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羊娃到博士、青稞专家

2020-12-15 10:50:51
现代阅读 2020年12期
关键词:藏青尼玛扎西

“是党的政策让我从一个放羊娃一步步成长为西藏农业界的第一位藏族博士。西藏需要我,我应该回国!”被西藏农牧科技界誉为“中国青稞之父”“青稞王子”“青稞领域的袁隆平”的原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院长尼玛扎西生前曾说。

1966年4月25日,尼玛扎西出生在西藏扎囊县扎唐镇杂玉村一个农牧民家庭。9岁时,放羊娃尼玛扎西正式踏入了梦寐以求的校门。学校离家十多公里,往返学校需要很长时间,很多同学都没坚持下来,而尼玛扎西却风雨无阻,连跳两级后以优异成绩考上扎囊中学。1981年,尼玛扎西再次跳级考上西藏民族学院预科班。1983年,17岁的他金榜题名,顺利考入西北农学院,专修农学。199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杂玉村地少贫瘠且缺水。“青稞秆矮,穗粒也瘪,有时只能喂牲口,亩产只有75公斤。”尼玛扎西曾说,因为青稞收成不好,家人就只能靠制作陶器,用毛驴驮着它到相邻的琼结县换粮食。

“我很小就盼望青稞能长得好、产量高,好让父亲和哥哥不用再为口粮四处奔波。”这最初的疑問指引着尼玛扎西走上青稞科研之路。

2002年,尼玛扎西海外深造回国后考取了中科院硕士研究生,并获得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之后,他回到了西藏农牧科学院。

青稞育种是一项非常枯燥乏味的工作,尼玛扎西从1985年开始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青稞育种研究上,与田野为伴,与青稞为友,矢志不渝。2013年,他培育出的具有突破性的青稞新品种“藏青2000”通过自治区级品种审定,当年就推广种植逾10万亩,平均亩产增加26公斤。尼玛扎西的家乡杂玉村也从这一新品种中受益,家家粮满仓,还实现增收致富。

而今,在西藏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3号试验田里,尼玛扎西培育的青稞新品系“13-5171-7”金黄璀璨,秆高、穗大、抗倒伏,适应机械化收获,未来几年将成为西藏青稞的第4代主栽品种。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精准研发和品种创新是农业竞争的核心所在。2015年,尼玛扎西团队绘制出全球首个青稞全基因组精细图谱;2016年12月,西藏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尼玛扎西担任实验室主任。2018年明确了青稞起源于东方大麦,并通过巴基斯坦北部—印度—尼泊尔传入西藏东南部,确定了青稞的原产地和进化路径;2020年首次明确了青稞耐低氧、抗寒和抗旱等360个高原综合适应性的特异基因。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推动西藏农业科技创新进入国内领先行列,其中高原适应性生物学机制研究更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那些年,凡是种植“藏青2000”的地方,尼玛扎西都亲自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从未缺席。他把青稞富民事业当作自己的毕生追求,任劳任怨。

自2013年在全区示范推广“藏青2000”以来,累计种植面积330多万亩,综合估算,农牧民增收7亿多元,有效促进了西藏粮食产量突破100万吨、青稞产量突破80万吨,成为西藏农牧业科技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尼玛扎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经过多次到重点产区、龙头企业调研后,尼玛扎西牵头成立了农产品开发与食品科学研究所,建立国内首个青稞加工技术创新平台。目前,西藏农牧科研机构已研制出100余种青稞深加工产品,全区青稞生产加工企业达30余家,青稞产业链延长大大造福了高原农牧民。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在西藏农牧民心里,尼玛扎西院长没有走!那一粒粒植入中国“芯”的青稞良种,那一片片郁郁葱葱的青稞地,那一张张农牧民丰收的喜悦笑脸,都满浸着尼玛扎西的智慧和汗水,谁说不是一座座无言的丰碑!

(摘自《农民日报》    本文作者:李朝民  李鹏)

猜你喜欢
藏青尼玛扎西
当增扎西的诗
香格里拉(2023年1期)2024-01-04 02:47:52
关于1940 年尼玛抄写的《托忒文文法》手抄本
藏青690幼穗分化特点研究
卡尔巴·扎西次仁采访录
尼玛泽仁绢本彩绘
连环画报(2016年9期)2016-12-08 05:32:03
尼玛泽仁佛像画欣赏
连环画报(2016年9期)2016-12-08 05:32:02
尼玛泽仁《藏传佛教故事》配图选页
连环画报(2016年9期)2016-12-08 05:32:00
播期和包衣对“藏青2000”产量形成的影响
西藏科技(2016年9期)2016-09-26 12:21:36
“藏青2000”青稞新品种示范推广的成效与做法
西藏科技(2016年8期)2016-09-26 09:00:24
“藏青2000”青稞新品种简介及栽培技术要点
西藏科技(2015年3期)2015-09-26 12: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