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燕
(中共保山市委党校,云南 保山 678000)
农村基础设施是发展农村经济和保障农民生活所必需的公共设施及服务的总和。根据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法规文件,农村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农业生性产基础设施、农村生活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中国要想实现现代化,中国的农村必须实现现代化。在农村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只是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功能不只是体现在乡村振兴中的生产和生活中,而是整个社会范畴都会有所体现。保山要想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要想在2035年基本实现保山农业农村的现代化,那保山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是目前全市工作的重要战略任务。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保山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生产性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由于我市90%以上是山区,村民居住分散,就目前保山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来看,与实现农村的现代化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保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从不通电、不通水、不通路、不通网等落后的状况,变成了今天的村村通路、通水、通电,部分村落通网的现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让保山农民腰包鼓起来了、日子富起来了、心情好起来了,获得了慢慢的幸福感。俗话说:“要想富必要先修路”。2019年,省交通运输厅下达保山市农村公路建设计划534项2864.8km。截止12月底,已开工530项2780.5km,完工521项2696km。其中重要县道旅游路资源路1项30公里,已开工建设。红色旅游公路5项88km,已提前实施完成1项3.7km。20户以上直过民族和沿边地区自然村通硬化路77项162.368km,已全部建设完成。窄路面加宽工程18项57.6km,已全部建设完成。危桥改造工程30座,已全部建设完成。灾毁恢复重建1项20.34km,已建设完成。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71项2392.7km,已全部建设完成。抵边自然村28项113.788km,已全部开工建设,完工22项60公里。农村客运站3座,已开工建设。1999项10636km,总投资916135万元(车购税363441万元,中央转移支付2548万元,省补资金18103万元,地方自筹532043万元),全市75个乡镇、956个建制村(居委会)通硬化路率、通客车率及通邮率均已达到100%。
保山市历来高度重视村组活动场所的建设,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集中力量、合力攻坚,建设过程中突出彰显个性、体现特色,建用结合、以用为本,科学布局、有效覆盖三个原则,采取整合项目资金、盘活各种现有资源、激发群众主体等措施,聚力推进全市村组活动场所建设。截止目前,全市建成村组活动场所4262个(村级活动场所968、村民小组活动场所3294),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和村民小组全面有效覆盖。真正让村组活动场所建起来、管得好、用得活,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坚强阵地保障。
全市村村建有卫生室配有专业医务人员,并且有813个村符合申报创建卫生村条件。2017年通过省级卫生村认定8个村,2018年通过省级卫生村认定398个村,2018年通过省级三年复核11个村,已命名省级卫生村合计数417个;2019年全市207个行政村创建省级卫生村,通过市级初审183个,已代省级初评、待省级认定;通过认定及初评的乡镇共有600个,占符合申报创建卫生乡(镇)数量的73.8%。
全市计划2019年改建村委会所在地公厕297座,完成374座,年度完成率125.9%。2019年我市改建的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公厕达到验收标准的有374座,占完成数的100%。建立反馈机制,将省、市、县(区、市)、乡镇各级举报联系方式在自然村公布,接受反馈。对改厕农户进行调查测评,农户对农村改厕工作满意度98.2%。全市有指定的垃圾堆放设施的自然村有6803个,占自然村总数的98.2%;无指定的垃圾堆放设施的自然村有126个,占自然村总数的1.8%。
通过分析保山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几个方面,我们发现现在的农民对以下一些农村基础设施需求很大,例如:农村公路、农村能源设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人畜饮水工程、公共卫生设施、信息通讯设施、教育设施等。在调研中发现,国家在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中,侧重于生产性的基础设施,有时会忽略农民的生活或是精神需求。导致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制度在效率、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存在不足。因此,根据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实际需求情况,构建一个体现公平、公正、合理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制度迫在眉睫。
在保山的农村特别是山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有限,农村的发展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体现出了明显的依赖性。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保山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改变,但是在调研中发现保山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农村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保山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村村公路做到了100%的通车率,入户道路也都基本硬化了。但是部分基础建设还是相当比较落后的。例如,由于保山大多农村在山区的区位原因,很多入村的道路虽然都硬化了,但是这些道路都比较窄、湾子大,部分道路的路况不是很好。就在前几个月大量收核桃的季节,很多村庄的道路大卡车无法通行,很多的农户只能通过面包车或其他的小型车辆将核桃一车车的拉运出来再装放到大货车上。今年的核桃市场价格本就不景气,再加上这样的运输成本,更是加重老百姓的压力。在保山的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是比较滞后的,很多的村庄还是以传统的燃料为主,新能源的利用非常有限。保山农村农田水利发展仍然处于非常艰难的爬坡阶段,总体来说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农业和农村产业发展很不适应。总体来说,这几年保山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大发展,但现在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与要实现乡村振兴还是很大差距,农民对农村各种基础设施的需求仍然很巨大。
(2)农村部分基础设施后期管理和监管不善导致使用效率不高。通过调研,保山这些年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力度非常的大。成绩也很明显,很多村庄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部分基础设施的建设完成之后,出现了监管不力的情况。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上级部门验收之后,就处于一种无人看管的状态,所以导致很多的基础设施由于各种原因被破坏,利用率不高。例如,保山市的隆阳区所有的村子几乎有了文化活动场所,但这些文化场所,其实在实际的利用过程中利用的效率并不是很高,一开始很多村民还感兴趣跳跳广场舞,时间长了就变成了农民晒粮食的地方,几乎被闲置下来了。图书馆里的图书也因为没有资金投入更新里面的图书,或者图书馆里的图书也因为不符合农民的需求而导致无人问津。还有现在全市上下都在做的“厕所革命”,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户厕档案,需建档户厕320410座,已建320410座,完成率100%。这些厕所是建成了达标了,但是它的后期的各种管理还是有问题,有的厕所长时间无人打扫,让人无法入厕,还有的农民由于各种原因,不习惯入厕还是随便大小便。还有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的管理和利用率等等都有待加强和提高。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由于大多数农村基础设施属于纯公共产品,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主要还是依靠中央和地方财政,保山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也不例外。由于这种单一的资金来源,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需求。这个问题在保山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尤为突出,这些年国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对西部欠发达地区还是有所倾斜,但是由于地方的财政和村级集体经济的原因很多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还是很吃紧的。而现在保山的农村对于基础设施的需求在不断的增长,只靠中央财政投入是不够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地方财政的支持。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地方政府只能选择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任务转嫁到村集体和农民,或者减少投入力度,从而造成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和需求的差距。
(4)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结构不合理。“三农”问题在我国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无论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农村的投入还是很大的。但是在农村的资金投入方面还是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过程中,投资更多倾向是生产性基础设施的投入而往往忽略了生活性基础设施的投入。目前投资方式更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投资方式。而往往忽略了基层的农民到底真正需要什么,最缺什么,这一种自下而上的工作方法。例如:有些村账户里有一笔修路的专项资金,但这个村不需要修路了,而是需要其他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就造成了此项目有钱用不出去,而彼项目则找不到钱用的状况。这样的情况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还是很多的。
(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工作缺乏法律法规的约束。根据调研发现,在保山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约束。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有相关法律不健全的原因,也有相关村干部的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例如:在隆阳区某村庄就有村民为当地的饮水问题发生冲突,甲自然村需要共享乙自然村的饮水资源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使用权,为协调这个问题村委会就让这两个自然村草拟了一个协议,协议内容就是让乙自然村的村民和甲自然村的村民共享本属于乙自然村的水资源,村委会用低保名额来弥补给乙自然村涉及的相关农户。可是脱贫攻坚过程排查中就将乙自然村这几户不符合领低保的农户剔除档案。为此,乙自然村的村民就将和甲自然村共享的水资源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给破坏了,他们认为当初村委会答应自己的条件没有兑现,他们也就不承认协议的相关内容,甲自然村也不示弱,两个自然村为这个事情闹得不可开交,还惊动了当地的警察。造成这样的问题就在于,处理这个问题的相关工作人员缺少法律意识而造成的,没有走法律的程序去解决这个问题。未来的农村要实现现代化,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必将走在前列,那相关的法律法规必将要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要实现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就必须要有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与之配套。近些年来,保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供给水平都在不断提升,相关部门和一些相关的研究人员,都对保山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一些新的方案。在此,经过调查研究就保山现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出现的相关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
(1)强化顶层设计,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保山农村基础社会建设过程一定要强化顶层设计,结合国家、省、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将整个保山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助推保山跨越发展的大蓝图来进行整体的设计。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部分还是缺乏联动作用,大家都是“各扫门前雪”的状况。所以,只有将这些农村的基础设施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规划,才能避免现在出现的规划空白,规划浪费,各部门相互“掐架”或者无部门管理的状况,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和科学性。并且,通过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以便提高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让科学规划走在前。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监管提高利用效率。针对现在保山农村基础设施建成之后缺乏监管导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出台一些关于农村基础设施监管的规章制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监管。村委会应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制度,制定一些关于本村基础设施建设监管的村规民约来对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监管。但这些村规民约必须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他才具有法律效应。村委会也要成立一些专人,轮流对一些相关的基础设施加强监管,对一些出现问题的基础设施及时报修维护,并且要向村民们进行大量的宣传,让每一位村民了解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利用好、保护好它。
(3)加强三轮驱动扩宽投资渠道。一是更多的争取中央财政投入,加大向省厅相关部门汇报力度,争取上级财政资金逐年稳步增长。二是协调市级、区级等地方财政部门将相关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地方投入。三是吸引社会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项目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金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4)转变政府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决策方式。政府在进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时候,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投资决策方式,另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投资决策方式。政府在进行投资决策中一定要避免重自上而下轻自下而上的投资决策方式。要将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与自下而上的投资决策方式相结合,在听取农户意见和了解农户需求的基础上作出整体性决策,将政府整体规划与农民的需求结合起来,再通过自上而下的决策执行路径进行政府投资。当然,一些关系到国家全局的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还主要是服从国家宏观目标。
(5)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很对方面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涉及到不同的领域,要保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匹配,就需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基础保障。特别是现今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渠道在不断扩宽,引入一些新的民间投融资渠道势在必行。这些新投融资方式的引进和使用,就更需要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只有规范的法律合同和协议作为保障,才能使投融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得到保证,才能使各主体的行为规范化,规避和降低资金投入者和项目经营者的各项风险。
总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整个乡村振兴战略中至关重要,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保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有了新的突破。但是,就目前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离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要真正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代化水平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