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生”而异 深入“文”心

2020-12-15 06:58陈璐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手段小学生

陈璐

摘要: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语文教学“半壁江山”,而习作评改又是习作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合理恰当的习作評改能够促进学生思考、交流和反思,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水平,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关注习作差异,评改内容区别化;重视激励性评语,评改语言全面化是提高小学生习作评改效率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评改;手段

习作教学无疑是语文学习中的重中之重,它的地位一直以来“无可撼动”。同时它也是教学中的难点,让无数教师为之头疼。尤其如何形成更加适合学生心理和能力水平的习作评改方式更是众多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焦点。不过笔者了解到目前一些教师的评改方式仍存在着模式化和过程化的现象,导致学生甚至不愿在评改过后再次翻开作文本。那么如何让习作评改变得更有效呢?

一、关注习作差异,评改内容区别化

数千年前孔子便提出要“因材施教”,即根据不同对象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教育方法实施教育。教育如此,作为教育其中的一个小环节“习作评改”更应如此。在习作评改上,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判断,给每一个学生做出合理恰当的“特色”评改,拒绝“一刀切”。根据不同情况分为三种:不同年段;不同习作能力;不同习作类型。

1.低年段多表扬,激发兴趣;高年段要全面,促进发展

“万事开头难”,学生在低年段刚接触习作的时候必然是困难重重。针对中低年段的习作,教师评改一定要有耐心,并且以鼓励为主,变“纠错”为“找优”,激发学生习作动机,引领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并爱上习作。正如沈华英在《基于儿童意义的习作评改》一文中提出的:“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基于儿童的成长需求,让儿童生命在习作评改中拔节向上。”也就是要充分考虑中低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他们积极大胆地表达。

对于高年段习作评改则必须考虑全面,多角度地去评价,但同时还要格外关注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注意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也就是说教师要在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由于习作是一个学生表达自我的重要平台,所以教师在对中高年段学生习作进行评改时还应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拒绝虚假习作。

2.优秀作文树榜样,中等习作找缺点,一般习作找亮点

就学生习作水平而言,一般分为三种:优秀学生,中等学生,一般学生。对于优秀学生的习作,教师要善于找特色,树立榜样。比如:

我们来到了高铁生态公园。还未进入园内,就先看到了几只喜鹊和八哥在草坪上嬉闹。远远望去,一片波光粼粼,闪着色泽的水波轻轻拍打着岸边的芦苇,一些游人围着堤岸或是骑车,或是悠闲地散步,有说有笑,很是愉悦。

这段的写景描写最大的特色是很好地把握了写景的顺序,由近及远,语言质朴流畅。在评改时教师就要注意将这篇习作的特点告诉学生,让他们明白这篇习作好在哪里,如何借鉴学习;那么对中等学生来说,就要坚持找“缺点”,帮助他们进步。通常情况下,一个班的大部分同学都处于中等水平,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他们的习作普遍存在着语句啰嗦或多处套用好词好段等问题,这些问题学生不易察觉,这样要求教师在评改习作时要及时发现这些文章中所暴露出来的普遍性缺点并予以纠正;对于一般习作,虽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但是仍然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一些语言很贴切、生动,这就需要教师到深处挖掘他们的亮点。笔者在教学期间就见过一篇习作,他的其他部分写得并不出色,但是结尾却很亮眼:

你看,春雨是多么神奇!她带走了冬天,却带来了春天,并将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亮点,及时地肯定他们,这样既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写作的技巧、方法,同时也增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更加努力。作为教师要努力为每一位学生量身评改,做到每一个评改都恰如其分,而这将是对学生努力写作的最好回馈,也是对他们不断提高习作能力的最佳鞭策。

3.记事习作重真实,写景习作重表达,想象习作重鼓励

针对不同类型的习作,习作评改也应有不同。对于记事叙述类习作,笔者认为教师评改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事件选材是否恰当,有无真情实感的投入;而对于写景类习作,评改重点应放在语言的表达上,还有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晰明了;对于想象习作,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多加鼓励,让他们敢想且会想,看看学生构思是否奇妙,有无创新,而对于语句上的一些小瑕疵、不当小问题不应该紧抓不放。因此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习作,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搞清情况分清类型进行分析评改,并从多维度多角度思考,这样才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模板式评语,习作评改也会更加具有专业性。

二、重视激励性评语,评改语言全面化

应该说评语是除了等第、分数之外最重要的一个习作评改的呈现部分,所有的学生都期盼着看到教师的评语,所以教师对待评语应仔细斟酌,深入“文”心。一是深入文章的中心;二是深入文章作者——学生的内心。

1.激励为主,少用否定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批改不是挑刺,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此意好。”古语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而笔者认为评语要以赏识性为主,关注学生发展。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用实验向我们证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和成就。而且在小学生身上都普遍存在着向师性,他们对于教师十分崇拜和信任,而这将赋予教师评语无穷的力量。所以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不应吝啬自己激励的话语,要敢于鼓励,勇于鼓励,善于鼓励。这样当学生看到自己辛苦完成的习作得到了激励和嘉奖时,精神就会得到很大的满足,会更加积极地写作,最后小学生的习作的能力也因此得到提高。

2.多点耐心,激发自信心

当然,对于好的习作,我们赞赏的语言都是“张口即来”,可对于某些一般的习作,教师的赞美之词似乎就很“吝啬”。实际上对这类习作的激励评语才更为重要,也更能体现教师的习作评改水平。例如一些习作主次不分,叙述混乱,词不达意,有些教师最不爱评阅这类习作,往往草率对待,批评学生的马虎不用心,或是觉得习作一无是处,极大地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但在笔者教学期间,班上有一个学生就是如此,他的习作总是让人读不下去,因为错别字太多,很多叙述颠三倒四,没有合理的顺序,但笔者很少批评他,反而在他习作的上划了不少波浪线,夸奖他极个别词语用的传神,某些句子写得生动,有时还会为了字迹端正而夸他。就是教师在他身上发现的一个接一个的“小亮点”最终支撑起他的自信心,他也越来越爱写作,每一次的进步也显而易见,本子上的“波浪线”越来越多,有时甚至是成段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激励赏识的评语力量有多么强大,教师必须善用评语。

3.整体评价,融入人文性

另外,習作评改不应只关注写作技巧,还要注意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评文”要和“评人”相结合。新课程标准中,提倡在教育评价中融入人文关怀,所以教师要将平等、尊重、真诚和热情这些元素渗透进评语中。比如有的学生在习作中能够帮助家人和周围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或是热心公益,此时教师应该给予他嘉奖,表扬他的孝敬之心和乐于助人的好品质;有的学生在习作中能够抒发一些对于人生的思考,或是简单的生活体悟,这时教师应该赞赏他有敏锐的心思和独到的慧眼……在这里,笔者也搜集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的习作评改,如下:

我的妈妈有着一张比较方的脸,两条不画就看不清,画了仍然不粗又不长的眉毛,以及一对非常非常小的眼睛,但在笑起来的时候,眼睛里会散发出温柔的光芒。她的眼角是下垂的,并且是单眼皮。现在,这对眼睛正被挡在厚厚的镜片下面。望着我。

……

妈妈似乎永远那么开朗,那么温柔,她用温柔的怀抱抱着我,为我承受来自外界的伤害,还要忍受我在她怀里的抓挠,把我从错误的道路上一次次温柔又强制地抱回来,耐心地劝阻我,使我有健全的人格,有勇气承受失败和上海,有能力走向未来。

教师点评:描写处处对照,处处表现妈妈的美,包括妈妈的温柔,自信……字里行间又处处流露对妈妈的感情。

在这篇习作中,笔者关注到该教师的评语不仅注意到了学生的描写、习作技巧,更重要的是点出了学生的一片孝子之心,赞美她的这种情感,这就是将“评文”和“评人”结合起来了。

总之,教师要努力用评语启迪学生智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从多个维度去评价学生,做到全面观察深入了解学生,而不只是局限在习作技巧和遣词造句方面的点评,单一视角的评改没有将“文”和“人”结合起来,不符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目标要求,是不可取的。

当然教师也要恰当鼓励,不能走上评语“鼓励极端化”的道路。有些教师对那些写句写段颠三倒四,文章结构混乱,字迹潦草的习作还要拼命赞扬,这其实已经走进了误区,错解了赏识性评语的概念,为了“赞扬”而“赞扬”。这样只会让学生蒙蔽了双眼,看不见自己的缺点,反而害了他们。所以真正的赏识性评语必定是适合学生的,教师既要表扬和肯定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化语言,又要明确地指出学生的问题和缺陷,从而促进学生习作进步,促进语文学习发展。

总之,因“生”而异,深入“文”心的习作评改方式归根结底其实是在新课标理念下的人文化评价和激励化评价,要让学生感受到习作的快乐,从而产生快乐习作的欲望。

参考文献:

[1]沈华英.基于儿童意义的习作评改[J].写作(上旬刊),2014(7):75-80.

[2]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4.

[3]李梅香.作文评改“因‘文而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9):197,199.

猜你喜欢
手段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汉语同意相邻对中同意应答语的表现手段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
临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