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艺术审美实践活动探析

2020-12-15 10:52涂文仲
西部论丛 2020年14期
关键词:美育新媒体

摘 要:新媒体因其发展趋势的多样性,被赋予了更加多元的新时代价值,使高校师生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大学生艺术审美实践活动作为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新媒体的认知和利用路径都出现新的特征,新媒体对美育的实施方式、审美价值导向和美育观念带来全新的变化,同时也为加强和改进美育学生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关键词:新媒体;美育;艺术实践活动

研究背景

(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新媒体它首先是一种传播信息得媒介,新媒体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触摸媒体、移动电视媒体、桌面视窗媒体、数字电视等。利用数字网络技术,通过无线通讯网、卫星等渠道,以及各类新媒体终端设备,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可以称之为新媒体。

新媒体在高校大学师生中中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的主要原因就是,新媒体以其共享、快捷、高效、立体、丰富的特性,体使得高校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大众文化基因,不可避免得使得新媒所承载传播的内容沾染上了“娱乐至死”、“三俗”的气息,更甚至出现了对于恶俗趣味的变态追求,以及“审丑”不良风气。

(二)新媒体+新时代高校美育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据2019年发布的《中國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2019 年 6 月,中国网民人数已达 8.54亿,较2018年底增长295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1.2%,与此同时手机网民规模达到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利达到99.1%,截止2019年6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2.32亿。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当今社会新媒体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必须把把握住新时代的网络技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美育作为重要的育人环节,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致的目标,二者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共同致力于铸魂育人。新媒体成为高校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新媒体,更加融入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时代,其不但给现阶段国家大力推崇和发展的美育的方式、价值以及美育观念带来全新的变化与新的拓展,也为我们加强和改进美育学生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美育艺术实践活动现状

当前高校美育的的途经主要有七种:一是在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中渗透美育;二是开设音乐、体育、美术等艺术类专业课程;三是开设人文素质类选修课;四是举办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五是展开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六是创建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七是把美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艺术实践活动,是高校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重要渠道,是高等学校开展和普及美育的主要方式之一。欣赏、发现美的能力会随着对美的时间活动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得到提高,不同类型不同方式不同角度的去体验美,有利于塑造更加客观全面的审美认识。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中贯穿了美育教育的全过程,既有对美的学习,也同时是对美的实践;既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在实践对美的理论升华。

新媒体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除了使得大学生之间的沟通成本极大降低之外,更重要的是为大学生审美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大学生的审美观念日新月异,大学生对文化新潮流、新时尚的把握永远是最超前的那一批,更为重要的是新媒体极大地提高了艺术实践活动可参与度与吸引力,以常见的艺术品参观鉴赏为例,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藏品或艺术品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的参观者的眼前,从视听上全面直观的展现,以丰富的细节展示来弥补触觉或其他感官上的不足。

从另一方面来讲在新媒体也使得大学生审美教育中出现了审美趣味低俗、审美想象怪异化、审美追求虚无化等等异像。大学生在艺术实践上的参与尤其发展不足,这不利于审美教育整体素质的提高。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审美教育与学生的审美认知产生了撕裂,造成了学校审美教育的空洞化。学生缺乏独到敏锐的审美鉴美能力和正确的审美鉴别能力。这些层面的问题是我国高校美育的进一步发展下一步工作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艺术实践选活动择新媒体的必然性

新媒体的优势是“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互动性是新媒体最本质的特征,“参与双方一起创造和分享信息、赋予信息意义,以便相互理解”。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审美教育带来了诸多机会,不但促进了网络教学的改革,网络媒体的应用给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高校的美育的方式和路径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大学生通过新媒体技术获取海量的审美信息资源,观赏电影、音乐等,通过新媒体这样一个载体极大的提高了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的易得性,提高了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丰富多彩、与时俱进的审美内容可以有效提高美育的吸引力,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随时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时代发展特征更新和引导审美素材的内容也显得非常重要。新媒体的互动性给师生交流提供了平台,而它的跨时空性将原本的班级小范围学习转变为随时随地的互动式交流,更易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通过大量网络调查,学生表示,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和艺术实践活动的机会少,即使参与活动也并未感受到其中的美。美育实践活动活动包括校园文化活动和艺术实践活动等,它是高校美育实施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大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载体。大学生普遍将能表达“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活动形式统视为美育教育,大学生对举办丰社团活动、文艺晚会、艺术展览、电影放映等多种形式的文娱活动表达了强烈的需求。这些积极的实践活动使大学生陶冶了情操、开阔了视野、提升了审美休养、提高了综合素质。因此高校师生一致认为艺术实践活动是高校美育的重要载体和关键途经。

三、艺术实践在新媒体时代的实施路径

新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方式,许多资讯及日常活动都交换到了网络空间,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实行严格的疫情管控措施各地高校纷纷开展线上教学,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得到巨大发展,强大的技术支持不断诠释着新的艺术观念、教育观念,面对新技术的诱惑,许多艺术实践活动不断向新的语言形式和新技术层面的的创新突破。

与传统媒体的审美活动相比,普通民众越来越多的审美活动包括艺术实践活是通过各种新媒体实现的,对审美观念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强。新媒体时代人们从单纯的审美内容接受者成为了审美内容的制造者,大众艺术全面铺开,审美与道德的间离使人们对娱乐至死的忧虑不断加重。

在美育内容上,通过新媒体,運用美育教育的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具体化。应用美育教育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要重视形象美所蕴含的社会美的形式、自然美的形式,乃至艺术美的形式来表达。

在美育形式上,通过新媒体可以用美育的方法在审美实践中去进行美的实施。利用新媒体着鲜明的特征,用美育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新媒体已经超过了一般传媒工具的角色,成为一种承载美的化身。利用新媒体的这些特征,将思想审美实践的内容进行“美化”,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多方面地进行完善。美的感动源自心灵深处的悸动, 对美的热爱要靠美的自身魅力去唤起,这就决定了对思想教育的内容必须采取一种自由、舒畅的方式来

进行。

结 语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美育充满机遇和挑战,克服传统认知对美育的偏见,打开高校艺术实践活动的视野与胸怀,直面新时代高校美育特征与高校学生精神文化生活,这是大学美育所必须面对的。在当前新媒体对高校教育的影响下,通过教育过程的开放性、数字化,可选择性来激发习的满足感和获得感,继而促进专业创新,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美育应当顺应历史发展需要,在新媒体环境下不断创新高校美育艺术实践活动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美春.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创新研究.[M].九州出版社

[2] 于朝晖.CNNIC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网信军民融合,2019(09):30-31.

[3] 周贝贝.首现政府工作报告  “互联网+教育”迎来黄金发展期[J].新产经,2019(04):22-23.

[4] http://www.moe.gov.cn/s78/A12/szs_lef/moe_1407/moe_1408/tnull_20566.html

[5] 郭峥,周奕含.高校美育理论与实践路肩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9.9

[6] 郑德.关于新媒体美育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13,23(03):362-365.

[7] 焦玲玲.新媒体视域下美育的利与弊[J].继续教育研究,2015(08):115-116.

[8] 郭峥,周奕含.高校美育理论与实践路肩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9.9

作者简介:涂文仲(1989-) 男 汉族 重庆 助教 艺术学硕士 重庆理工大学 美育研究

猜你喜欢
美育新媒体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回顾青年学者们的思考
美育教师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