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养殖防疫体系的建设分析

2020-12-15 17:38:53陈国恒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7期
关键词:防疫站羊舍肉羊

陈国恒

(民勤县红沙梁镇人民政府,甘肃 民勤 733300)

当前,人们对肉类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肉羊养殖业发展,国家相关部门针对养殖产业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肉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肉羊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却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人们对养殖防疫工作不重视,防疫知识缺乏等。疫病是困扰养殖户的主要问题之一,且在疫情发生时,很多养殖户自身诊治能力偏低,向本地兽医求助,而部分兽医专业技能匮乏,难以有效控制疫病,当前急需建设完善的肉羊养殖体系。

1 羊养殖防疫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1.1 场区建设缺乏合理性

防疫基础条件欠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①羊养殖场和居民区安全距离不足。②养殖场区中没有配置消毒室与消毒设施。③肉羊舍饲养面积较为狭小,通风条件偏差,采光不够,未规划专门的产羔圈,羊群时常发生呼吸道、消化道等疾病,并且多数养殖场也不具备基本的羊药浴及梭菌病疫苗免疫条件。

1.2 科学防疫意识淡薄

农村畜禽养殖大多以小规模、散养为主,集约化程度整体偏低,社会化服务水平滞后性显著。在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大部分养殖户把畜禽养殖看成是家庭副业,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农村地区,肉羊养殖户防疫意识极为淡薄,未能从思想上认识到按期开展畜禽防疫工作的必要性。没有掌握正确使用疫苗免疫的技术方法,尚未建设完善的畜禽免疫档案资料。养殖户缺乏肉羊规范化畜禽出栏的意识,也做不到科学处理畜禽粪便。

1.3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足

现如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非常重视肉羊疫病防疫工作,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在国内,明确规定各级政府机构要将动物防疫经费纳入至财政预算范畴,但事实上相关政策落实效果偏差,特别是基层动物防疫部门,基础防疫设施建设水平长期偏低,基础防疫体系“线断、网破、人散”等情况时有发生。

1.4 防疫预警体系不健全

部分基层动物防疫站因防疫人员专业素养偏低,站内检疫设施落后,防疫预警体系不健全,以至于当有防疫人员发现疑似动物疫情时只能用肉眼观察,综合动物体表温度与自身既往防疫经验作出判断,科学性、精确性不足,当管辖地发生疫情时难以及时有效应对,养殖户便承受不必要的损失[2]。

1.5 防疫管理机制不完善

当下,部分地区政府相关部门对动物防疫站建设、运营情况重视不够,对防疫站监督力度不足,导致一些防疫站运作阶段暴露出责权分工不明确,防疫管理体制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2 优化羊养殖防疫体系建设效果的建议

2.1 科学选址合理设计,加大污染物的控制

2.1.1 选址与圈舍的规划

建议养殖户选择地势偏高、干燥、采光条件优良及排水顺畅的地方建设养殖场区,场区和交通主干道相距>1 km,羊舍结构如图1所示[3]。隔离生产区与生活区,一定要建设消毒室、兽医室、病畜隔离所。要依次建设母羊、产羔、育成羊、育肥、隔离舍,地理方向为从西北到东南向。

2.1.2 粪污与废弃物处置

羊舍内的粪便与杂物,每天要清理1次,将其运送至粪场堆积发酵1个月。肉羊养殖期间产生的污水,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堆积发酵粪便共同还田。定期采用2%火碱对羊舍消毒,针对羊舍周遭及场区中污染地、排粪坑、下水道口等,每月均要使用2%火碱进行1次消毒。

2.1.3 处理病死牲畜

患病的羊只要在隔离病舍内进行治疗。因病死亡与重大疫病染病动物,要在动物防疫监督站监督下,严格依照相关技术规范加以处置。各个养殖场区均要自觉建设养殖档案与诊疗信息记录,严禁养殖户自行处理病死羊只。

2.2 坚持自繁自育与引种结合方法

在养殖实践中,要尽量减少或规避外引羊只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难以保证外来羊的来源,它们自身可能会带有病菌,若和养殖户现有羊群混合饲养管理,很可能导致病菌传染给其他羊只。尽量采用自繁自育的养殖方法,若条件不允许而需要引入外来羊时,一定要明确羊的具体来源,并严格依照相关规范要求落实检疫工作,引进后不可立即混群饲养,要将其隔离观察15 d左右,确定无问题后再进行混群饲养。

2.3 重视消毒杀菌工作

2.3.1 做好消毒工作

各个养殖厂区均要实施消毒记录与对应的制度体制,针对场区内日常卫生管理、环境条件改善、人员进出、羊舍与带羊消毒等工作事宜均要作出明确规定。消毒药剂碱性消毒药、表面活性剂类等为主,每月交替使用,以防产生耐药性。

2.3.2 建设消毒设施

于养殖场区入口处设立消毒池、消毒间。消毒池采用防渗硬质结构,宽度和场区大门相等,长度是入场机动车车轮外周长的2倍,深为20 cm[4]。配置紫外线灯、地面安设地垫浸消毒药。羊舍入口位置建设换衣间,设立紫外线灯、洗手盆、消毒液等常规设施。羊场内部装设喷雾消毒机等设备。

2.4 强化宣传力度,增强防疫意识

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是促进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基层养殖户,定期宣传动物疫病防疫的有关法律、政策等,加大对规模集约化养殖户的帮扶力度,定期开展培训教育活动,引导他们自觉树立“防重于治”的养殖意识。

2.5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防疫设备条件

动物防疫隶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县、乡镇政府应把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整合至发展公益性事业的范畴中,统一规划,重视疫苗冷藏、疫情防控等多专业设施的建设,推动羊疫病基础防疫设施建设工作持续推进[5]。在基础设施项目竣工后,要明确规划所有权与使用权,将其管理好、使用好,这样动物防疫站方能高效率地落实常见疫病的预防、检测与控制,将疫情发生时对养殖户、防疫站形成的损失降至最低,同时也协助动物防疫站更有效地落实工作职能。

2.6 健全防疫预警体系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给予动物防疫站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较高重视,定期派遣专员宣传动物防疫的重大意义,力争整体提升本地区羊养殖户疫病防控意识。其次,定期开展防疫技术指导讲座,组织本地养殖户积极参与,邀请专业防疫技术员为养殖户讲授基本的防疫技术方法,使养殖户深刻理解“防重于治”的思想内涵[6]。最后,动物防疫站还需做好养殖户的巡逻检测工作,针对异常死亡的羊只,要及时做好专业检测工作,并记录有关检测信息,一旦发现疫情要快速上报至有关部门,对异常死亡的动物进行专业、全面的检测,迅速采取防护、隔离措施,规避疫情大范围传播与蔓延。

2.7 完善防疫管理机制

动物防疫站要健全内部管理机制,科学分工,使各部门工作人员职能均发挥至最大化。严格推行奖惩机制,加大防疫站内部管理力度,确保当有疫情发生时防疫站能规范地落实检疫、防控等工作,最大限度地提升各部门运作质效。

3 结束语

总之,肉羊养殖产业为实现健稳、长效发展的目的,充分保证肉类食品质量安全,有关部门及动物防疫站应予以动物防疫工作高度重视,提升防疫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与职业素养,完善基础防疫设施条件,建立健全科学严谨的动物防疫预警体系,完善防疫站内部管理机制等,当动物疫情发生时能有效治疗、控制,规避疫情大范围扩散情况,将各方损失降至最低化。

猜你喜欢
防疫站羊舍肉羊
高寒牧区装配式钢结构羊舍冬季环境参数测定与分析
肉羊的饲养管理
肉羊育肥技术的要点
肉羊人工授精技术
乡镇动物防疫站管理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思考研究
从“防疫站”到“疾控中心”
中国卫生(2018年12期)2018-12-19 06:59:12
阿尔梅勒羊舍
羊舍建设关键技术
肉羊舍饲快速育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