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的职业院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20-12-15 06:53刘艳玲
商情 2020年47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模式平面设计改革

刘艳玲

【摘要】信息化进课堂就是要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发展,实现教学的融合性、共享性、开放性、创新性。将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和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科学的融合与碰撞,将传统课堂翻转为现代课堂,重新进行课程整合,是改变和实现此课程改革的最有效途径。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模式;平面设计;改革

一、传统平面设计课程目前存在问题

平面设计课程是大部分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经调研目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部分教学内容目标不明确。设计作品是时代的产物,此过程中着力点多在制图软件的掌握和学习上,就会导致忽略平面作品的“设计”二字,部分学生一学期下来,只能掌握老师示范的例子,缺乏触类旁通思维和创新创造能力。2、配套教材不能与时俱进。纵观各高职院校平面设计课程所选用的教材大多以讲授各类绘图软件为主。这类更新较慢的传统教材选用显然已经不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却因其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仍然被青睐。3、教学模式上实践资源贫瘠。大多数院校虽然已经实现校企合作,引进企业仿真项目,却也被局限在这种虚拟流程里,还是没有跟上现代信息的列车。4、教师队伍自身素质亟待提高。從事平面设计不仅要熟练使用绘图软件,又要具备一定审美能力,只是会使用软件就承担该课程的教学远远不够。5、学生考评方式过于封闭。虽然已经加入了平时成绩的动态指标,但仍以机试方式作为学生课终考核。

以上所列现状不利于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平面设计人才,也不利于职业教育就业对接优势的发展,更谈不上紧跟时代信息。

二、基于信息化的职业院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

首先 , 进行基于信息化的职业院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有助于帮助教师和学生打破传统观念。观念要跟上时代的脚步,教改首先要做的就是变被动为主动,变传统为现代。基于这点教师应当课前主动学习新的技能,率先做出改变;课中引导学生实质性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与环节,鼓励学生“百花齐放”碰撞不同的观点和思想、鼓励学生“百家争鸣”多角度的理解和解决问题;课后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领域和表现空间。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共同实现 “静态”教育向 “动态”教育转型。其次,进行基于信息化的职业院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是实践素质教育的关键。随着时代的进步,对学生的认可不再只看学生课堂上学会了多少知识和掌握多少技能,更重要的是看学生走出校园后是否还能继续学习,具备终身学习和实践的能力、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脱颖而出的创新意识。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的推进之路是曲折的,尽管我们大部分职业院校已经产生诸多共识,课堂教学改革每日俱新,花样繁多,但结果大都缺乏代表性和规范性,焕发课堂活力形成新课堂也无从谈起。要想课堂教学有实质性突破必须转化思路,做进一步的深化创新和实践。再次,进行基于信息化的职业院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是推动教师成为先行者的根本动力。缺少课堂探索精神和改变课堂内在冲动是部分传统教师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依纲靠本、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而探索者不因循守旧,敢于大胆尝试,将课堂进行翻转,把课堂放置互联网上,敢于把互联网引进课堂,乐于把自己“经师“的身份转换为“群主”的身份。更次,进行基于信息化的职业院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是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就业前教育与就业后培训、不同类型教育之间、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的沟通和衔接,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最后,进行基于信息化的职业院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是促进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的变革形成的关键。

三、基于信息化的职业院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内容

1、改革现有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的目标和思路。依据融合、共享、开放、创新的原则制定完整、完善的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在信息化引领下,实现新理念、新课堂、新教改。

2、生成动态资源。建立“适用”和“时用”的教学案例、设计素材共享资源库,摆脱依赖传统教材的静态模式,把资料立体化、动态化,教与“互联”结合。

3、深化校企合作。把学生和课堂推到与企业同步的平台之上,达到校企同步适应市场,同步掌握市场方向,以“信息”促教,以“信息”促学。

4、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知识专业性和融合性,形成紧跟信息的育人团队。

5、开放考核标准和宽度,融入更多考评参数。信息化平面设计课程改革无论怎样创新都必须依托于教学,实践于校园,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精准定位,利用互联手段建立师生共用的网络资源库,确立与企业深化合作的教学体系和模式,搭建专业与专业、学校与学校合作交流平台,形成互联考核和知识评价融合的开放体系。避免互联网这个“新瓶”装落后的教育“旧酒”。

四、基于信息化的职业院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在信息化之风引领下,深入对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实践创新研究,加强专业教学与企业的对口衔接;实施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实施任务化、教学划分项目化、教学模式灵活化、教学评价多元化、教学管理制度化,将学生按多种条件进行层别、组别等网格化专业实训教学与行为规范管理,实现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的全员育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从历史到现在、从宏观到微观、从国外到国内都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进行基于信息化的职业院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丹.高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中艺术创新性教育探讨[J].船舶职业教育,2015(02).

[2]陆俊杰.双创教育助推职业教育魅力彰显》[J].江苏教育,2017(76).

[3]林怡,周靖.平面设计的多元化转变[J].艺海,2018(06).

[4]彭荃.高校教育改革中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探讨[J].智库时代,2019(20):181+183.

基金项目:本文为吉林省教育厅2019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基于信息化的职业院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课题编号:2019CZY262)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模式平面设计改革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索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行走在本土与全球化之间
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实现高职学生自主学习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初探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中的应用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评价体系的构建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