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苗族民间歌谣具有重要的文学研究价值,是苗族千百年来社会历史实践的智慧结晶,承载着民族记忆。苗族是拥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民族,也是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对苗族歌谣文化价值的研究,有助于苗族传文化的传承发展,对了解该民族发展脉络具有深远影响,能为中越跨境民族民间歌谣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跨境民族;苗族;歌谣;文化价值;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9-0049-03
【本文著录格式】苏虎典.跨境民族视角下苗族民间歌谣文化价值及其传承发展[J].北方音乐,2020,10(19):49-51.
文化指的是种族社会现象及内在精神的总和,从本源上讲,苗族民间歌谣隶属于文学作品的范畴,隐藏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在某种意义上会受到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的影响。“文化”是民族发展的灵魂,历史是民族发展的根基,有根的文化才能显露出民族的强大自信。苗族传统歌谣符合苗族人民的认知规律,兼具审美及娱乐价值,这些都源自其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对其开展研究具有重要实践价值。苗族民间歌谣文化不仅描述了自己民族祖先创世的过程,更体现了他们为增强自身民族凝聚力而做出的努力。
一、中越苗族民间歌谣的文化价值
(一)文化传承价值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认为苗族是“外化之民”,对其实施残酷剥削的政策,苗人被迫迁移至偏远山区,与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苗族人民通过自身的勤劳勇敢争取生存空间,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在经过长时间的分崩离析后,要想提升其民族凝聚力,就需要应用民族标识唤醒族群的记忆,苗族先民没有文字,只能借助言传身教对民族历史进行传承,给后人以警醒,其中传统歌谣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越南《苗族文化》一书明确指出,苗族移居到越南老街省已经有将近200多年的历史,中国苗族的迁移大致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于反抗清政府失败后,苗族人从贵州迁徙至云南,然后再到越南的老街。第二个时期是19世纪中叶,苗族参与的太平天国反抗清朝统治失败后,陆续迁徙至越南老街省,最后定居在沙巴[1]。
苗族民间歌谣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重要的传承价值。苗族歌谣对后人具有教化作用,彰显了苗家人的寻根意识,提升了苗族的文化凝聚力。苗族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所以音乐替代了文字的功能,彰显出自身文化传承的作用,赋予传统歌谣独特的文化内涵。韦秀明所著的《融水苗族十二大古歌》一书中指出。我国苗族传统歌谣文化带有深刻的历史印记,并有比较成熟的艺术表现方式,并在岁月中得到不断积淀。苗族歌谣善于使用修辞手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比较贴近,比如“树”象征“男性”,“花”象征“女性”,应用借代的手法将事物生动表现出来。在苗族民间歌谣中,对苗族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详细记录,比如熊公、当公、且公及宝公四神铸造日月,歌曲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及凝聚力,体现了苗族歌谣背后隐藏的文化价值,这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2]。
(二)生活娱乐价值
苗族民间歌谣内容与其日常生活具有密切关联。据相关文献资料表明,苗族人民对生活的歌唱从未停歇,苗族歌曲中彰显出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含着许多广为传颂的古老故事,这已经发展成为民族中的关键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3]。苗族通常会举办各种娱乐、社交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身心愉悦,启迪思想。苗族民间歌谣之所以蕴含着深厚的娱乐生活价值,主要是因为冲破了古老传说、宗法制度的禁锢,在歌词、内容及唱法方面得到体现。苗族的歌谣创作注重格律、歌词的语言格式及变化。歌谣从不定字数的多句式结构发展至二句、四句七言的格式,由于汉族文人创作的影响,句子发展日趋复杂化,五言、七言及杂言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以感情的复沓表达为线索。比如在《拉山号子》这首歌中,还原了苗家人拉大杉木过坳时的场景,比如“嘿扎拉”等生活口语,这首歌谣曲风活泼,能为劳动者营造良好的劳作氛围,提升劳动效率,增加产能,彰显了苗族歌谣的独特价值[4]。苗族歌谣最初的创作目的是为了娱乐,在创作过程中与其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流露出了民间歌谣的生活娱乐价值。
二、中越苗族民间歌谣的社会功能及传承意义
(一)中越苗族民间歌谣的社会功能
1.记录历史
《中国西部苗族口碑文化资料集成》收录了199首苗族歌谣,其中创家园歌29首,创世歌14首,迁徙歌30首。其中有龙人、开天辟地的传说,兄妹结婚繁衍人类等传说故事,彰显了苗族先民对天地、人类及万物起源所诞生的最原始的观念。创家园歌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对苗族先民开创家园的历史进行记录。比如《创家园歌》中,“格炎尤老身上花点点,格蚩尤老身上花条条,嘎骚卯毕身上花斑斑,格蚩尤老是世上武艺高强的拳师,嘎骚卯毕是世上剑艺精湛的首领……”描写了三个苗族英雄率众迁徙新家途中,带领苗家子弟反抗外敌,最终胜利并回归家园的故事[5]。《越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总集》中对苗族丧礼歌等进行了详细介绍,这在某种程度上带有该民族的历史印记。少数民族同胞十分喜爱文艺,在其日常生活中,文艺是种习惯,也是重要的精神食粮,因此在生活中应用歌谣的形式对自身的生活进行记录。越南苗族传统歌谣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带有抒情的特点,不仅表达了某种情感,更成为民族特殊的语言。
2.教育功能
音乐本身就带有教化的功能,苗族传统歌谣中蕴含着丰富的苗族地理、政治、历史及表演技巧等知识,渗透着敬畏自然、团结向上、尊重生命等情感意识。苗族群众在参与传统歌谣的演唱过程中,能获得良好的伦理道德及情感教育。比如苗族男子有爱喝酒的传统,苗族民间歌谣中涵盖大量的《酒道歌》《敬酒歌》等,通过“喝酒伤身”“误人误己”的警示教育对后人进行教化[6]。比如歌词中写道“人道酒名扬天下,你喝醉了不知羞。人道美酒绿如玉,你喝醉了鬼见忧。人道美酒清如水,你喝醉了面如猴。见人喝酒团团坐,自己梭去凑热闹。”雖然词句不够精致,但具有良好的教化作用。越南苗族的歌谣内容表现了越南苗族人民对生活中问题的处事态度,这是其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内容,体现越南苗族语言的美感,彰显了民间文化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标准。通过民间歌谣我们能看到越南苗族人民在语义、词汇、语音及语法等方面的思想,对民众具有重要教化作用。
3.审美功能
苗族群众长期处于比较艰苦的环境,更需要借助音乐的力量愉悦身心。在情绪低落时,通过优美的音乐释放自身的感情,寻求心理方面的平衡;在心情愉悦时,通过吟唱喜爱的歌谣陶冶情操。比如《相逢美如歌》中通过“天地有意,太阳新娘月亮新郎,你追我赶来相会。今天好时光,大家来相会,相会美如歌,永不忘永不忘”对美好情感进行歌颂。越南苗族民间歌谣融合了形象、事件等来展现某种抽象意义,以小见大,几乎每句歌词都押韵,节奏快、准、稳。许多没有押韵的歌词是通过每句的平衡构造表现某种节奏及风格,保留着诗的质感,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
4.族群维系
长期遭受磨难的民族,只有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才能逐渐走向强大。苗族民间歌谣经过千百年的吟唱,让苗族民众体会先辈的艰辛,提升苗家人的民族认同感。尽管苗族各分支天各一方,但是在歌谣的文化熏陶中,感受到相同的信仰、思想及伦理道德,形成精神层面的情感共鸣,将苗族同胞凝聚在一起,真正实现维系民族认同感的功能[7]。越南是个多民族国家,与我国相邻,在民族风俗文化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越南苗族带有深厚的民族色彩,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及发展,其民间歌谣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越南风格,在族群维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中越苗族民间歌谣的传承意义
1.艺术价值
苗族民间歌谣就如同“诗经”一般,承载着古老的历史,蕴含着深厚的艺术价值。比如在苗族传统歌谣“渊源曲”中,“嘎矣都路都都,嘎矣都,都路都都。山高水深,道路茫茫,苦难如雾,遮山盖野。荆棘丛生,难寻道路。苦难如浪,渡船难行,笙声悠悠,慰我心身。穿水波浪,靠岸寻路。笙声悠悠,慰我心身。踏平坎坷,上下求索。”通过应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记录苗族文化传承的悠久历史。由此可见,苗族民间歌谣的内容具有很强的艺术欣赏价值。对于越南苗族民间歌谣而言,记录了该民族千百年来的劳动实践,彰显了本民族的文化价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非遗价值
苗族民间歌谣中蕴含着丰富的神话传说、历史民俗等,阐述了苗族先民开创家园的艰辛,对英雄的缅怀等,包括苗族民俗风情、道德教化及生活情态等方面的内容,记录了苗族祖先的生活面貌,承载着苗族文化的价值及内涵,这是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内容,也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内容。通过对苗族传统歌谣的梳理及研究,对苗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具有深远影响[8]。
3.道德教化
苗族民间歌谣内容中牵涉着优秀的伦理道德及健康情感,具有良好的教化作用。歌谣作为道德教化的重要载体,督促苗家人自觉反省自身的行为,成为心灵道德的规范。在苗族歌谣中,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之情,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越南苗族传统歌谣内容以真情实感的表露为主,具有很强的教化效果,成为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有助于其民族凝集力的提升。
三、中越苗族民间歌谣文化的传承发展路径
伴随中越两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衣食住行、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再加上受到外来文化思潮的影响,苗家人逐渐淡忘本民族的智慧结晶,现如今,越来越多的苗族人不会唱本民族的传统歌谣,对苗族历史及文化的了解不多,这给苗族民间传统歌谣文化继承与发展带来了危机。
(一)积极寻找苗族歌谣传承人
苗族民间歌谣大多是通过“口耳相传”,传承人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强相关保护政策的制定,重视传承人的保护及培养工作,要培养全新的苗族歌谣传承人,丰富其情感体验,让其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价值。要倡导应用开放性的传承手段,吸引更多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并对优秀者进行表彰。有针对性地培养苗族传统歌谣传承人,拓展宣传范围[9]。
(二)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想要实现苗族民间歌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首先要强化“申遗”工作的资金投入,通过应用活态保护的手段,科学制定保护计划,对苗族历史古歌、芦笙曲调、游方歌及酒歌实施录音,并对其进行谱曲,刻录成光盘;其次,要对收集到的材料实施归类整理,便将其上传相关网站,借助新媒体技术创新传统的民歌传播手段,全面提升其歌谣文化的艺术价值。
(三)完善苗族歌谣文化管理机构
苗族歌谣文化的保護与传承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保护活动的主体。这就要求政府要完善全民族音乐文化管理机构,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建构起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保护队伍。首先,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调查方案,对苗族歌谣文化实施全面的研究,内容应包括苗族民间歌谣文化的历史渊源、现存状态及传承意义等;其次,确定保护层次,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
(四)精心打造苗族歌谣文化产业品牌
苗族民间歌谣文化是珍贵的人文资源,隐藏着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政府要倡导传统歌谣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要积极组织歌舞队参与国内表演,致力进入国际文化市场,提升苗族歌谣文化的影响[10]。要对苗族民间歌谣文化进行合理开发及应用,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为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将其发扬光大。
综上所述,一个民族是否能长盛不衰,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文化层面的东西。苗族民间歌谣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引导一个民族积极向上,提升该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在民族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某个民族的音乐文化萎靡不振,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就要被社会所淘汰,苗族亦是如此。鉴于此,政府要打造苗族民间传统歌谣文化品牌,就应对歌谣文化价值进行传承发展,提升苗族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宇琦,刘力.用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打造地方特色音乐教育 ——以贵州省雷山县小学苗族儿歌进校园为例[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28):124-125.
[2]张剑.论苗族传统歌谣文化的历史内蕴与族群意识[J].求索,2013(12):79-81.
[3]袁廷科,吴正彪.苗族情歌文化探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5,33(3):127-131.
[4]邓启耀.灵的秘语——以苗族服饰中的蝴蝶纹样为中心[J].文艺研究,2016(2):129-140.
[5]韦舒元,李文波,樊亦辰.融水苗族歌谣文化价值及传承探析[J].黄河之声,2019(14):9-10.
[6]朱智忠.活下来就是最好的守望和传承——一带一路·文旅融合语境下的民间歌谣守望人[J].人民音乐,2019(12):45-49.
[7]黄莹,何敏慧.叙事方式与新诗意的阐发——以广西苗族歌谣和鲍勃迪伦作品为例[J].歌海,2019(1):103-108.
[8]田穗,侯天庆.苗族民间歌谣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价值管见[J].长江丛刊,2017(8):92-94.
[9]梁惠琴,李如发,匡泓锦,等.湖南城步苗族庆鼓堂仪式音乐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J].艺术评鉴,2018(9):31-33.
[10]侯天庆,田穗.苗族歌谣内蕴之民族文化心理蠡测[J].青年文学家,2013(15):222-223,225.
作者简介:苏虎典(1974—),男,壮族,广西百色,百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