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伍江畅
所谓“电视节目模式”这一说法在业界并非新鲜术语,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提出,但是到了90年代末才逐渐被学界所认识。说起来电视节目模式并没有具体的定义,世界应用较广的称呼一般是节目程式、电视模板、节目模式这三种。虽然实践和研究了许多年,但是直到今天,业界与学界对这一概念并未形成统一论断。简单来说,对电视节目模式的描述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电视节目模式对节目的制作有着规范化的作用。从创意到理念再到成线形态,最终到样片,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规定。除了节目独特创意之外,其他部分都有流程和框架,形成电视节目规范化的制作模板,精准到每一个环节,根据受众特点进行微调,从而适应当地特色。
其次,电视节目模式可以进行交易。它是市场化的产物,与其他产品一样具有商品属性。但是不同的是电视节目模式的交易主要是授权经营的方式,制作方对引进方有版权授权,引进方可进行本地化调整,这种模式已经成为最普遍的电视节目交易方式。
最后,电视节目模式交易其实是一种传播战略。虽然输出的是电视节目模式,引进方可以在每一个环节充分地本土化,但是从实际而言,电视节目模式是文化产品的一种,其创意和设计思维是制作方创造的,因此带有源国家的基因,使得输出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占领了引入国家的文化和思想高地,用以传播自身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
《中国好声音》让国内各大卫视看到了选秀节目生机尚存,自此引进海外电视选秀节目模式在我国各大卫视流行开来。有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年到2014年间,引进海外节目数量高达80档,各省级卫视播出的九成以上的娱乐节目都属于引进类的节目,且占据黄金时段,引进模式被当做提高电视台竞争力的“灵丹妙药”。但是正如《文汇报》评论所言,花钱引进节目模式能够炒作出话题,但抄不出创意。作为一种特殊竞争的策略,虽然可以解一时之急,但长远来说,过度依赖带来的副作用就是挤压本土原创节目的生存空间,节目研发人员不敢以收视率换创意,不敢轻易尝试,导致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都进一步萎缩,这对于电视台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除此之外,引进海外电视选秀节目,输出方不仅仅提供节目模式,同时也提供相应的节目制作方案,并且配备专人进行跟组指导。引进成熟和先进的节目模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让我国电视节目制作吸取一定的技术和经验方面的营养,但是在节目制作方案以及技术指导方面依赖国外团队带来的成功,快速拉升收视率的诱惑,导致各地方卫视自身的节目制作能力很难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这对于电视台长远发展是有很大的副作用的。
我国海外电视选秀节目的引进还存在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在激烈的竞争当中所有的电视台都会有趋利避害的想法,为了抢占市场,那么在引进电视选秀节目时对于规避风险方面的考虑比重会更大,所以一旦某一种类型的选秀节目爆火,那么其他电视台就会群起效仿,寻找相似类型的节目,导致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
这种问题可以追溯到《超级女声》时期,《超级女声》爆火之后,《我型我秀》《绝对唱响》等同一类型的节目层出不穷。后面《中国好声音》获得成功之后,《歌手》《中国最强音》等强势崛起,而到了当下的《偶像练习生》之后,《创造101》《明日之子》《青春有你》《少年之名》等女团、男团养成选秀类节目层出不穷。无论节目形式如何变化,电视台之间跟风的问题一直存在,同一时间大量的同质化节目内容对受众的视听感受并不好,甚至会出现审美疲劳。
正如上述所言,各大卫视在电视节目模式引进方面尽可能地规避其中的风险,在引进的过程当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金耗费量惊人,尤其是对于季播类型的节目,对资金要求更高。但残酷的现实就在于在耗费众多资源之后,真正能够带来收益的仅有十分之一,能够成为现象级爆火的仅有百分之二三。比如号称在全世界八十多个国家大火的《X-FACTOR》,即便选秀教父西蒙?考威尔亲自担任中国节目的总制片,由最有影响力的湖南卫视操刀打造,章子怡、罗大佑、陈奕迅等顶级明星加盟,但是依然避免不了水土不服的问题,收视率十分惨淡。所以说海外引进电视选秀节目模式并不是稳赚不赔的,依然存在着很高的风险。
电视台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的当下,虽然引进海外电视选秀节目能够助其提高收视率与市场占有度,但是要做到长远发展,那么就必须提高节目模式原创研发的能力。引进海外电视选秀节目模式只是开始,电视人应当从中汲取到营养和灵感,探索电视节目更多的可能。而这一点的实现需要电视台设立完整高效的创新机制,要创造出更具有生命力的品牌栏目,那么必须从最初的战略方向,到评估、亮点、生产等方面都进行积极的创新和尝试,甚至师法荷兰,创立电视节目实验室,从观众的视角寻找更具价值的创意和亮点。
除此之外,需要注意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创新的最根本因素,所以电视台要打造专业的研发团队,提高其整体的创作能力。而且为了提高我国原创节目的研发能力,必须落实制播分离的改革策略,避免节目研发受到电视台相关利益影响,做到产业化专业分工,给创新和原创提供更好的土壤和环境。
对于我国电视节目而言,实行差异化竞争势在必行。具体而言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做:
首先,要实行品牌战略。不同的风格和类型更容易增加受众的印象和记忆点,就比如《中国好声音》形成的品牌力是其他节目难以超越和比拟的,所以电视台更应做好品牌战略,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将电视选秀节目的内容精品化,注重审美与文化的传承。同时利用不同类型的品牌节目进行组合,有效提高电视台的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
其次,拓宽节目类型。与其跟风耗费重金引进同质化节目,不如认真做好受众调研,针对不同年龄段与风格偏好的受众推出不同的节目,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需求,在节目模式研发上打开思维,拓宽其类型,最终抢占“蓝海”市场。
最后,量体裁衣,独家定制。海外电视选秀节目引进往往面临着水土不服的风险,那么电视台在进行差异化竞争的策略时,最不能忽略的就是独家定制这一策略。简单来说就是在把握节目方向与国内外行业发展动态之外,还要对本土地理特点和人文风物精准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有针对性和独特性的节目模式,满足当地受众的文化需求,形成记忆点和品牌力。
海外电视节目引进存在很高的风险,那么要规避这些风险就必须做好风险评估,对于行业内的实际情况甚至国际电视节目的发展情况有非常详尽的了解,做好市场调研与行情分析,尽可能地避免恶性竞争的发生。而且电视台在节目引进方面应当结合自身实力、受众需求以及科学投入这三个方面进行考虑,降低节目引进风险,甚至指导节目的制作。
除此之外,各大电视台在引进节目模式时还可以进行产业链开发来缓冲风险。简单来说,引进节目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其周边产业空间还有待挖掘,衍生产品的开发可以成为节目盈利的利润点,而这些都能成为帮助电视台对冲风险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虽然海外电视选秀节目引入国内给我国电视行业带来了许多的经验和机遇,但不能忽略的是电视选秀节目还应当结合我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产业现状,融入各地区不同的人文风物进行开发和交易,提高电视选秀节目的原创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所有的电视节目制作人员,不但要体现具有文化品位和格局的原创电视选秀节目,同时也需要与中国民俗、特点进行结合,从而制作出更符合国人审美和思想深度的电视选秀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