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2020-12-15 18:30:04陈廷舰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7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生态农村

陈廷舰

(乌鲁木齐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新农村建设在围绕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明显快于城镇居民。但同时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等现象屡禁不止,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土地、水、空气等资源质量明显较差。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决胜阶段,必须要加快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尽快实现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目标。因此,如何破解农村生态环境难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成为了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

1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1.1 是幸福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推动中华民族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习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建设幸福美丽中国而言,不仅要重视城市发展,农村建设也应跟上步伐,因此更需要加强生态环境整治,加大保护力度[1]。我国“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及,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我国今后的发展目标之一,但根据监测数据来看,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为“优”和“良”的地区还不到60%,大多数地区生态环境监测结果处于“一般”或是“较差”,因此必须要加强农民环保意识的提升,强化农村生活环境改善,才能真正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1.2 是发展农村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

一直以来,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总是密切相,要想带动农村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是关键。目前,我国农村依旧面临着土壤恶化、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问题,这将对第一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近年来,虽然我国沙化和荒漠化情况有较大改善,但是形势不容乐观,急需遏制。总的来讲,要想推动农村地区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是关键。

2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

2.1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新农村建设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符合当前时代发展趋势。首先,在农村传统种养殖业中加大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往,农村种养殖业生产追求利益最大化,再加之方式粗放,各种化肥、饲料、农药使得土壤、水资源污染严重。为更好地保护和治理农村生态环境,应加强生态、绿色农业发展,更加注重质的提升。其次,加快农村第二产业生态文明理念的普及,提高农村企业准入门槛,不得盲目引进不具备生态意识、环保能力的企业。最后,推动农村生态旅游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宣传,从根源上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态维护意识。

2.2 加强农村农业科技创新

一直以来农村“四乱现象”得不到有效改善,污水乱排、垃圾乱倒、畜禽乱放、死畜乱扔现象较为普遍,生态污染尤为严重,因此加强农村农业科技创新极为重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推进沼气科学利用。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建立规模化、规范化的沼气站,主要用于生活垃圾、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处理,并将处理所产生的沼气、沼液等作为清洁燃料再提供给农户使用,或是作为棚户有机肥。其次,加强对畜禽养殖企业污水治理,并将养殖所产生的粪便加工成有机肥进行循环利用。二是,加强乡镇企业污染防控。加快污染监控技术的研发,比如乡镇企业废水、废弃防治技术,灌溉区污染监控技术、生物监测技术、废水烟气脱硫技术等。对于存在污染行为,且屡教不改的企业应制定严格的惩罚措施,并禁止这类企业向农村地区转移。对此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引导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采取政策优惠鼓励乡镇企业推行绿色生产,从而降低农村工业污染。此外,要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现有耕地,调整农业结构,加强无公害绿色农业产业推广,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1]。

2.3 加大区域自然生态保护力度

农村自然生态保护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要想提高农村生态治理成效,应当要重视自然资源的恢复。一是,对乡村现有水体进行整治保护,确保河流、水沟的生态功能可持续。二是,结合新农村建设目标,在资源和环境可承受范围内合理引导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具有破坏性的产业扩张要予以禁止。三是,积极推进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和生态旅游业的融合,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力度,通过有效的治理措施切实提高农村地区环境质量,逐步修复已经造成破坏的生态区域。

2.4 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农村特点因地制宜做好环保规划,以农村社区为单位配备生活污水、垃圾防治设施,落实无公害化处理、农机水电灌溉等设施以及雨水储蓄利用工程的投入。进一步强化对农村饮水资源的监督,实时掌握水质情况,建设健全的农村饮水监测体系,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加快乡村道路硬底建设,优化农村生活环境[2]。与此同时,还应积极拓展生态环境治理资金的流入渠道。政府部门应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专项环境治理资金,增加农村环保整治资金数额,同时引导社会个人资金流入,建立多渠道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投资机制,积极发挥出市场配置作用,通过优惠政策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加入。

2.5 增强农村生态环境立法和执法力度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一方面需要完善的举措、各部门通力合作;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约束。各地政府应在国家法律层面上,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让执法者有法可依。其次,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的监管力度,建立环保监督体系,加强对农村环境质量的考核,定期公布考核结果,将考核结果纳入乡镇绩效,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因职责疏忽而造成的环境污染,要依法追究责任。最后,加快农村生态环境监管队伍建设,积极引进行业相关人才,各乡镇都应配备专职的行政在编环保人员,推动各项政策落地,从而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保驾护航。

2.6 加大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力度

众所周知,生态环境对于农村经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当前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峻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农民意识不高,因此必须要加强观念转变,在农村人口之间传播和发展生态文明理念,如改变种养殖方式,减少农药、饲料以及化肥的频繁使用[4]。同时,发挥出新闻媒体的优势,利用电台、广播等渠道,向农民宣传加强环境保护的意义,并组织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采用先进的种养殖技术。

3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强新农村建设成为必然趋势,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在建设进程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是极为重要的,需要根据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建设宜居乡村奠定良好基础。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提高重视度,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生态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环境保护
品牌研究(2022年29期)2022-10-15 08:01:00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福建轻纺(2015年3期)2015-11-07 02:52:38
生态
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5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