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研究

2020-12-15 10:52苏荣才吴泰楠
西部论丛 2020年14期

苏荣才 吴泰楠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并以西华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为例,探析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向,高校应该加强学科建设并且与市场需求接轨,改进教学体系和教学设施,加强师资力量培养,培养能提出正确问题的新媒体创新型人才,培养全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讲政治纪律、守政治规矩的新媒体人才,培养运营管理型人才,培养专业、顶尖型人才。

关键词:网络与新媒体;新媒体人才;培养方向

长期以来,“新媒体”的定义众说纷纭,但就目前而言,“新媒体”是相对存在的、时间性的、变化着的、有阶段性的概念,它不是绝对性的,它有着自己的变化周期,并且这个周期在不断的缩短。当初,广播取代报纸成为新媒体用了三百多年的时间,而电视、电脑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成为新媒体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新媒体打破传统媒体的时代,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大量的人才缺口,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对于新媒体人才培养方向的研究也迫在眉睫。

一、新媒体发展现状

近年来,新媒体行业呈现出综合化、应用化、融合化的特征,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渗透于每一个行业:国家权威媒体、地方官方媒体、企业新媒体平台、个人自媒体平台等都推动着新媒体行业前行,市场形成了对于新媒体人才的巨大需求。高校通过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新媒体人才的道路仍在不断前行与探索之中,截止2020年6月,教育部审批通过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院校已经远远超过300所,四川省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一本院校有3所,二本院校有11所,高校成为新媒体人才培养的主力军。

当前,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正在不断突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也在深入的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20年3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04亿,较2018年底增长7508万,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已高达99.3%,较2018年底提升0.7个百分点,手机上网已经成为了网民最常用的上网渠道之一。新媒体各平台异军突起,微博日活跃用户2亿,抖音日活跃用户3.6亿,微信日活跃用户超10亿,B站日活跃用户估计在3千万到5千万之间,新媒体平台对于大多的网民已经不可或缺。

二、新媒体人才的市场需求

“互联网+”时代,是挑战与机遇共存的时代,它一方面对传统媒体和传统媒体人才提出了转型的要求,推动了融媒体的发展;另一方面对新媒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几乎所有新媒体行业都要求旗下人才能够独立完成拍摄剪辑、运营公众号、采访写稿等工作,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型互联网企业,对新媒体运营人才的需求量都是空前巨大。在中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也对新媒體人才加大了需求,李良荣的《新闻学概论》指出“新闻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媒体人对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宣传至关重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精神追求,而在传统媒体逐渐衰退、新媒体崛起的当下,新媒体运营人才就显得格外关键,这也充分体现了党的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精神。

在新冠疫情期间,相比于其他大学专业,网络与新媒体这个专业并未受到线上教学的明显影响,反而较为适应网课这种教学模式,这极大地体现了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显著的优越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与时代接轨,与未来接轨。

三、西华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困境

(一)教学体系和教学设施的不足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属于新兴专业,西华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最初是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之下开设的,有数字影像制作室、摄影摄像工作室、数字二维图形制作室、数字三维图形制作室、广播电视实验室、数字音频制作室这6个实验室和一个凤凰数字媒体协同育人(成都)中心。而如今,随着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融入新的学院,之前的校企合作模式也逐渐告一段落,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工作站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都需要学校、社会、新媒体企业等各方面的支持,高校应该加强微影视工作站、大数据分析实验室等新媒体实验平台的建设。就目前的现状而言,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在教学建设资金方面压力较大,对于教学体系的改进、融合型新媒体实验室的建设、教学设施的更新换代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高校在建设中要选择实用性最强的、最符合市场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进行投资建设,并选择引进更多先进的教学设施。

(二)学科建设与市场需求融合面临窘境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科建设从2013年首次批复28所高校招生开始便引发了各大媒体专家和高校的研究探讨,现如今主要以偏技术型、偏理论型和结合型培养模式为主,西华大学从2015年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开始,一直以培养熟练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和能熟练运用网络与新媒体进行信息采写、策划、传播的具有新媒体组织运营管理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在学科建设上,以传播学、新闻学为主干学科,实践课学分占比为32.4%,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融合型学科,在学科建设中也应该走融合发展道路:包含传统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计算机技术学等学科的融合教学,在重视理论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培养,进行跨学科的培养建设,增加实践学习的比重。现在的新媒体产业市场瞬息万变,高校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一方面应该加强与各新媒体企业的对接、交流和学习,引进更多的新媒体企业精英到高校开展讲座促进交流,另一方面,还是应该让更多的学生更早走进企业实践、更好走进企业实习,让高校新媒体人才培养与时代接轨。

(三)青年教师的引进以及师资力量的建设较为欠缺

如今,大部分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任职教师都是传统新闻传播方向毕业的,所深入挖掘的方面也是归属于传统媒体的范畴,对于网络和新媒体的研究相对较浅,而在人才市场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引进更多具有新媒体市场经验的青年老师迫在眉睫,无论是从时代媒体技能还是新的新媒体市场理论深入研究,都能对人才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西华大学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师资力量也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增加专业资金建设的投入,加强与各大新媒体企业的联系,增强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让高校的教师能够更好的理解新媒体企业市场的人才需求方向,从而对于学生的培养更加明确,更加有针对性,搭建起学生和社会的桥梁。

四、西华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探索

(一)培养能够提出正确问题的创新型人才

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对于人才的要求更加灵活,在当今媒介融合的趋势之下,新闻工作者的能力要求并不能只局限于采访、写作、编辑等方面了,更多的是能够提出正确问题。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在这一方面应该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有更多的主观意识:不但要培养在新闻采编、内容制作和策划发面的敏感度,而且要培养学生对于新媒体时代能提出正确问题的敏感度,要能有的放矢地找到这个时代与内容价值相匹配的用户,将创新思维运用到新媒体时代中来。

(二)培养全媒体复合型人才

如今的新媒体市场竞争和社会的发展正在不断地向高校的新媒体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培养出跨学科、跨专业、跨媒体的全媒体复合型人才。综合性的全面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方向,西华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对于学生的培养中,除严格要求学生有基本的新闻专业技能外,也注重学生在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美学等方面的涉足,如开设法律与生活、书画艺术与鉴赏等课程,无论是法律知识还是经济洞察能力,毫无疑问都能提高学生今后出身社会的竞争力。融合性的媒体技能对于新媒体人才来说至关重要,新媒体时代之下拥有文案采写、摄影制作图片和视频、制作配音、进行网络宣传、进行手机内容制作等全媒体复合能力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核心所在,这样学生在进入媒体后,才会有更加灵活的发展方向。

(三)培养有政治纪律、守政治规矩的新媒体人才

新闻媒体的新闻从业者,必须做到讲纪律、守规矩,而在未来每一个新闻从业者政治素养的培养方面高校就得担任起重担,要求每一名新闻从业者成为一位政治家当然不可能,但高校培养新媒体人才时,可以以每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文化意识和大局意识,如实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式与政策等课程以及提高课程的要求,让每一位学生明白今后如果走上新媒体这条道路,不可以身触碰政治这条高压线,必须时时刻刻讲政治纪律,守政治規矩。

(四)培养运营兼管理人才

运营是一个媒体的根基,而运营管理人才是新媒体的新鲜血液,在如今这个“内容为王”和“渠道为王”的时代,高校学生应该具备对于对于热点新闻的敏感性、对于新闻内容的解读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高校应该培养学生具备运用“广度经济”理论的能力,即指在同时经营若干不同但有一定相关度的产品和服务时,能够达到成本上的节约,从而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运营人才要能够挖掘出衍生产品的价值,比如,北京故宫以更年轻更亲切的方式融入大众,推出了各种文创产品,这不仅使其获得了经济效益,还顺便提高了知名度,这种运营方式完美地诠释了广度经济理论。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培养学生时,应该重视运营管理能力的培养,鼓励尝试,加强实践培训。

(五)培养专业、顶尖型人才

在当下这个高速发展的5G融媒体时代中,媒体行业顶尖型人才严重缺失:一边是行业金字塔的存在,一边则是高校在挖掘培养专业型人才方面的不足。大多数传媒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都是偏向于专业型人才,要求不仅要对媒体各项工作有所接触,还要精通一项或多项技能,这样才能为一个企业创造最大的利益。由此可知,专业型传媒人才的培养在高校的培养计划中应该被高度重视,高校应该为学生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专业的平台,通过课程安排、导师指导等手段为学生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一定可能性。高校将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及时地融入到培养模式中去,及时调整和创新,不仅能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还能最大化的发挥学生的个人价值。

结束语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之下,高校应该积极探索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培养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有持续学习能力的人才。在遵循新媒体市场需求的前提下,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这样未来的新媒体行业才能更有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第4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2]刘体凤.我国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新媒体运营”人才培养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9(4):224-225.

[3]王向军.“技术型”全媒体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以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为例[J].教育连线视听.2018(6):243-244.

作者简介:苏荣才(2001-)男,本科在读,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吴泰楠(1999-)男,本科在读,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