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师生关系的“非暴力沟通”探析

2020-12-15 06:58李旭妍
新闻传播 2020年20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新媒体

【摘要】师生关系一直是教育界乃至整个世界都比较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在新媒体视角下,高校的师生关系更是受双方身份的特殊性而显得更受关注,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呢?纵观很多案例发现,沟通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保证。本文从新媒体视角下,试图研究“非暴力沟通”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中的作用,为高校师生双方找到更为舒服的沟通方式和更有利的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新媒体;非暴力沟通;师生关系

一、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

高校师生关系是指高校师生为了完成共同的育人目标而建立的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但随着双方学习生活的客观环境不断的变化,这种关系也随之变得微妙而复杂。特别是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师生关系受沟通方式的影响,完全出现了新的局面,一方面沟通渠道多样性带来的沟通顺畅,另一面是缺乏面对面交流带来的双方关系疏远。这两方面都不同程度影响和制约着高校教学、育人目标。

(一)教师的满意度高于学生

高校的师生关系存在于高校育人过程中,从实际过程来看,高校师生的关系总体满意度较高,而在实际的调查中,这种高满意度主要来自于教师,学生的满意度相对较低。这种情况受沟通双方的目的、方法、感受力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新媒体的影响下,由于教师对新媒体的掌握没有学生娴熟,也没有太多时间一直关注利用新媒体,致使教师收集的正面信息多于负面,而学生则不同,他们对新媒体熟练掌握,他们时间自由,加之他们关注各种新媒体,拥有宽广的媒体视野和多样化的媒体应用体验,使他们对师生关系沟通的媒体满意度低于教师。

(二)师生间存在一定程度疏离

新媒体不受地点、时间的影响,可以随时沟通。这种优势在学生教育管理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关系的亲近。伴随新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原来面对面式的交流沟通方式逐步向非接触式的远程沟通转变,这看似方便了师生间的沟通,但实际上双方都无法观察到对方的在沟通过程中的表情、神态、心情等因素,导致沟通信息传递的不全面,无法让沟通双方体会到对方想要表达的感情,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师生间的关系疏离,最终育人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师生沟通不畅

1.师生“角色”变化尚不到位

师生身份的不同,双发在沟通中的地位不同。受我国尊师重教的传统影响,在沟通过程中,教师往往以“长者尊”、“师者尊”等比较强势的形象出现,学生则多以“受教者”的角色被定位,“老师讲的都是对的”等传统思维的影响长期存在。重教轻学或者说是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的弱视。

2.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减少变淡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媒体被赋予了更多的新的思想和功能,新媒体在师生沟通中提供了大量的共享的信息,学生因此对老师的在知识方面的崇拜减少,学生更希望老师能用全新的视角看待自己,甚至学生想做自己学习生活中的“掌舵”人,他们更加有自主性,独立性。因此他们与老师的交流更加的事物性,思想性的交流从而减少。加之,学生管理工作越來越细化,老师需要处理的事务日益增多,因此,单独的交流和“面对面”交流变得难上加难,有时会因为时间的关系,学生与老师交流的想法也因不能及时进行而被搁置。大学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的最关键时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人格魅力塑造、广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熏陶对大学生来讲至关重要,师生之间因媒体环境的变化和各自主观认识上的偏差,导致的师生情感的弱化状况,无疑让人担忧。

3.“追求”的差异化使师生关系复杂化

高校教师受职务晋升和职称提升的影响,科研课题与事务性工作的增多,主要精力放在奖助学金、医保上报等具体事务上,学生认为老师对学生不关注、不关心,这显然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失望,对师生关系产生不利影响。更有部分学生不再重视知识的学习、思想觉悟的提升,拿到毕业证即为大学学习的全部。部分师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将班委评选、年度学生评优、党团发展等推先评优活动异化,作为利益交换、关系亲疏的筹码,助长了功利主义、歪风邪气的倾向和错误,使得纯洁的师生关系被玷污,师生关系日趋复杂化。对师生交流沟通的非选择性漠视和不正确义利观的侵蚀,不正确的差异化选择,使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复杂且滑向师德堕落的危险边缘。

二、非暴力沟通简述

“非暴力沟通”提倡沟通双方之间在交流过程中地位的平等和相互间的尊重。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最早提出这个概念,他指出“非暴力沟通”包含四个方面的要素:第一,观察。对身边发生的事情仔细观察,并能准确无误地进行陈述,在此过程中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感情色彩和好恶,秉持中立;第二,感受。沟通双方用真诚的态度,平和、客观的言语、恰当的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适当“示弱”,使沟通双方交流在“被体谅”的氛围下进行:第三,请求。在沟通中表达出自己的诉求。第四,需要。沟通双方能感受到自己的需要被满足,即自己的诉求得到了对方的满足。

沟通是相互间的信息交流,通过彼此间的信息交流表达自己的关切,寻求个人诉求的实现是最终目的。“非暴力沟通”将沟通双方置于相互平等的地位,在尊重彼此需要的前提下探寻双方权益的有效满足,对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三、“非暴力沟通”的师生关系构建

(一)客观公正地看待学生

“非暴力沟通”的前提是摒弃主观臆断的观察。在处理学生相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并客观公正的对待,学生认为老师对他不重视、有偏见,这种沟通将是失败或是无效的。师生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观察,不能只顾自己的价值观或喜好,任意评价自己所观察到的某种事实。这样会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失望,从而失去对老师的尊重,直至不信任老师,这样会给双方沟通带来障碍。故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工作中每个细小问题和细小问题涉及到的学生个人利益。

(二)恰当“示弱”,积极引导

在沟通过程中,双方难免有伤心、激动等各种情绪反应。不善于表达自己感情或是冲动易怒的人,往往会做出一些错误的想法及行为,一定程度上会加剧矛盾和冲突。在师生沟通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合理关切学生的心情和感受,必要时要恰当“示弱”,避免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和过激行为的发生,控制学生情绪、有效沟通。例如,学生在考试后,因学习成绩不好,而情绪失常,说了很多影響自己考出好成绩的原因,包括题太难了,监考教师太严等原因,就是想让老师同情一下自己,这时老师如果能说“考的不理想的确使人难过,但是听同学们说你今年以来学习非常努力,老师可是为你感到很高兴的。分数固然重要,只代表过去的学习情况,及时总结学习方法、经验,更能增长你的学识和能力”……诸如此类的鼓励话语,既体现了老师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又清楚地表明了教师对学生此刻感受的理解与关怀,使双方的沟通在和谐、愉悦中进行,真实做到“非暴力沟通”。

(三)清楚、明确地表达需要

表达自己的诉求,得到对方的理解并寻求满足是沟通的目的所在,也是“非暴力沟通”的重要内容。在与学生的相处、沟通中,教师难免受到某些不理智学生言语的中伤、误解。假设有学生直接冲到办公室喊到“老师,你也太偏心了吧”,此时,如果老师不明白学生的真正需要,只是感到自己的权威和尊严受到了挑战,往往容易恼羞成怒,用满带批评的语言回击学生,由此导致双方发生激烈的冲突。学生本意希望老师能给予自己理解和支持,但因为需要的表达不够理性,行为唐突,致使老师误解。如果老师保持清醒,能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诉求并合理表达关切,师生双方的关注诉求和受尊重诉求都会得到满足,学生就能够更好地配合老师的工作,老师也能收获学生更多的尊重,产生职业荣誉感。

(四)营造“非暴力沟通”的环境

在新媒体环境下,沟通环境与之前复杂了很多,不管是沟通方式还是在沟通内容上,都比之前丰富了很多,这无疑给师生之前的沟通带来新高度。高校师生在沟通中,要认真倾听对方所诉说的内容,双方在听的同时要及时回应对方,如有语言无法表达的方面,大家可以用肢体表达,这样更利于双方沟通的效果,在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中,可以使沟通效果达到最大,并且沟通双方的需求都得到满足感。从而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育教学中,教与学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无论是在工作层面,还是在人际关系处理层面,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借助新媒体途径,更好地完成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成长这一根本目的,老师和学生都必须在充分掌握和运用新媒体技术的前提下,以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为主要途径,以双方之间的“非暴力沟通”为有效手段,促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适应,帮助学生成长,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路遥.浅谈“非暴力沟通”在师生关系中的应用[J],市场周刊,2018(05):142-143

[2]董阳,非暴力沟通:一种师生沟通的新视角U]新课程研究,2010(205):31-33.

[3]官爱兰,蔡燕琦.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师生关系状况的调查分析[J].教师教育论坛,2013,26(01)88-93.

【作者简介】李旭妍,西安外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教育与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新媒体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师生关系好很重要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还原一个纯洁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