身产品本身没有较高的附加值,导致其只能创造有限的经济效益。政府部门未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导致许多林场均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资金缺乏导致林场无法及时更新基础设施,从而限制其正常有序发展[3]。
首先,林木产品品种单一,缺乏科技含量,林产品多为初级加工,附加值较低,销售价格难以有效提升。其次,国有林场各自为政,互相之间缺乏联系,无法展开规模化经营,大多国有林场均是生产同类产品,数量过剩,只能压价出售,而一些需求量少但价格高的产品,又因信息获取不及时,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国有林场位置常处于发展比较落后的浅山地区。建场时,因基础设施条件尚不完善,且靠近农村地区,村屯人口占用林地土地的现象普遍存在,没有充足的空间用以发展第三产业。此外,国有林场多为本级财务控制,缺乏资金积累和自主企业,无法依靠自身发展,由此严重制约了国有林场的长期发展[4]。
传统的国有林场经营管理方式十分粗放,砍树消耗速度远远超过种树成材速度,过度索取森林资源,却未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这严重消耗了森林资源。国有林场管理改革后,转变了传统的经营理念,发展模式更加多样化,如林下经济种植养殖、森林相关康养医疗服务等,林业经济被盘活,职工增产增收,同时也不会因过度砍伐森林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国家要想实现自我突破,解决森林发展瓶颈,就必须对国有林场进行改革,通过坚决的政治决心引导政策,对国有林场的管理方式进行规范,使其经营效率更高,从而保证国有林场经济发展更快更好。通过政策红利向国有林场引进社会资源,例如,旅游局和林业局可以推出森林体验式特色旅游,财政部特批给国有林场资金用于缓解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压力;可引入股份制公司经营模式,在保证原有国有企业性质的基础上加入社会资本,通过创新内部管理机制使企业具备更多的活力,在市场竞争中姿态更加开放[5]。
国有林场传统管理方式粗放,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具体的经营管理制度,未将监督机制指标化,导致管理工作散漫、思想不统一。国有林场改革后,规范森林资源的管理机制,使其更加严谨;对于国有林场的管理人员定期考核政绩,优胜劣汰,通过制度约束权力,根据政绩竞争上岗,从而促使国有林场职工在面对市场竞争时心态更加积极,能对森林资源和国有资产进行自觉维护。通过改革内部的经营管理体制,倒逼林场的生产发展方式由资源浪费型转变为一分成本获取10倍收益的集约型[6]。
目前,多数林区已有林木限额采伐制度,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人遵守,采伐量每年均远远超过年限额,长此以往,严重增加了全国林木枯损消耗率。针对这一现象,需加强管理林木采伐,对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进行改革,严格执行依法管理,保证管理力度。每个地区均必须严格按照森林法的要求对森林经营进行管理,严格控制采伐量,尤其要限制恶意采伐行为。
要想解决国有林场的改革问题,就需做到分类经营林业,使其管理模式更加精细化,以有效促进国有林场的发展,分类依据可以是区域位置、环境发展需求和资源状况等,将其划分为公益型或经营型,不同的类型有对应的经营管理措施。其中,公益型国有林场林区主体为公益林,主要的发展方向是为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培育,同时可兼顾商品经济,使国有林场经营更加活跃,具备更强的活力;经营型国有林场林区主体为商品林,主要是在商品林的建设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保证其培育效率和木材质量。通过分类经营,不仅可以有效发展国有林场自身,而且还承担了国家责任。此外,还需营造良好的氛围,保证国有林场的建设得到全社会的支持[7]。
要想做好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其中的关键和基础工作在于科学的管理方式。在国有林场管理过程中,可引入各个行业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并根据国有林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适合国有林场发展的管理方式,以保证科学化、合理化、有效化管理国有林场;要加强优化改良内部控制制度、生产管理制度和人事制度等,以便完善国有林场的现有制度,保证顺利完成国有林场的改革工作。
在国家投入较少的背景下,国有林场可通过贷款展开绿化工作。但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种植公益林时国有林场面对的压力较大,严重影响了国有林场的有序发展。对此,相关部门在综合分析国有林场的资源状态、社会和生态效益后,可延长贷款还款日期、减少利息等以缓解国有林场的经济压力。此外,林业管理部门需对国有林场内部的管理方式进行积极调整,使其符合经济发展方向,保证发展时间和空间充足[8]。
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自然环境,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护生态环境,如人工植被覆盖荒山、扩大森林范围、设立自然保护区等,这些方式均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为进一步维护林业发展,需加强建设生态工程,扩大森林面积。加强生态保护并非是单纯扩大种植面积,还需做好统筹规划工作,结合乔灌形成复层林,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进一步提升森林碳化功能。
目前,国有林场落后的管理机制不匹配先进的生产力,严重制约了国有林场的发展。对此,政府应通过相关政策和市场引导,保证林业发展环境良好。同时,国有林场自身也需大力改革,加强管理工作,以保证焕发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