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元芬 陈建国
编者的话:近日,斯威士兰首相安布罗斯·曼德武洛·德拉米尼因新冠肺炎去世,终年52岁。不久前,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也因新冠肺炎去世。在近现代历史上,曾有多位外国领导人死于传染病,他们的突然去世对当时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西班牙流感击倒列宁接班人
雅可夫·米哈伊诺维奇·斯维尔德洛夫(如图)曾是苏俄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他被视为列宁的接班人,但西班牙流感夺走了他的生命,也改变了苏联前进的方向。
1885年斯维尔德洛夫出生于一个犹太家庭,他很小就受到革命影响,憧憬着投身革命改变万恶的沙俄社会。1900年,母亲病逝,他为分担家庭重担来到药店当学徒。1901年,在俄国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的背景下,斯维尔德洛夫返乡
参加工人运动,他加入了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的前身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机关报《火星报》在1901年12月20日一期刊文称,16岁的少年革命家斯维尔德洛夫在布尔什维克队伍中崭露头角。1905年俄国革命期间,他领导了乌拉尔地区的革命活动,列宁对他的献身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列宁称赞他这么年轻就全心全意从事革命活动。从1906年到1917年,斯维尔德洛夫在大多数时候不是被关在监狱中就是被流放,其中在1914年至1916年间他同约瑟夫·斯大林一道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图鲁汉斯克,他和斯大林都受到混入革命队伍的特务罗曼·马林诺夫斯基出卖。1912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在流放地的斯维尔德洛夫被缺席选为中央委员,当时他只有27岁。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胜利后,斯维尔德洛夫返回彼得格勒。随后,他在发动十月革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当选为苏维埃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地位仅次于列宁。由于当时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是苏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斯维尔德洛夫事实上成了苏俄国家元首。
斯维尔德洛夫和列宁共同签发了许多旨在巩固苏维埃政权、粉碎阶级敌人进攻的重要法令。据说,在治国上,列宁提供理论,斯维尔德洛夫确保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斯维尔德洛夫熟悉干部,了解干部,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能够记得流亡时期革命同志的名字和细节。他的组织能力也受到好评,在他的领导下,全俄数以千计的党委良好运转,列宁称赞他具有“非凡的组织天才”。
1918年8月列宁遇刺负伤后,斯维尔德洛夫代为主持人民委员会一切事务,管理新生的国家,打击反革命势力。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尽管苏联在斯维尔德洛夫死后3年才成立,但苏联的真正缔造者其实就是斯维尔德洛夫。
1919年初,斯维尔德洛夫频繁参加一些地方苏维埃代表大会和党代表大会。3月2日,他出席了在哈尔科夫召开的第三次乌克兰共产党代表大会,6日他乘车返回莫斯科时已经染上西班牙流感,第二天抵达莫斯科时,他的体温已经高达39摄氏度。几天后,他的病情不断加重,3月16日,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因感染西班牙流感去世。
斯维尔德洛夫去世后,列宁很悲伤,他说斯维尔德洛夫英年早逝对苏俄来说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以后要另外组织一个几十人的机构才能完成他一个人的工作。
斯维尔德洛夫是一位年轻能干且精力充沛的领导人,在苏俄高层,他被看成是列宁的接班人,如果他不是因感染西班牙流感意外死亡,那么到1924年他毫无疑问将接替列宁成为苏联第二代领导人。在斯维尔德洛夫死后,斯大林开始负责中央书记处工作。▲
战时宰相去世导致纳粹兴起
1920年圣诞节过后,一战期间的德意志帝国宰相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如图)先是得了感冒,也有说是流感,不久发展成急性肺炎,1921年元旦就去世了。他死后,没有权威人物可以复辟德国君主制,纳粹运动趁机发展起来。
贝特曼-霍尔维格1909年7月起出任德意志帝国宰相,长期以来他一直是德国国内右翼势力的代表人物。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暗杀,早已憋着劲的贝特曼-霍尔维格坚决主张打一场战争,他和外交大臣给予奥匈帝国无条件支持。萨拉热窝事件发生一周后,贝特曼-霍尔维格对军方表示,德奥两军必须敢于同俄法进行军事较量。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建议调解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关系,贝特曼-霍尔维格却篡改英国方面发来的信息。在欧洲各国民族主义高涨的背景下,一战爆发了。德国一战史专家弗里茨·费希尔表示,一战期间,贝特曼-霍尔维格支持在波兰边境地带进行种族清洗以及对一些波兰地区德国化。他还提出过九月计划,概述了这场战争的扩张目标。1917年7月,由于战事不利,贝特曼-霍尔维格被迫辞去宰相之职。
到了1919年6月,德国已经战败,贝特曼-霍尔维格又一次引起全球关注,他正式要求协约国把他当作头号战犯处理,他声称这场战争与退位的德皇威廉二世无关。贝特曼-霍尔维格的“忠诚”之举赢得德国国内保皇派称赞,这也进一步树立了他在保皇派和保守派中的地位。不过,协约国战时最高委员会无视他的请求。此外,贝特曼-霍尔维格为了保护威廉二世,把战争主要罪责都推给俄国、法国和英国政府。一度有传闻称,协约国打算把他当作战争“挑起者”送上审判席。
在一战后的头两年里,贝特曼-霍尔维格多方奔走致力于复辟君主制,在他的身边集结了一大批保皇主义者,他们同军队将领秘密联系,试图迎回流亡荷兰的威廉二世。1920年底,德国遭受着严重的粮食短缺,国家财政状况极其糟糕,但魏玛共和国(注:1919至1933年德国国家的非官方历史名称)政府却仍在认真履行《凡尔赛和约》,大量牲畜被移交给协约国。民众怨声载道,许多人认同贝特曼-霍尔维格的主张,他们觉得以前德皇统治下的生活更容易些。
与此同时,德国纳粹党当时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组织,为了筹集资金,这个小组织不得不出售烟草,到1920年底,该党党员也才达到2000人。
就在贝特曼-霍尔维格为复辟霍亨索伦王朝大造舆论之际,他在1920年圣诞节过后突然患上感冒,很快发展为急性肺炎。1921年1月1日,64岁的贝特曼-霍尔维格因病去世,他的死使复辟霍亨索伦王朝的活动陷入低潮,而希特勒和纳粹党利用右翼势力失去核心人物之机收买人心,1921年2月,希特勒的一场抨击《凡尔赛和约》演说吸引了超过6000名听众,很多原先的保守派人士认为只有希特勒才能废除强加给德国的《凡尔赛和约》,于是纷纷转而支持他,包括一战时著名将领埃里希·冯·鲁登道夫。历史证明,20世纪20年代德国纳粹运动蓬勃兴起改变了德国历史,也改变了世界史。▲
幕府倒台与孝明天皇之死
1867年1月30日,日本孝明天皇(如图)因天花去世,这位天皇长期以来一直支持幕府,他的突然死亡使幕府管制日本的正统性受到极大削弱。一年后,江户幕府倒台,明治维新拉开帷幕。
孝明天皇出生于1831年7月22日,他是仁孝天皇的第四子,1846年他继承天皇之位。孝明天皇在位时期大力支持公武合体,所谓公武合体是江户时代后期一种政治理论,主旨是联合朝廷和幕府改造幕府,主要目的是压制当时的倒幕运动,避免幕府倒台。作为公武合体运动的一部分,孝明天皇的妹妹和宫亲子内亲王嫁给了江户幕府第十四代将军德川家茂。1853年7月,美国海军将领马休·佩里和他的“黑船”(指佩里率领的舰队)抵达日本,日本国内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日本应向西方学习转变成现代工业强国,但孝明天皇坚决反对与西方国家开放贸易。孝明天皇本人是强烈的锁国派,对幕府执政绝对支持。最终倒幕运动破产。
孝明天皇在位末期,日本国家到了崩溃边缘,日本被列强包围,列强对日本进行了大量投资,随时准备获得更大的影响力。这位天皇讨厌新鲜事物,他从未见过任何外国人,对外国人几乎一无所知。但西方列强却对日本步步紧逼,西方军队炮轰下关和鹿儿岛以及摧毁日本军舰、沿海炮台和日本各地的军事基础设施。这些事件表明,日本打不过西方列强,对抗并不是解决办法。如果孝明天皇和幕府的合作继续下去,日本的未来不堪设想。
1867年1月,在国家危急关头,孝明天皇被诊断出患上了天花,这一消息在皇宫引起震动,因为据说孝明天皇之前从未生过病。1月30日,孝明天皇经历了剧烈呕吐和腹泻,脸上出现紫色的斑点,当天就去世了,年仅35岁。由于孝明天皇死得非常突然,一些传闻称他遭到了倒幕派暗杀,还有一些人将矛头指向长州藩。这些说法大多声称,孝明天皇是个保守的人,不希望朝廷取代幕府,他只希望幕府攘夷(驱逐西方殖民者)而已,倒幕派将孝明天皇的存在当作一种障碍,孝明天皇遭到毒杀的传说由此产生。经过调查,没有证据证明孝明天皇在感染天花前接触过患天花的人,医学专家认为,一条被天花病毒污染的手帕或类似的东西通过宫廷内某个渠道将天花传染给了天皇。
当时的日本人没有料想到孝明天皇感染天花死亡给濒临崩溃的日本带来了转机,这位保守天皇的逝世使幕府失去了最强有力的支持者,死气沉沉的日本社会开始悄然发生转变。英国外交官欧内斯特·梅森·萨托写道,“不可否认孝明天皇从政治舞台消失、留下一个15岁或16岁的男孩当他的继任者是最合适的”。孝明天皇死后,皇太子睦仁继位,他就是后来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明治天皇。同父亲不同,年轻的新天皇同江户幕府矛盾重重。1867年秋季,新天皇批准倒幕派征讨幕府的行动,到1868年5月,倒幕军进占江户,幕府正式瓦解。后江户改名为东京。1868年4月,明治天皇亲率文武百官发表五条御誓文,开启明治维新的历史序幕。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如果35岁的孝明天皇不是因为感染天花过早去世,那么日本的改革很可能会流产,不会有什么“孝明维新”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天花改变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