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丹
摘 要:当今时代,能源是稳定国家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研究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能源-经济-环境”三者矛盾日益尖锐,煤炭产能过剩、环境恶化等问题层出不穷,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利用数据包络方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各省域地区的绿色能源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和分解,研究其整体演变趋势以及地理空间上的空间集聚特征,并根据供给侧清洁化发展要求,为能源供给质量以及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制定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能源效率;综合效率;空间集聚
能源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物质基础,在人类文明传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经过两个多世纪发展变革,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能源消费结构体系弊端日益凸显,化石能源总量骤减、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矛盾日渐突出,推进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现代能源体系的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因此本文基于绿色发展理念,测度我国省域的绿色能源效率发展水平,探究我国省域能源效率的空间集聚特征,并为缓解我国紧张的能源供需关系,减轻生态系统压力提出相关建议。
1. 能源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研究方法选择
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大发展要求表明,能源供给的清洁化发展是我国当前以及未来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以提高供给侧质量为目标研究能源效率问题,有利于推动“清洁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构建,因此本文基于能源效率的内涵以及绿色清洁化发展要求,考虑非期望产出对能源效率測度的影响作用,本文从能源资源、人力资源以及资本资源投入角度和期望产出以及非期望产出角度构建指标体系。
传统径向DEA模型容易造成投入要素的“拥挤”或者“松弛”问题,且在测度结果中经常会出现多个决策单元被评价为“DEA有效”,此时决策单元的效率值均为1,因此这些有效决策单元的效率高低无法进一步区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选择超效率SBM模型进行能源效率的测度。除此之外,本文利用全局Morans I指数来检验我国29个省域地区的能源效率在整个时空系统中的平均集聚程度,当Morans I指数越靠近于1说明空间正相关性越明显,即各省域地区间能源效率的空间依赖性越大;当Morans I指数越靠近于-1说明空间负相关性越大,即各省域地区间能源效率的空间差异越大;当Morans I指数等于0时表示空间不存在空间相关性,呈随机性分布。
2. 绿色能源效率测度结果
本文基于上述构建的能源效率指标体系,通过超效率SBM模型测度出我国各省域地区的能源效率,根据结果对我国各地区的能源效率进行对比分析,能源效率测度过程如下所示:
表1对2015-2017年间各省域地区的能源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展示。从整体来看,天津、上海、江苏、广东4个省份能源整体利用情况要优于其他省份。但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各个省份在能源转型发展中仍然存在较大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除此之外,在天津、上海、江苏以及广东等能源效率较高的地区,对应分解得到的纯技术效率也相对较高,但是大部分省域地区的规模效率小于1,说明各个省份在生产规模上未实现最优状态,各地区需要根据规模递减或者规模递增规律调整投入产出比例,使地区规模效率达到最优状态。
3. 绿色能源效率全局Morans I指数分析
本文将29个省域地区在全域空间上的相关性进行量化,分析所有省域地区与周边邻接省域地区之间能源效率空间差异的平均程度。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国近年来29个省域地区空间相关性的变化情况,各省域地区能源效率的全局Morans I指数均在0.3以上,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相关性检验,说明各省域地区能源利用效率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关系。
4. 能源效率局部Moran散点图分析
利用Moran散点图对我国29个省域地区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情况进行描述,从图1中主要年份散点图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省域地区位于第三象限,即大部分省域地区之间呈现“低-低”集聚趋势,其次有一小部分省域地区位于第一象限,即这部分省域地区之间呈现“高-高”集聚趋势,仅有个别省域地区位于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从整体上可以发现省域地区能源效率呈空间集聚状态发展。
通过对Moran散点图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发现上海、福建、江苏、浙江、山东始终稳定在第一象限,这5个省份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共同构成我国高水平能源效率的集聚区域;内蒙古、陕西、宁夏、云南、甘肃、四川、青海、新疆、贵州省域地区能源效率一直处于“低-低”区域,构成我国低水平能源效率的集聚区域,说明该地区与周边地区能源效率提升改进情况均不容乐观,同时反映我国中西部地区能源转型发展亟待优化调整。
5. 结论与建议
通过超效率SBM模型的测度发现,各省域地区之间能源效率的差距比较大,并且能源效率高值区和低值区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各地区应该积极推动能源转型发展,优化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实现能源效率的整体提升。除此之外我国省域能源效率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关系,且大部分省份呈现“低-低”、“高-高”集聚趋势,仅有个别省份呈现“低-高”、“高-低”集聚趋势。
能源清洁化发展必须通过推动高效率、高质量的能源供给来保障,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实施:一是加大违规项目清理力度,严控产能增量,积极引导过剩产能走出去;二是积极构建多能源互补的低碳能源体系,加快优质产能释放;三是立足国际能源安全发展形势,大力推进煤炭资源的清洁化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构建多轮驱动的能源消费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