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琳,姚 莹,杨元元,史金龙,居兴刚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河南 洛阳,471000)
黄褐斑是一种获得性色素增加性疾病,多发于女性,表现为面部两侧有褐色沉着,并可随季节改变,该病发病机制复杂,顽固难治且容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面部外观[1-2]。临床治疗黄褐斑的药物较多,包括维生素C、还原性谷胱甘肽、维生素E等,但治疗效果不稳定,容易复发,故临床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治疗黄褐斑的更多可能性[3-4]。黄光治疗属于治疗黄褐斑常用物理疗法,能抑制皮肤形成黑色素,能有效治疗黄褐斑。氨甲环酸早已应用于临床治疗黄褐斑,属于促凝类药物,可通过抑制赖氨酸结合纤溶酶,发挥止血作用,多用于治疗出血[5]。多个研究表明[6-8],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佳。但以往研究使用氨甲环酸多采用口服给药,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月经量减少或胃肠道反应。本研究采用氨甲环酸导入联合黄光治疗黄褐斑,以探究其疗效及对皮损状况的影响。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黄褐斑患者62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男4例,女27例;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31.35±3.52)岁;病程4个月~15年,平均病程(6.78±0.62)年;蝶形型26例,面上部型1例,面下部型1例,泛发型3例。对照组男3例,女28例;年龄24~54岁;平均年龄(34.29±3.04)岁;病程5个月~16年,平均病程(7.25±0.56)年;蝶形型22例,面上部型2例,面下部型2例,泛发型5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均符合《黄褐斑和白癜风的诊疗标准(2010年版)》[9]中相关标准;(2)年龄≥18岁;(3)均自愿参与本研究。
(1)凝血功能异常患者;(2)对氨甲环酸过敏患者;(3)光敏感患者;(4)肝肾功能不全患者;(5)近半年内有维A酸类药物使用史者;(6)哺乳、妊娠患者。
两组均给以黄光(武汉亚格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照射治疗,参数设置为30~40mW/cm2,照射前用清水洗净面部并擦干,并用遮光罩遮住双眼以保护眼睛,光源应在患者面部15~20cm处,照射时间设置为30min,治疗频率为1次/月。观察组行黄光照射治疗后再行氨甲环酸导入治疗,具体内容为:将0.5g的氨甲环酸(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01)溶于0.9% 100 ml 生理盐水中,将其配置成5%氨甲环酸溶液,清洁患者面部皮肤,行常规无菌处理后在患者面部涂5%氨甲环酸溶液,并用纳晶微针点按面部,点按顺序为额、脸颊、鼻部、口周、下颌,呈米字型点按,在皮损部位可加大点按强度,以皮损处微微渗血、其余部位微微发红为度,频率为1次/周。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
(1)临床疗效;(2)皮损评分 采用黄褐斑皮损面积和严重指数(melasma areaseverity index,MASI)评分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皮损情况,该评分表总分为0~48分,得分越高则表示黄褐斑越严重;(3)用药安全性。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疗效标准[10]。基本治愈:90%或以上的可见色斑消失,颜色基本消失;显效:60%或以上的可见色斑消失,颜色明显淡化;好转:30%或以上的可见色斑消失,颜色淡化;无效:30%以下的可见色斑消失,颜色无变化。总有效=基本治愈显效好转。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计量资料表示为(),行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频数、构成比,行c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8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1.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典型案例见图1.
治疗前,两组MASI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SI得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观察组有2 例出现红斑反应,2 例出现轻度肿胀,1例瘙痒;对照组出现2例红斑反应,3例轻度肿胀,2例色素沉着,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13%、22.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413,P=0.520)。出现红斑、肿胀患者进行冷敷,出现瘙痒患者禁止抓挠,一段时间后自行好转,出现色素沉着患者做好基础护肤及防晒,以防止色素沉着进一步加重,适当使用外用祛斑药物。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图1 A 和B 为为治疗前,C 为治疗后
表2 两组MASI 得分比较(,分)
表2 两组MASI 得分比较(,分)
黄褐斑也称之为肝斑,可分为面部中央型、面颊型及下颌型三种类型,该病发病与妊娠、内分泌失调、化妆品的应用、遗传、紫外线照射、口服避孕药等因素有关[11],其发病机制为面部皮肤屏障被破坏后导致的炎症性色素沉着,难以治疗。
传统激光治疗黄褐斑也可能导致色素沉着,但黄光属于窄谱高纯度光,不会导致患者出现面部热损伤和面部辐射。面部纤维原细胞可吸收黄光以促进细胞生长,此外,黄光可抑制黑色素生成,故色素沉着减少,最终起到治疗黄褐斑的作用[12]。氨甲环酸可与酪氨酸酶结合,属于抗纤溶药物,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从而抑制黑色素的生成[13]。口服氨甲环酸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可导致患者的出现月经量减少和胃肠道反应,且服药周期长、见效较慢。微针导入氨甲环酸治疗可通过在皮肤表面建立微细通道,起到打破皮肤屏障的作用,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皮损部位,吸收率大大提升。相关研究表明,氨甲环酸导入治疗可加速毛细血管血流,促进表皮组织代谢[14]。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87%)显著优于对照组(61.29%),且治疗后,观察组的MASI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氨甲环酸导入联合黄光治疗黄褐斑可有效改善皮损情况。黄光可以减少黄褐斑患者表皮色素沉着,氨甲环酸导入治疗可以对皮损部位的血管生成有抑制作用,从而起到抑制红斑和血管生成的作用,两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起到了增强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患者破损情况的作用。此外,也有研究表明[15],氨甲环酸联合激光可提升治疗黄褐斑效果,本研究结果与之相符。本研究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13%、22.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氨甲环酸导入联合黄光治疗黄褐斑安全性好。
综上所述,氨甲环酸联合黄光治疗可有效改善黄褐斑患者皮损情况,治疗效果佳,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