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清
社区是国家治理结构中最基础的社会单元,是城市的细胞,社会的基础,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加快社区治理,是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这一要求体现了党领导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是社会治理理念、治理体制和治理方式的一次重大创新。如何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笔者拟以社区治理的视角进行初步探讨。
一、坚持系统治理,整合四种力量
1.坚持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党组织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确保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要不断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区全面贯彻落实。要不断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持续推进社区与驻社区单位共建互补,深入拓展区域化党的建设。要不断扩大城市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覆盖,推进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网络媒体等的党建覆盖。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工作的相关制度,依法组织居民开展自治,及时帮助解决基层群众自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突出基层政府的担当负责地位。社会治理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但政府在社区治理中不能越位、错位、缺位。基层政府要切实履行社区治理主导职责,加强对社区治理的政策支持、财力物力保障和能力建设指导。加强对社区自治组织建设的指导规范,不断提高依法指导社区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要制定街道办事处在社区治理方面的权责清单,依法厘清街道办事处和社区自治组织权责边界。明确社区自治组织承担的工作事项清单以及協助政府的工作的事项清单。建立完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自治组织履职履约双向评价机制,实现基层治理的规范化、法治化。
3.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调动群众积极性,让群众踊跃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进一步加强社区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合理确定其管辖范围和规模。促进社区自治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有效衔接。加快住区单位、城市新建住宅区、流动人口聚居地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组建工作,取消社区下设居委会。完善城乡社区民主选举制度,进一步规范民主选举程序,通过依法选举稳步提高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中本社区居民比例。逐步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交叉任职、分工协作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民主协商、社区自治、冲突化解能力,逐步实现基层协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4.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发挥社会协同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区志愿者“四社联动”。完善社区组织发现居民需求、统筹设计服务项目、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引导专业社会工作团队参与的工作体系。要创造公众参与条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积极引导驻区单位、其他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把广大群众有效动员组织起来,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推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
二、健全组织体系,构建三个架构
1.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是党中央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部署、新目标、新定位、新举措,为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一要加强社区党建阵地的建设,推动社区党建工作新发展。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带领群众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确保社区治理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二要加强社区党支部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社区建设的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引领社区治理的路径。三要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工作的相关制度,依法组织居民开展自治,及时帮助解决基层群众自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完善社区自治组织。目前社区中存在的自治组织主要有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它们是目前我国社区管理的主要力量。社区居委会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基层管理组织,其管理工作行政化严重,但其政府职能从目前我国国情来说还不能缺少。在自治管理中,居委会的指导、监督、强制作用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公共事物、或涉及到大利益与小利益方面,需要居委会来做协调与裁定。业主委员会成员做为社区业主,对社区内的各项服务非常了解,便于监督物业服务,同时,能够及时的向居民委员会反应社区发生的问题,便于社区居委会及时了解社区内各项工作情况,有的放矢。物业企业虽然是以市场利益为中心,但其有专业的服务人员和管理团队,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社区服务。在社区自治中进一步完善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服务的建设,形成社区居委会总体指导协调、业主委员会监督管理,物业服务专业化的立体治理模式。
3.培育发展社会工作组织。积极培育扶持社会工作组织,优先发展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服务类社会工作组织。全面推进社区社会工作,逐步在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等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建立社工人员工作站,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通过选举进入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培育和发展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体系,深化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形成“社工引导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的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共建。2019年4月滨城区市东办事处组织域内健康类社会组织成立的全市第一家健康管理协会,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在服务全民大健康和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