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玉婷
摘 要:近年来,农村电子商务得到较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逐步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模式,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新视角,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消费、扩内需,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当然,农村电商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本文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探索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激发农村电商活力的新路径。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
2020年4月,习近平在陕西省考察时说:“电商,在农副产品的推销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是大有可为的。” [1]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子商务在城市和农村已经初具规模,影响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在国家大力扶持下,农村电商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重庆市永川区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永川区东距重庆市区55公里,西离成都276公里,已建和在建对外通道有“四高”、“三铁”、“一港区”、“一机场”,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依托于便利的交通条件,农村电商发展起步虽然相对较晚,但从2016年起,农村电商开始大规模、成批量的集中出现。目前,全区共有触网企业两千余家,其中涉及农村电商的主要有吉之汇、e创汇、淘实惠、易田、名扬天下、和邮乐购等等,这些企业直接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建网站开展电商经营。应该说,永川区农村电商发展比较迅速,已具有一定规模,但实际发展中仍存在一定困难。
二、永川区农村电商面临的发展困境
(一)布的多,用的少。总体上看,农村电商点多面广,绝大多数村(居)均建有电商站点。但各站点经营状况不容乐观,绝大多数站点从建立起后一直没有开展业务,仅有个别站点月营业额可达3000元,相对较好,但均不是单独靠电商生存。究其原因:一是基础设施不够,全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由于投入有限,大量的通讯信息技术、信息数据资源库、设备等得不到更新和普及。二是物流成本高,农村电商基础设施、物流设计发展滞后,其物流成本远高于城市,再加上农产品的附加值低,销售渠道匮乏,如何确保盈利是个最基本问题。
(二)看的多,会的少。电子商务是一个虚拟化的环境,但很多农民对“什么是电子商务”,还是一头雾水。究其原因:一是知识少,许多农民缺乏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即没有也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对网络和电商的认识度缺乏,对网上销售、物流配送更是知之甚少。二是人才少,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真正留在村里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把握能力不强。三是触网率低,农村居民电脑、智能机拥有率不高,信息化程度较低,造成广大农民触网意识不强。由于农村的信息不发达,农民习惯了每天耕作,上街售卖的模式,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的销售渠道,加上农民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网络销售不真实,导致在电商扶贫的过程中参与人员较少,参与意识薄弱。[2]
(三)进的多,出的少。农村电商站点线上销售比例非常低,且主要是进货的多,而真正把本土农产品卖出去的极少。究其原因:一是无服务体系,全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信息处理、收集、传播的软硬件设备不足,电子化程度偏低,涉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能力差,没有能够集办公、仓储、孵化、分拣、食宿为一体的综合性电商服务平台。二是无标准,大部分涉农电商企业处于初创阶段,规模较小且经营模式单一,组织化程度不高,难以进行规模化、品牌化和标准化生产,难以满足发展的要求。
(四)货物多,“农”字少。根据调查,全区农村电商站点开展的业务主要是网购各类工业品,较少开展农产品收购。究其原因:一是无品牌,响亮的农产品品牌较少,在市场上,经过时尚包装和未经过时尚包装的农产品价格相差很大。一些真正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因缺乏品牌、标识等,致使产品市场竞争力一般化,与同类普通产品没什么区别。[3]二是电商农产品少,部分电商平台对上线产品要求严格,多数农产品达不到上线要求,导致部分企业没有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业务,或是开展了业务,但产品数量少、业绩差。三是无质量追溯,电商企业尚未建立有效的质量追溯体系,没有零星农产品收购的有效载体,缺乏信誉度、规模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电商站(点)开展农产品上线业务。
三、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建议
(一)开展一些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利用电商协会、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及各电商平台,整合商务、农业、扶贫、教育、就业等培训资源,深入镇街、村居广泛开展电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促进种养大户、涉农企业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培养广大农民群众使用电子商务的习惯,推进电商在农村的普及和推广。加大对返乡农民工、退伍士兵、留乡大中专学生、肢体残疾人员及贫困家庭适合人员的培训力度,努力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懂业务、会经营网店、能带头致富的复合型人才。推动职业院校和区职业教育中心与村居开展校地合作,共建电子商务创业实训基地。
(二)制定一套接地气的政策措施。出台含市场准入、国土规划、财政支持、人才培养等一揽子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标准推行、监管机制,通过补贴、奖励等政策引导标准化生产。采取贴息贷款、债券融资等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农产品上行数量大、规模大、效益好、影响大的电商企业争取配套扶持资金,或者实行鼓励政策实施嘉奖等。
(三)搭建一个全方位的服务平台。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线下产业发展与线上电商交易平台相结合,走抱团发展、融合发展之路。由政府牵头,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建设标准,扶持打造区域性电商平台,提供工商注册、項目申报、产品检测、数据保障、商品贸易、平台建设、物流配送、融资支持、物业管理等服务,将现有电商的行业平台、企业平台全部融合一体。
(四)创建一批叫得响的农业品牌。“让好产品卖上好价钱”,生产“好产品”是基础,打造“好品牌”是关键。通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以销促产,倒逼农产品提质增效。一是做优产品,主动适应市场多元、消费升级趋势,围绕“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加快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推动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特色产品核心竞争力。二是打造品牌,顺应“品牌电商化,电商品牌化”趋势,坚持“企业主体,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加强对特色品牌创建工作的领导,整合社会资源,加大研发投入,全方位打造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市场占有率高的拳头品牌。
参考文献
[1] 王金凤.我国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0(11)
[2] 许艳.乡村振兴下我国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新策略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J].电子商务,2020(11)
[3] 胡文兵,杨兴洪.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电子商务,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