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云南省保山市实验中学在教育精准扶贫、控辍保学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情感控保、服务控保、依法控保、质量控保的四步控保法。用爱心和智慧齐心阻断了辍学学生的贫困代际传递,点亮了一方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展现了我们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
关键词:情感控保;服务控保;依法控保;质量控保
引 言
云南省保山市实验中学是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学生辍学流失现象严重,为贯彻执行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方针政策,云南省保山市实验中学为了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或其它原因而失学、为了让每一个辍学的学生返校读书、为了每一个辍学后又返校读书的学生能留得住在得稳。我校教师在控辍保学的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情感控保、服务控保、依法控保、质量控保”的四步控保法。
一、云南省保山市实验中学在控辍保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辍学的学生大多数是来自离异家庭、重组家庭、服刑家庭、留守家庭等。
2.因为小学基础薄弱,进入中学后学习一直跟不上,学习困难,最终产生厌学情绪。
3.农村家庭由于经济收入相对低一点,教育费用占农村家庭很大一部分开支。由于现在就业压力大,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很多农村家长对学生读书不是很支持,“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有抬头之势。
4.学校没有执法权,依法控辍保学难,《义务教法》颁布多年,但是真正实行还任重道远。
二、情感控保、服务控保、制度控保、质量控保是学校应对辍学学生的主要有效方法
为完成控辍保学的任务,我校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保山市隆阳区教育体育局于2019年3月12日印发的隆阳区教育体育局开展“红黄蓝控辍保学专项行动”的文件精神,全校教职员工统一了思想,控辍保学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各年级各班及时建立了红、黄、蓝台账,在“千师访万家”活动的基础上,反复研判,最终认定红卡疑似辍学生29人,红卡送教入户生12人,黄卡辍学边缘生218人,蓝卡潜在辍学生133人。认定后指定具体“包保”责任人,一对一负责,红卡生由学校领导指定认领,实行“一生一策、一生一案”。责任人确定后,认真填写《隆阳区教育扶贫控辍保学工作手册》。
1.情感控保:有情有义方显真心,师生之间只有心灵交汇才能碰撞出教育的火花,人人皆知教育是良心事业、是用爱暖化人心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就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教育不仅仅需要爱,还需要爱的智慧、爱的科学和爱的艺术。教师对学生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如果师生感情建立不起或没有感情,那么对孩子的教育几乎都是以失败告终。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去呵护。控辍保学也同样需要用爱去感化学生、暖化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的温暖,使他愿意回到学校继续完成学业。在我们的农村学校,辍学的学生有的大多是离异家庭、重组家庭、服刑家庭、留守家庭等。我校教师在劝返辍学学生的过程中,许多辍学的学生被我校教师的真心、真诚、真情感动而返校读书。
王冬玲同学的父亲在监狱服刑,母亲离家出走,该同学和爷爷奶奶生活,靠爷爷奶奶供养读书,爷爷奶奶六十多岁,年事已高,上学的经济条件不好,该同学为了减轻爷爷奶奶的经济压力,辍学在家。班主任和其他教师第二次去她家做动员返校工作的时候,为她买了油、米等生活用品。详细询问了该同学在生活中的一些困难,最后班主任表示该同学的生活费除了国家给的贫困补助,爷爷奶奶给的生活费之外,班主任每个月再用自己的钱给该同学一百元做生活费。该同学的爷爷奶奶非常感动,表示一定支持孙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初三300班的李会芹同学,爸爸腿有残疾,妈妈身体長期带病,因为妈妈长期治病,家庭条件十分困难,还有一个弟弟在读六年级。李会芹同学学习刻苦,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她每个星期五十元的生活费成为她父母生活中一项沉重的负担,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懂事的李会芹自动辍学回家帮助父母干活。
班主任到李会芹家走访,她家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第一次去劝返没有成功。班主任和其他教师又不厌其烦的到她家里去做工作,每次都给她家带去一些生活必须品。最终李会芹父母表示不管家里如何困难也要坚持供她完成学业。
黄逸生,服装批发商,为人慷慨,乐善好施。主动联系我校要捐助贫困而又上进的学生。现在李会芹和赵玉洁等六名学生每人每个月可以获得黄逸生捐助500元生活费。
我校教师在控辍保学过程中,多次走访,耐心劝导,积极为辍学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用真心真情感动学生,努力完成学校交给的控辍保学任务。类似感人的事例,在精准扶贫、控辍保学的动员劝返过程中,还有很多很多。
2.服务控保:学校必须要树立教育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学校服务的主体就是学生,千方百计搞好学校学生的服务工作是控制学生辍学或流失的一大有效办法。学校多次组织了校内控辍保学基本情况梳理的座谈会,与水眼村、下庄村马鹿塘村和汪宣村的村领导和部分家长、学生沟通中了解到一部分学生辍学的原因并及时想办法解决。、例如:初一的小同学辍学不想读书的一部分原因是学校打饭时拥挤,IAO同学不敢去挤,经常出现还没有吃到饭又到睡午觉的时间。根据学生家长反馈我校学生食堂问题,我校多方筹资资金900余万元改扩建了餐厅700多平方米,学校设立四家食堂,增设了服务窗口。实施高中、初中错时放学就餐计划,初中提前十分钟放学用餐,学校同时实行分餐制,由各班安排学生到食堂取各班的饭菜到教室用餐,并安排教师守餐。这样有学生吃不到饭的问题就彻底解决啦。另外学校解决了学生人宿舍拥挤,用水排队等困难;学校新建学生宿舍4500平方米,新建洗漱台500多平方米,增设水龙头300多个,新建学生洗浴室800多平方米……后勤保障到位,学生在校读书安心了。
3.依法控保:控辍保学不能一味的依靠教师进行劝返,恰当的运用《九年义务教育法》,用法律手段保障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依法进行控辍保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在控辍保学工作中就遇到了“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远办法够不着用,硬办法不敢用”的大难题。学校对辍学学生进行走访,掌握辍学学生的详细情况。少数家长以家庭困难或其它理由拒不支持学生返校读书、少数辍学学生不管教师如何劝导就是拒绝返校读书。
《义务教育法》的真正落实必须由政府执行,学校不具有强制执法权,所以对那些经过多次劝导拒不支持学生返校的家长、拒不返校读书的学生,学校以及教师是无能为力的。
学校针对以上两种情况采取的措施有:
1.把辍学学生的家庭情况、家庭出现的困难情况以书面形式详细上报给学校所在地的政府。
2.学校配合政府对拒不支持学生上学的家长及由于厌学而辍学的学生宣讲《义务教育法》,并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
3.对多次做劝导工作后拒不支持学生返校读书的家长(监护人)以及由于厌学而 拒不返校的学生,学校通过梳理,把名单上报辛街乡人民政府,由乡政府对当事人向辛街乡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案例一,吴慧慈,其继父吴正云,系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辛街乡马鹿塘村委会三组社员。吴正云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自己平时还有嗜酒、酗酒的毛病,平时苦得点钱先要买酒喝。他嫌女孩子读书无用,最终要嫁人,所以不支持女儿读书。吴慧慈的母亲想让女儿读完九年义务教育,但是面对蛮横的丈夫,她也是只有唉声叹气、无能为力。经学校教师和乡政府工作人员多次和他沟通后,他仍以各种理由拒不支持孩子返校读书,而且态度十分蛮横恶劣,最终乡政府决定用法律手段解决,以违反《义务教育法》起诉他。
在法庭上,法官宣读了相关的法律条文,并对违反《义务教育法》 的相关条款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面对庄严的国徽,面对威严的法官,得知自己不让女儿读书可能要承担的严重后果,吴正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法律产生了应有的敬畏。当庭承认自己对法律认识不足,当庭表示一定遵纪守法,支持送女儿返校读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法》制定多年,在实践中却很少或者几乎不用。辛街乡政府运用法律手段起诉违反《义务教育法》的家长(监护人)和学生,用《义务教育法》来保障学生完成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依规合法,对农村中法律意识淡薄的人起到了宣传警示教育的作用,依法控保果良好。
4.质量控保:随着“十四五”规划美好蓝图的绘就,“教育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我校强调“质量兴校、特色兴校”的理念。学校质量好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就大,办学质量提高了学校就才能走得更远学。保山市实验中学走“基础+特长+精品”全面发展的路子;总体思路是:“文化奠基、艺体发展、特色兴校”。学校狠抓基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认识到在学校继续留下来学习奋斗是有希望有前途的。
辍学返校的学生,大多是学习成绩不好,但是有的学生很有體育天赋,有的学生很有艺术天赋、有的学生很有音乐天赋、有的学生很有绘画天赋。针对辍学返校的学生,我校安排心理老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在保障学生的基础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认识自己的价值,让他们返校后能留得住,学得好。事实证明质量越好的学校辍学的学生越少,反之越多。目前我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特色兴校成效显著。
综上所述,我校四步控辍保学法,只要四步到位其实就是一步到位,只要步步为营其实就能步步为赢,只要长此以往抓下去,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关于控辍保学工作的疑难杂症,就能迎难而破。控辍保学,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会结合实际,不断探索总结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把控辍保学工作做得更好,把我校办得更好更有特色。
参考文献
[1] 彭兴顺、蔡润圃.问题学生教育指导[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8ISBN978-7-5019-8913-3.
[2] 逯林芳.浅析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J].学周刊,2019(33):148.
[3] 杨晓慧.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3ISBN 978-7-04-053743-7.
[4] 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ISBN 7-3034-04226-1.
作者简介: 蒋李彬 1980.12 性别: 男 民族: 汉 籍贯: 云南保山 最高学历: 本科 职称: 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 音乐教育 单位: 云南省保山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