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功 张善磊 赖上坤 刘晓飞 陈春 王卫军 陈卫军 崔小平
摘要 本文针对黄淮海地区酿造用小麦生产缺乏配套栽培技术的现状,结合该生态区气候特点和地区白酒风味需求,根据长期栽培试验研究结果,集成了包含产品安全控制、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整地播种、肥水运筹、病虫草害防治、灾害预防、收获储藏和建立生产档案等方面的酿造用小麦高效栽培技术,以供种植人员参考。
关键词 酿造用小麦;栽培技术;黄淮海生态区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22-0021-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小麦是白酒酿造中制曲的主要原料[1-4],与普通小麦相比,酿造用小麦蛋白质含量低、淀粉含量高、结构松散、表皮韧性好[2,4-6],因而又被称为“软质麦”。由于我国食用小麦普遍为中强筋硬质品种,生产上酿造用小麦品种较少,从而造成“软质麦”生产缺乏配套栽培技术规范。黄淮海地区土壤肥沃、雨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优质麦主产区之一;地区酿酒产业发达,其中“江苏洋河”与“安徽古井贡”双双入选中国十大名酒品牌。本研究根据黄淮海地区生态气候特点、软质麦品种生物学特性[7-8]和酿造工艺要求[4-5],通过多年栽培试验,对酿造用小麦总淀粉、软质率及制曲发芽率等[1,9]指标的栽培调控做了系统研究,集成了黄淮海生态区酿造用小麦高效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1 产品安全控制
白酒酿造对原料质量安全有严格要求,酿造用小麦必须控制好生产过程中土壤环境、肥料及农药等投入品的安全问题。种植基地环境应符合NY/T 391标准,要求土壤肥沃、保水保肥性能好、田块平整、排灌设施配套完善、基地周围无工业污染、空气洁净、生态环境良好。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394规定,禁止使用未经国家相关部门登记肥料;禁止使用重金属超标的肥料;肥料使用安全间隔期应在30 d以上。农药使用应符合NY/T 393规定,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病虫草害优先采用农业和生物防治方法,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与用量;为防止病虫草抗药性的产生与扩散,农药应合理混用,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或具有协同抗性的药剂。
2 品种选择
酿造用小麦对品种的要求除产量、抗性、熟期等基本要求外,对品质还有特殊要求。因此,必须选择总淀粉含量高、软质率高、制曲发芽率高及表皮韧性好的软质麦品种,如宁麦13、迁麦3号等。
3 种子处理
种子是产量和品质保障的基础,酿酒小麦种子质量须达到GB 4404.1—2008良种以上标准,即纯度 ≥99%,精度≥85%,发芽率≥85%,水分≤13%。
播种前须进行必要的种子处理,可采用包衣和拌种2种处理方式。包衣应在晴朗天气进行,最好选择药效期长、残留时间短且能自然降解的种衣剂,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壤和麦种的污染。种子包衣后需晒种2 d,利用太阳紫外线对种子进行杀菌和消毒,以减少种传病虫害的发生,为齐苗、壮苗奠定基础。晒种应尽量在竹席或土地上晾晒,尽量不在水泥地上晾晒,并经常性翻动,以免造成晾晒温度过高损伤种子胚芽,影响出苗率。不方便种子包衣的种植户可采用药剂拌种进行杀菌消毒,建议采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0.2 kg拌麦种100 kg,然后避光堆闷5 h左右,可以有效防止小麦种传病害。
4 整地播种
酿造用小麦不建议采用免耕播种,需进行整地。前茬作物收割后,首先要进行深耕,深度不低于25 cm,彻底翻开犁底层,使土壤通透,增强保水保肥能力,为小麦根系生长奠定基础,以提高群体抗旱性和抗寒性。深耕之后,再用旋耕机将土壤旋平旋碎,力争做到表虚下实。如需进行秸秆还田,一定要在上茬作物收获时将秸秆充分粉碎,还要在深耕前浇1次水,或下雨后深耕,以加快秸秆腐熟和沤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施用适量过磷酸钙和碳酸氢铵,以加快秸秆充分腐熟。此外,应利用整地环节进行土传病虫害的防治,其中土传病害可用多菌灵和硝基苯75 kg/hm2防治,蜗牛等虫害可用四聚乙醛和多聚乙醛30~45 kg/hm2进行防治。天气干旱的地区应在下雨之后进行播种,或在耕地播种前浇1次水,以保证小麦足墒播种,实现一播全苗,为高产创建打下基础。
播种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期播种提高基本苗和培育壮苗是夺取高产和提高抗逆性的关键。一般黄淮海地区适宜播期为10月中旬至10月下旬,土壤墒情好的情况下宜早不宜迟,迟播需适当增加播种量,以确保基本苗达240万~270万株/hm2。一般平均播种量为150~225 kg/hm2,推荐使用耕播一体机械进行作业。
5 肥水运筹
整地时根据土壤肥力进行配方施肥,一般施有机肥2 250~3 750 kg/hm2、复合肥375~450 kg/hm2。氮肥基肥追肥比例为6∶4或7∶3,磷、钾肥全部作基肥施入。肥料施用遵循“前促、中控、后减”的原则,施足基肥有助于促进分蘖增加,为提高穗数和夺取高产奠定基础,而控制穗肥有利于降低籽粒蛋白质,提高酿造品质。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结合苗情、天气和土壤墒情适当浇水。一般底墒充足时不浇越冬水。若底墒差,播种后至封冻前没有足够的降水,一般在小雪至大雪期间浇好越冬水,浇后及时划锄保墒。干旱年份,一般于小麥拔节后与扬花期应各浇1次水。抽穗扬花20 d后不再浇水,以保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6 病虫草害防治
6.1 农业措施
病虫草害的农业防治措施主要依靠选用抗性品种和田间管理实现。抗性好的品种是病虫害防治的基础,应尽量选用对锈病、白粉病、吸浆虫等高抗、中抗的优质适酿品种。田间管理方面,适当提早播种并加强肥水管理有助于提高小麦群体长势,增加抗病抗虫能力。具体操作应根据土壤肥力和产量目标确定全生育期肥料施用量及其比例,根据苗情长势确定追肥时机和用量,同时根据小麦需水规律和土壤墒情适时灌水,以形成健壮群体,提高病虫害抵抗力。
6.2 化学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治虫防病”的综合防治策略,根据当地植保部门预测进行统防统治。赤霉病是对小麦危害最大的病害,要予以足够重视,务必要在小麦扬花初期及时防治,如花期遇连阴雨天气的重发地区或田块,第1次用药后5 d左右加强二次防治,具体可用50%多菌灵1 500 g/hm2或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450 g/hm2兑水600 kg/hm2进行喷雾。小麦白粉病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900 g/hm2或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450 g/hm2兑水600 kg/hm2喷雾防治。麦蚜可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5 g/hm2或25%吡蚜酮悬浮剂300 mL/hm2兑水600 kg/hm2喷雾防治。田间杂草优先使用农业措施或物理措施防治,确需化学防治时,应抓住最佳防治时机,合理采用除草剂,以避免发生药害。
7 灾害预防
黄淮海地区小麦生长周期长,历经冬季寒冷和初夏高温等季节性变化,容易遭受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冻害、倒春寒和干热风。种植人员需要根据地区气候特点做好预防工作。对于冻害及倒春寒的预防,宜选用耐寒品种,通过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并积极采取冬前镇压、适时灌水和施用叶面肥等措施提高小麦群体抗寒能力。对于小麦干热风的预防,可在孕穗至灌浆期喷洒叶面肥,通过延长叶片功能期来预防和减轻危害。
8 收获储藏
小麦蜡熟中后期应及时收获、晾晒、入仓,以防止发霉变质,遇到阴雨天气应利用烘干设备进行烘干入仓。酿造用小麦最好采用订单生产模式,收获后直接售给酿酒企业,以避免储存不当影响酿造品质。
9 生产档案
生产全过程应建立生产档案并保存不少于2年。
10 参考文献
[1] 赵晓芳,尹大宽,袁豪,等.四川小麦新品种(系)的制曲品质性状评价[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33(3):390-396.
[2] 董永梅,吴海敏.小麦品种对大曲质量影响的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30):317-318.
[3] 王小军,敖宗华,沈才萍,等.浓香型大曲酒丢糟用于制曲的研究进展[J].酿酒科技,2011(8):104-106.
[4] 陈泽军,周瑞平,尹礼国,等.酿酒专用小麦在多粮浓香型酒厂的应用[J].酿酒科技,2008(5):65-67.
[5] 董智超,敖宗华,刘兴平,等.糯小麦制曲过程中微生物与理化性质的研究[J].酿酒科技,2014(7):14-19.
[6] 朱和琴,周瑞平,江东材,等.不同小麦生产偏高温大曲的研究[J].酿酒科技,2012(10):65-68.
[7] 黄道君,罗桂杰,赵维山.小麦新品种迁麦2号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6):198-199.
[8] 张平平,马庆,钱存鸣,等.宁麦13选系的遗传多样性及品质差异[J].作物学报,2008(8):1484-1488.
[9] 夏建萍.小麦在啤酒酿造中的应用[J].大麥与谷类科学,2014(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