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百家讲坛系列节目《党史故事100讲》,用新媒体手段,讲党史故事,忆峥嵘岁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实地探访的镜头、讲“小故事”的办法,向广大群众还原最真实的历史,渗透最励志的中国共产党奋斗精神。从传播内容、传播主体、传播对象等角度浅述《党史故事100讲》节目,为传播思想政治理论提供传播学基础,并创新性探索党的思想政治理论传播新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传播;意识形态;新媒体;创新路径
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谋划下,提升到“极端重要”的高度。党的理论传播方式顺势而变,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构建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1]
理论传播者为此做了许多努力,通过各类传播媒介进行宣传、教育,在意识形态传播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制作精良、深入浅出、很会“讲故事”的电视节目《党史故事100讲》更是典型,节目还原真實历史,浸润党的奋斗精神,运用多媒体手段,讲述深刻道理。该节目的热播,对创新党课形式、创新党的理论宣传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样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从传播学角度综述《党史故事100讲》
《党史故事100讲》节目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制作,于2015年7月1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播出。该节目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的制作与呈现,渗透着党的理论传播在新时代下由传统纸媒向电子终端的飞跃精神。
1、传播内容立体化
《党史故事100讲》作为一档电视节目,可同时满足视、听双重感官,使内容富有立体感。“百家讲坛《党史故事100讲》,实地讲述、实地探访,为您呈现中国共产党的传奇历程”,从广告词中可见,节目在内容呈现上包含专家描述、图片动画、外景探访等,通过屏幕带领广大观众们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使受众们仿佛身临其境,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位位英雄的鲜活形象,通过英雄们的所作所为,深切感受党的奋斗精神。
不仅现代化技术使内容立体,节目在叙事的编排上也体现立体性。区别于按传统时间线叙述历史的常规方法,该节目将内容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党史故事100讲》节目目前播出了建党篇、抗战篇等等七大部分,每个专题有自己的故事主线,还原一个鲜活的、“故事化”的历史真相。
2、传播主体专业化
《党史故事100讲》节目中所聘请的专家教授均属该领域顶尖人士,有著名的党史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邵维正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徐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炳林教授等,在节目中受众能聆听到最真实、最纯粹的历史知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制造与传播谣言的成本很低,同一桩历史真实事件有不同内容的乌龙情况时有发生。究竟过去是什么样的?究竟哪种描述是对的?这些疑问会对受众造成困扰,但大部分人不会真的去细究这些问题的答案。久而久之,这些“模糊”的历史会严重影响我党形象,因此传播主体必须是科学、实事求是且专业的。
3、传播对象大众化
《党史故事100讲》节目由电视机这种媒介呈现,只要家中有设备,寻常百姓均可以收听、收看。我国2015年电视机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77%,有线电视用户达2.39亿户[2],该节目在2015年首播,每年播若干集,一直持续到2019年,是完全面向大众进行宣传的。
并且,与讲给公职人员、党员听的传统党课不同,在新媒体时代,百姓也易于听到,真正做到传播对象大众化。习总书记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党的意识形态构建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党一以贯之的宣传传统,未来要将党的理论宣传事业做得更好。
二、新媒介时代的传播启示
《党史故事100讲》节目从传播视角分析是成功的,诸如此类的成功节目不胜枚举,它们各有特色,亦有共通。从该节目出发,辅以其他影视、广播节目,总结以及凝练传播工作的相关经验与创新规律,对意识形态传播工作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传播内容:打破党理论教育的刻板印象
受众对于党的理论普遍存在刻板印象,认为其“死板的”、“硬性的”、“无趣的”,这是不甚准确的看法。党的理论是“贴近民生的”、“鲜明的”、“富有情感的”。理论中凝练出的“大智慧”可以解决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问题,适用于社会各阶层,更适用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思想政治传播的发展要打破刻板印象。受众的年龄、教育水平、生活地域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有学术深度的“大理论”不甚适用于民众,需要在宣讲方法上做出调整。《党史故事100讲》节目中饱含着对人民的真实情感,传播设计上用生动形象的事例来丰富理论,做到理论具象化,使党员干部及百姓都容易接受,值得我党理论传播事业借鉴。
2、传播媒介:进军手机等电子移动终端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传播媒介也是如此。新时代的主题是高科技引领生活,传播的过程也要依靠现代化媒介。党的理论传播目前主要局限于传播纸媒与电视、广播中,手机等移动终端渗透较少。“2019年第四季度统计数据得出,移动网民人均APP每日使用时长为5.1小时[3]”,然而“全国测量仪调查网对电视观众进行收视测量,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人均收看电视时长为1.95小时[4]”。
以上数据表明,未来党的理论传播应在移动电子终端上下功夫,使理论传播做到不拘泥于时间、空间限制,提高获得容易度,便于更快、更广泛的进行传播活动。
3、传播语言:打通话语体系
始终坚持宣传思想工作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宗旨,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拿出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以满足人民大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5]。《党史故事100讲》节目打通言语壁垒,用百姓易于接受的话语体系进行了设计,以小孩子都能听懂的语言讲述一个个“党的小故事”。从受众可能会提出的疑惑入手,使其因为疑惑产生期待感,又因为解惑促进知识记忆。
比如,邵维正教授在讲述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提出了一个小问题:“陈望道先生翻译时专注到什么程度呢?”这个问题吸人眼球,充分调动观众的积极性。接着邵教授解惑道:“陈望道先生当时边翻译边吃粽子,专注到错把墨汁当糖蘸着吃了都没发觉。”受众听后,这种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的精神便会轻松地、牢牢地扎根进人们的心里。
4、传播对象:宣传方式贴近受众心理
一直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涉及广大人民群众,但在党员范围内的传播效果更胜一筹。党的理论传播要加大力度深入到祖国的街头巷尾,以盼百姓了解党、依靠党、拥护党。
要扩大传播覆盖面,就要贴近受众、“因人施策”:针对高级领导干部,可以讲透理论背后的学术框架与逻辑框架。这类人从党的理论中汲取理想信念与方法论,如此才能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的使命任务。
针对普通党员,可以讲全党的理论优势。这类人是党员中的大部分,要严守思想关,努力提升“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着力在传播过程中解决党员队伍思想坚定性的问题。
针对广大人民群众,可以讲清楚党的“故事”,使他们将党的精神内化为动力。这类人基数大、分布广,但他们是我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要将“党做了什么”、“党为什么这样做”、“党这样做可以给百姓带去什么”讲清楚,从根本上提升全国人民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三、探索意识形态传播新路径
党的理论是不断创新与发展的,理论传播也会随着时代的变革与科技的进步而变化。受众能否有效接受并理解党的意识形态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意识形态内容的载体形式。在载体上多思考、多创新、多借鉴,运用现代化新技术实现党的理论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的转变[6]。
1、从短视频流行中借鉴
短视频形式,在2018年以市场规模扩大107%的增速[7]风靡全国,其形式适用于现代受众碎片化及快节奏阅读习惯,尤其受青年人的青睐。短视频内容涵盖范围广,包含教育、教学类,但思想政治教育却不在其中。党的理论传播可以向短视频领域进行尝试,全网推送“故事化”理论,便于被民众接受。
其次,可以依靠名人效应,比如现在“大火”的康辉、朱广权、撒贝宁等央视名嘴,他们不仅是“国家象征符号”,更是开通vlog的“新晋网红”,很受民众追捧,呈现出短视频领域的探索价值。
2、从官方直播中借鉴
直播形式我们并不陌生,但政府官方直播却引爆了直播形式的新高潮。“一百多位市长、县长走进直播间”的消息迅速在群众中流动起来。其中最“硬核”的,莫过于习总书记4月份在陕西考察时,走进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的直播平台前,点赞当地特产柞水木耳,成了“最强带货员”。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亲民”的最新表现形式,极大提升了亲和力。
另外,直播形式还有一个优势,即打破传统的“一对多”单向传播模式,晋升到“交互式”的传播体系中。这种“平等”的传播机制,不仅可以使传播主体在实时反馈中迅速把握意识形态传播的重点与难点,更能使传播客体(受众)提高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扩大传播正效果的渗透。
3、从VR技术中借鉴
VR技术、CG技术等高科技,是受现代人追捧的。针对VR技术中“使人身临其境”的特性,可以创新运用在党史、长征精神、红色革命精神等情感构建中,更贴切的还原历史,使受众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情境内。
人们切身融入历史,更强烈的受到中国共产党奋斗精神的冲击,既能做到以情动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情感追求,又能使民众加深理解与坚信党的领导这一最大的制度优势,因此这一科技手段富含传播借鉴价值。
四、结语
加强思想政治舆论、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工作,任重而道远,但只要在路上,就是成功一半。希望一代代传播人可以向时代提交满意的答卷,为进一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宣传思想工作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政府网, http://www.gov.cn/xinwen/2018-08/22/content_ 5315723.htm.
[2]《2015年统计公报(广播影视部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http://www.nrta.gov.cn/art/2016/3/31/art_2178_38966.html.
[3]《2019年中国手机APP安装量、使用时长及渗透率分析》,中国产业信息网, https://www.chyxx.com/industry/202003/ 842640.html.
[4]《人均收看电视时长2019年中仅117分钟,视频消费遇到玻璃天花板》,搜狐网站,https://www.sohu.com/a/350977118_ 708049.
[5]李松涛,李玉敏.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理论创新研究——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为视角[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3):10-15.
[6]孙少春,李伟.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创新——以“学习强国”平台为例[J].决策与信息, 2020(1):42-47.
[7]《2019年中国短视频行业市场规模、MCN机构布局及用户分布分析》,中国产业信息网,https://www.chyxx.com/industry/ 202004/850230.html。
作者简介:韩卓然,中共長春市宽城区委党校,助理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