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传统媒体来讲,要发展、要适应时代要求,就必须从自身优势出发进行积极的改革,不断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文中,结合笔者所在单位实际情况,就媒体融合发展的经验进行了介绍,希望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融媒体;传统媒体;新媒体
2019年12月9日,为了让传统媒体更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湖州广电传媒集团(湖州广播电视总台)湖州报业集团(湖州日报社)两家市级新闻单位进行了全面整合,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湖州市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标志着湖州推进市级媒体融合发展和媒体产业提质增效进入实质性阶段。
一、让传统媒体“融”出时代强音
(一)资源融合
近几年来,全国上下在坚持党管媒体、党管导向总原则不变的前提下,主流媒体进行了前所未有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掉过去传统观念、媒体思维、生产方式,全方位创新理念、方法、内容、体裁、手段、技术、业态、形式、体制、机制,由此通过媒体全面融合,新型融媒体正成为网络报道主力军,为重大主题报道在网络的传播中扎下了根,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媒体矩阵,拉近了距离感,加快了即时性,提高了影响力。“关键时刻看党媒”成为网民的期待,让网民看到或听到正确的信息,媒体融合的多重效应就此充分体现出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新形势,如果不改革传统媒体的业态,就会处于被动落后的态势,舆论宣传工作就难以爬坡过坎儿,难以实现质的飞跃,就起不到导向作用。
(二)渠道融通
打造开放共享渠道体系,营造良好的新媒体生态,我们必须要增强危机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大局意识,树立媒体加互联网、技术加内容的新媒体意识,以新意识引领融媒体发展,以新方向、新理念推进媒体资源、生产要素,大力研发媒体新技能,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统筹规划,形成一体化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和传播体系,打赢新形势下的舆论宣传工作“攻坚战”。对内,有效整合原有的刊播平台,实现广播、电视、报刊、网站、新媒体客户端等传播平台的融通共享,形成强大的媒体矩阵,实现“手机、电视、电脑、户外大屏互通互联,声屏报网端一条龙”的全方位互动。对外,汇聚政务、城市服务、农咨发布、即时通信等功能,通过APP、OA网、微信公众号无缝对接湖州宣传信息方面的各类平台资源,实现数据的共建、共享、共融,联动全市各部委办局信息平台及各辖区内各媒体平台,打造南太湖号APP、湖州发布APP,爱湖州APP等几十个不同领域的新媒体矩阵。向上,对接国家级媒体、省级媒体,实现与上级媒体宣传平台交互共享,在信息技术、文化产品、智慧城市等方面的“一盘棋”合作。融通各宣传渠道,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平台播出最大化、宣传效果最大化。
新成立的湖州传媒中心,积极组建融媒体中心,采用“中央厨房”采编模式。融媒体中心内部生成多层次网络化的组织架构。通过内容生产者的分工合作,形成了一次采集,多端口生产,多渠道分发的“中央厨房”模式。在融媒体中心,这一变化主要通过中央素材库的打造来实现。在内部,记者使用如云存储、云服务之类的统一平台上传包括图、文、视频在内的各类素材,记者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在采访现场即时发回多媒体素材。与此同时,后方编辑同时获得这些素材,在值班领导统一安排部署下,同步生产,即时发布,实现“一次采集,多端口共享”全媒体渠道融通新模式。
(三)团队融洽
湖州传媒中心合并后,人员流动很大,原先的报刊记者,广电记者,撰稿,摄制等各岗位人员重新组建成新的团队,在工作流程,职业技能以及思想意识上存在一些差异、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能否真正做到融洽和谐,这些都需要解决。要“打破原来的你我,重塑现在的你我”,把原来各个平台结合起来,重新组装,协同作战,相互补台,有些要打造成一把剑,有些要煅造成为一口锅,有的要打造其他有用的新媒体平台。信息生产者在各平台学会一起舞剑,联手炒作,协作操盘,技能化生存,携手共创新内容。有了融洽和谐的工作关系,身处其中的每个人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激情地发挥自身的能力,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成为促进媒体中心良性运转的动力,中心全体人员上下同欲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二、让声、屏、报、网、端共“烹”全媒体盛宴
融媒体的发展迎来了重提“内容为王”的时代,融媒体信息收集是“中央厨房”的最大资源。记者采访内容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中央厨房”加工“菜品”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受众接受信息的广度和深度。集中资源进行采编,可以在众多素材中精选好的内容,同时,运作成本也大大降低。
我们通过规范化管理、专业化分工、技能化生存来保障“中央厨房”顺利运行。
(一)规范化管理
配套的考核制度是维系“中央厨房”正常运行的保障。
合理制定记者考核办法,从全台采编人员中筛选了多名相对优秀的记者,组成一个全媒体记者团队,对这个团队专门出台了一个“提出特殊要求,给予特殊政策”的机制,实行专门的考核机制。
为保证“中央厨房”的正常运转,湖州传媒中心先后制定出台了30多项相关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固定改革成果,形成依靠制度管人管事的新机制,有效避免了“人管人”的弊端。湖州传媒中心拥有针对多部室管理的指挥调度中心运行管理办法、新闻中心编务会议制度、新闻编审管理责任制制度、采编考核办法等制度,对编辑记者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既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又保证了“中央厨房”的良性、高质量運转。
(二)专业化分工
融媒时代,人才是第一资源,努力打造一支党性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新时代融媒体队伍,合并后的湖州传媒中心着力培养全能型、复合型人才,现有在岗记者、编辑、工程师、播音主持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00多人,为中心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整合后,我们发现,大多数互联网环境下成长的年轻人是新媒体的主力军,他们已经适应社会上流行的微信社交圈、手机游戏、手机APP,明白如何快速分享他们的信息,通过对这些年轻人的培训,增强他们新闻传播意识,让他们采编的新闻宣传内容变为出“圈”网络信息作品,把他们培养成“圈”文化专业人才,通过他们寻求在媒体工作中的创新思维,指导从业人员专业化分工合作。让这些熟悉互联网世界中用户的潜在需求的年轻人,同时掌握传统媒体工作流程,借助传统媒体的资源优势,创新融媒体平台下新闻生产模式,让媒体各工种分工合作,为用户提供便利,实现媒体全面转型。
(三)技能化生存
成立“创新研究团队”,促进各工种技术创新升级。改变传统媒体过去的落后面貌,主要是要提升新技术的驱动力。在发展的过程中,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在不断创新,新媒体技术会被不断地更新的信息技术所代替。可以想象,大数据、云计算、社区圈、物联网,智能推送、信息定向、多端整合等新型互联网新技术将普及,未来的融媒体会很快向智媒体演变,推动媒体的新一轮变革创新。在此瞬息万变的5G时代,传统媒体的技术革新能力相对薄弱,要快速培养一批优秀的新媒体技术人才来引领媒体创新,把技术驱动放到媒体转型的重要位置,以技术形态变革带动内容生产和传播转型;开发和搭建全媒体技术平台,改善技术力量薄弱的现状,为技术人才提供操作性平台:迎合媒体新变化和新趋势,重点引进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型技术领域人才,为快速迭代的智媒体领域储备人才,利用传统媒体的独特优势和资源提前排兵布阵。为进一步提升湖州传媒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探索筹建“平台+项目”的网课体系,为全体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教程服务。在全台“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员工培训的基础上,挖掘内部潜力,安排长期从事电视、报纸的资深编辑、记者利用双休日、晚间等时间为融媒体中心人员集中授课,传授广播、电视、报纸写作技巧,并在稿件编审中进行具体沟通、指导;请新媒体编辑讲授新媒体平台稿件的类型,讲述新媒体语言、画面、视频的表达方式,促进传统媒体记者向新媒体转型。每年多批次安排一线编辑记者外出学习提升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富有经验的老记者、老编辑与新记者、新编辑结成互助对子,共同制定“手拉手”培训学业计划,明确奋斗目标,确定提高路径,手把手帮助新人成长,让新人成为新型技术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方蕴翔.全媒体时代,报刊媒体的融合转型之路[J]出版广角,2019(24):22-24.
[2]丁柏铨,媒体融合中的“双主体”[J].青年记者,2019(36):4.
[3]刘稳和.主流媒体经营转型探究[J],新闻论坛,2019(06):117-120.
【作者简介】冯毅,湖州新闻传媒中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