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屯堡空间形态研究★

2020-12-15 10:36
山西建筑 2020年24期
关键词:屯堡安顺贵州

贺 方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1)

在贵州有许多村庄被称之为屯、堡、驿、哨、所等,他们大都位于黔中安顺市以及周边地区,屯堡其实是屯和堡的总称。屯主要是突出了其屯田驻军能力的作用,而堡则是被石头建造的城墙把城围成一圈。屯堡是一个城寨,它是用石头制成,其中的房屋、院墙、城墙等同样都是由一片片层层叠叠的灰色石板构成[1]。黔中地区屯堡聚落的形成,源于明朝初年征讨云南的战事。1381年,在明太祖朱元璋采取措施平定叛乱之后,明朝政府大力推行屯田卫所制度,明朝军队以“立法分屯,布列要害,远近相应,遇敌则战,寇去则耕”[2]的方式驻守边防,以稳定西南边疆地区的局势,防止当地少数民族的叛乱。1390年,明朝政府进行“调北填南”,即组织大量来自湖广、江淮等地的民众迁徙到云南、贵州等地区,并将这些江南的移民安置在民屯中。这些征南将士和填南移民几乎全部来自于江南、中原各省,再加上与其同路而来的商贾、流民、官员、工匠、仕子、罪徒等,这形成了贵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浪潮,于是就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屯堡文化[3]。屯堡的布局本身具有军事防御的封闭性,这为屯民的生活安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再加上屯堡所处的贵州中部一带气候温和,这也为屯民的农耕提供了适宜的自然条件,使得屯民们愿意在黔中大地安居乐业,经过600年的历史沉淀,它最终形成了一个屯堡聚落,并且一直延伸到现在。据统计,在安顺地区周边2 800 km2的范围内,沿黔中大坝东西方向约70 km,南北方向约40 km,共有229个屯堡,占全省屯堡总数的35.5%[4]。目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屯堡进行研究,包括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旅游学、民俗学、人文地理学等,取得了十分丰富的成果,本文希望能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探讨研究安顺屯堡聚落的空间形态。

1 屯堡聚落的选址

从明代开始,屯堡人们为了面对国家战争和保护他们免受帮派袭击,使得他们在搭建住所时首先考虑的是防御作用。这一想法包括选择屯堡的选址、规划,甚至处理建筑细节,最终形成一种普遍的依赖性,封闭并能够抵御外来袭击[1]。

1.1 适应山水环境

在屯堡村落规划中,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是山水环境。屯堡区覆盖山区,其地貌特征为典型的喀斯特。因此,有广阔的土地且土壤肥沃,该地区聚落面积较小,村落通常在半山坡,可以防止对山下农田的侵占,防御和排水时借助山形山势更为有利。屯堡人对水的治理也非常擅长,如果村庄不在溪流附近,可以利用其他方式解决日常用水和治理村庄的景观,如打井、引泉、挖塘等[5]。安顺地区降水量充沛,气候潮湿,使屯堡地区具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各村庄挖井取水十分便利。因此,屯堡的大部分村庄都是在河流附近的地方选址,背靠大山的相对开敞平地地带,也就是说“依山不居山、傍水不居岸”。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屯堡村落的选址形式。

1.2 营造风水格局

营造风水聚落是屯堡人注重的。山形水势的趋势是建村必须结合的,注重阴阳五行的相互作用。最常见的风水模式是:村庄面朝田野而背靠山峦,这样就具备开阔的视野,遥遥相对的是望山,形成了清晰的空间序列和丰富的景观层次,这种风水格局是最多见的。

1.3 多层次的防御思想

屯堡中设置的如屯门、屯墙、护城河、碉楼、山(洞)等构筑物具有军事作用,其作用是抵御外敌侵略。屯门一般有两类,不显眼且比较低矮的是一种,它的作用是用来防御,另一种反而是加强了高度,其作用是远望和攻击敌人,这种碉楼高度有两三层楼高,许多屯堡利用地势险峻修建了屯墙,为了加固防御,再在薄弱部位建造高墙;有些屯堡是围绕整个聚落独立建造的;有些屯堡是与外墙相结合,外墙建筑封闭且厚实。有些屯堡在屯墙下设有护城河,更加易守难攻[6]。例如云山屯,两座山把寨前夹峙起来,进入屯门只有一条盘山石阶,箭楼在屯门上据守,依据山岩地形在屯门两侧砌成与悬崖连接的石墙,石墙长十数里,高6 m,蜿蜒合围在两侧陡峭的高山上;还有14个碉堡分布在重要位置。屯堡民居的营造也加强了防御措施,建造房屋的首选材料是石材。房间里的门窗开向院子,而且只有为数不多的“猫洞窗”,其内宽外窄内开在封闭而厚实的外墙上。村里一些富有的家庭已经建起了碉楼来保护自己的财产,如图2所示。

2 屯堡聚落的空间形态

2.1 外部形态

从屯堡聚落的平面形态上来看,屯堡聚落的外部空间以团块形、条带形与自由形为主,如图3所示。

平面形状较为规整的屯堡聚落称之为团块类型,这种类型的聚落有紧凑的内部建筑布局以及清晰的边界。军事形制的制约使得有些屯堡会通过连接各民居外墙构建起聚落坚实的防御边界;有些则由屯墙与峻峭的喀斯特山体共同构成聚落边界,形成封闭的聚落空间。其中有些村寨平面形态比较方正,道路也呈规则式布置。贵州是多山的省份,在半山谷地中形成的屯堡聚落通常是条带类型,若谷地中有山体,聚落可呈现U字形,如谷底中没有山体,聚落可呈现一字形。由于复杂的地形、崎岖的地势,自由类型的屯堡聚落整体形态上没有清晰明确的边界,而多民族杂居的情况则会造成此种聚落出现较为随意的建筑布局及道路结构。人口的变化也使得聚落呈现此种状态,人口稀少则形态松散,人口增加则边界外扩[7]。

2.2 结构布局

贵州屯堡的道路结构类型主要是鱼骨形、自由形、网格形和中心辐射形,形成了以街道或场坝为主体的公共空间,周围是组团簇拥环绕的民居格局,如图4所示。

中心辐射形街巷结构通常以村落中央场坝为中心点,各个民居院落则被从场坝向外辐射而成的支巷串连起来;网格式布局的街巷出入口通常错开布置,街巷之间并不互相贯通,很少出现以“十”字形交叉形成的路口,这是与常见的方格网式的结构布局不同之处;条带状的屯堡聚落常呈现鱼骨形的街巷结构,其多以主街为中心轴线,纵横交错的支巷由主街向两侧衍生而来;街巷关系较为复杂,没有明显的规律的结构布局属于自由形,通常根据道路、河流、山体等限制要素灵活组织无明确架构[7]。

2.3 空间组织

屯堡人是汉族移民群体,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和生活中的各种重要活动,同时出于抗变异的自我保护需要,或出于维护自身文化优越感,往往被刻意地强调和突出某些传统[8]。图5显示,屯堡定居点每年都举办许多宗教和民俗节,作为民俗活动场所,寺庙、剧院、戏台与场坝构成屯堡的空间核心。在简单的住宅群中尤其引人注目。外部封闭,内部开放是聚落呈现出的形态特征,这是重视核心公共空间的结果,大街比巷道宽的多,比日常交通的需要超出了许多,这是许多屯堡的共性,很大程度上这些宽阔的街道是用于礼仪。在狭小的屯堡中更大规模地保留这些公共空间,表明屯堡人重视社区和宗教活动。屯堡人对土地神有深厚的信仰,土地庙每个屯堡都有,至少一两个,从前多的有近10个。土地庙不仅是宗教祭祀的一种场所,还是代表屯堡边界和重要空间节点的重要地标[9]。尽管地貌环境存在差异,但是屯堡定居点体现出了不同的边界形式,其内部空间结构大多显示了中心焦点的属性。

3 结语

安顺屯堡聚落空间形态是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逐渐形成今天的面貌,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和政策移民是屯堡的起源,所以安全的防御体系是安顺屯堡聚落形成与演变的关键因素;其次贵州多民族的文化、独特的地理气候与资源条件则使得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各具特色。安顺的屯堡空间形态也被这种外部封闭、内部开放的社会结构所影响,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聚落形态。有鉴于此,安顺屯堡聚落的特征源于其独特的历史演变过程,其独特的聚落特征,其形态保存的完整性、在选择防御体系、空间结构、公共空间等方面的特殊性,都使它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乡村聚落类型。

猜你喜欢
屯堡安顺贵州
安顺学院获批新增两个本科专业
屯堡社会与乡村振兴暨贵州省屯堡研究会2021年学术年会在安顺学院召开
乡村振兴·安顺宣言
情定安顺的“白衣天使”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贵州,有多美
中国明史学会屯堡研究分会正式成立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恩施市屯堡乡人民政府关于撤销《恩施市屯堡乡辖区范围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的决定
风景这边独好
——安顺旧州浪塘村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