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新鹏
(栾川县石庙镇人民政府,河南 洛阳 471500)
在我国经济初步发展的时代,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大肆破坏自然生态以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行为,出现了乱开滥伐林木等现象,造成我国植被覆盖率急速下降,空气质量也不能同往日而语。绿化面积的严重减少,引发了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所以为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我们在大规模植树造林的同时要积极的将科学技术应用到林业管理中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真正的保护好大自然,才能真正的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重建。
我国的国土面积位居世界前列,森林也是保障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自习近平主席上台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工作中不断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概念,大力推进环保活动,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每年的新增树木种植面积也已经超过了我国对于树木的消耗面积,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我国森林覆盖率的不断增加,促进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当前我国在森林保护方面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的环境保护的工作还处在一个较低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如森林资源分布及其不均,仅靠几大林场撑起牌面。除此之外,我国的树种质量也有待提高,新生树苗存活率低于发达国家,植树造林的效率较低以及我国对于新生林的后期管理以及政策保护出台难以达到切实有效的保护新生林的效果。不过随着国家对于森林保护的日渐重视,国家林业队伍也在不断创新培育技术和管理技术以及寻求政策层面的保护,调节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保证生态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就数据来看,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以及树种都处于世界前列,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广阔,能够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如今,国家强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环保经济,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空气质量以及居住环境等也随之发生变化,人民的健康安全、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极大的提升。对于树木资源的正确利用,不仅能够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生态问题的解决,也能为当地创造贩卖树木的经济收入,当地政府能够依靠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并完善餐饮、娱乐、住宿等相关产业链,为当地制造绿色环保的经济效益,增加居民收入,再鼓励居民投身于林木以及相关配套产业中去,形成环保、经济的双丰收以及良性循环。
造林绿化后的对于树木的管理工作是技术工作中的重点。对于新栽树木,必须做好对树体的整理工作,根据每棵树木的品种不同对其作出相应的整理工作,为了保留充足的饱满芽,必须剪除掉多余的部分以保证对饱满芽的养分供给,同时也能够降低树木呼吸作用所产生的蒸发指数,减轻大风对于树木的危害,能够大大提高新栽树苗的存活率。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大型乔木种的树木树干高度在0.75~0.8m,剪口距离芽尖0.5m以内最为合适,这样不仅能够将养分集中供给,保障树苗的生长所需。如果在干旱地区或风力较大的地区,则应当为树木涂上一层薄薄的油膜,这样能够有效防止树木的水分流失。其次在风力强势的区域,对于新栽树苗一定要进行立柱加固,防止树苗因为树根较浅而被大风给吹倒甚至连根拔起。除此之外,在气候严寒以及冬季所栽种的树苗一定要做好防寒工作以防止树木抽条,比如可以提前给栽种的树苗加入冻水以及对树苗的北侧打造庇护防止北风的侵袭,对于土埂通常是70cm左右的高度,对于较为幼小的树苗要进行卧倒埋土的操作以防止树苗冻死。在春天树苗发芽之后,工作人员要及时修剪树苗上的部分嫩芽。此外,在修剪树木时,不同的树木有不同的修剪标准,如乔木一般是修剪成主干疏层形,要求将全树高度控制在4m左右并且在四周的枝干也有严格的长度标准和形式标准,不标准的修剪容易导致树木生长缓慢以及过早死亡。
对于北方地区所新栽的树苗,在定干后要覆盖一层地膜,面积应当大于1㎡,并用土壤压实,这样能够避免春旱所带来的土壤水分流失以及植物缺水现象并有效预防倒春寒对于植物所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对于部分地区的树苗要在浇水后进行封土并在发芽后及时松土以改善土壤温度和湿度,有利于保持土壤的墒情。对于幼苗,要做好害虫的消杀工作以及杂草的整治,在种植之前对土地进行除草剂的喷洒等。一段时间后,要再次进行除草工作,防止杂草重生,以及到树苗成熟后也要喷洒适量百草枯防止杂草吸食树木的养分。
在树木发芽生长时,工作人员要注意及时浇水为树木的快速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同时要结合尿素等肥料混合施肥,如前期加入10kg尿素以及5kg磷酸二铵,待树木发芽后,浇有机混合液,到5月份后,要连续施浇充足的能量合剂、有机硅、以及牛奶混合液等营养物质,并在阴雨天铺洒生物菌在林地,这样能够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以及树木的质量。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证明,种植的树木会在1~2年进入快速生长期,此时,遵循大自然的弱肉强食原则,树木之间会争夺养料和生存空间,处于优势的一方能够得到足够的养分补给,而处于劣势的一方则会短时间内枯死。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就需要工作人员及时的砍伐部分已经生长至成熟的树木、生长不良的树木以及患有病虫害的树木,在不影响整体效果的情况下,还能适时砍伐掉灌木以及矮小的乔木等,这样能够提高树木的生长效率以及培育出良好的森林树种,形成木材的高品质。我国目前的砍伐机制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总结经验。
防虫害始终是造林绿化后管理工作中的一重大难题,对于防治病虫害,普遍通过喷洒农药或者实施紫外线杀虫等方式,目前我国对于树木危害较大的虫类有蚜虫、刺蛾、红蜘蛛等,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喷洒1059以及1065等农药。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林区饲养益鸟、益兽和种植菌类等方式来消杀病害虫。做好对树苗的检疫和消毒工作也是防止病虫害的一个重要措施,“树苗检疫”制度是国家强制规定的有利于林业工程的政策。对树苗进行检疫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预防各种被归于害虫类的生物在树苗内繁殖并经由树苗传播至其他地区,早成大面积的感染,对森林带去巨大的灾难。在检疫过程中,对于检疫合格的树苗需要进行合格认证,倘若发现树木中含有病虫害的要及时将这一批中已经栽种的树苗挖出并焚烧,以防造成更大的生物灾害。在树苗栽种前,相关工作人员要对树苗进行消毒,喷洒波尔多液以防止树木感染褐斑病,除此之外,还能提高树苗的抗病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当植物发生病变时,会出现相应的症状,这时工作人员应当根据不同症状进行不同的救治以及消杀工作。林区工作人员要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采取增强多种科学有效的方案对林区的病虫害进行检查和预防,不断降低园区的病虫害系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的科技设备和科学仪器被不断研制出来,对于林区来说,技术是保证林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林区要坚持科技造林,不断提高林区的综合科技水平,利用无人机等新型设备对林区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并通过新型信息化的设备对林区进行监管,及时排查林区所面临的危险和困境。其次要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加大对林业管理的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提升林区的装备水平,更好的服务于造林绿化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在当前不断强调绿色经济的阶段,大力开展林区建设不仅符合当下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也能为本地的经济发展带去一抹绿色的气息。全面做好植树造林,维护好生态环境,不仅仅是我们对于自己生活环境的一个交代,也是对于后代留下的一份财富。造林绿化后的管理,离不开人民的呕心沥血、离不开素质人才的不断涌入、离不开新型技术的支持,做好新时代的绿化管理,为时代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