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爱芹
(宝应县安宜镇农业农村局,江苏 宝应 225800)
水稻在江苏地区的种植面积广阔,作为主食与小麦共同占据了粮食市场的绝大部分比例。基于此,本文从现阶段扬州地区水稻种植管控要点出发,对栽培技术、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的要点进行具体的探析。
水稻的选种与实际种植产量、品质、病害影响等有直接的关系。在实际选种过程中,应结合扬州地区的种植环境、技术、规模与形式等,选择抗病能力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高的水稻品种。综合考虑作物的耐旱性、抗高温性等特征,确保同批次的水稻种子纯度不低于95%,保证水稻种植品质与产量的稳定性。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杂交水稻品种在种植的过程中适应能力普遍优于其他品种,萌芽率80%以上,种植范围逐步扩展。
通过催芽,可以有效缩短种子发芽时间,筛选出品质更高的种子进行育苗种植,对于播种周期的控制有重要支持作用。应合理选择催芽技术,营造特定的自然环境,提高种子萌芽率。在进行催芽的过程中,应协调催芽时间、幼苗高度等条件,避免因植株过高、周期长等问题,影响秧苗成活率。在开展催芽工作时,要预先计算同一批次与同一品种水稻种子种植后的萌芽率,可以先选取部分水稻种子进行萌芽试验,如果种子萌芽率超过85%,可以选用同批次种子进行育苗。
育苗前对苗床进行管理,测定土壤成分,结合土质条件增添营养物质,保证植物生长的营养基础。育苗过程主要包括4 个环节,即土壤选择、制作苗床、施肥管理、浇水灌溉。种植人员应依照技术管理要点开展工作,确保各培育环节有效衔接,保证育苗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早期种植的水稻,待到幼苗生长到5 叶时期开展幼苗移植工作。对晚稻育苗时,需要在秧苗长出第6 叶时,再开展移栽工作。通常情况下,需要预留一定的秧苗,当移栽密度不达标时,进行补插。
在育苗工作顺利完成后,需要开展下一阶段的移栽工作。在秧苗运输、移栽过程中,应加强幼苗根系的保护,尽量避免运输不当造成的根茎损坏问题。在进行插秧时,秧苗的深度应控制在1.5~2.5 cm,抓秧的数量控制在6~8 株。在插秧的过程中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调整插秧的深度与水稻幼苗的种植密度。现阶段,人工插秧难免会产生误差,随着农业种植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整体提升,目前水稻种植广泛使用插秧机械进行作业。应在设备使用前进行性能调试,保证插秧、播种的密度与深度符合技术标准。
在进行施肥前,需要先对土壤成分进行检测与分析,然后结合测定结果合理规划施肥方案。可以采用分期、分段施肥的方式。每0.067 hm2水稻种植区的总氮量应控制在100~120 个标氮区间内,磷肥用量控制在20~25 g,钾肥量控制在15~20 g。应依照以下几方面原则施肥:首先,为提升地力,保证作物健康生长,应合理施加有机肥,确保营养供应均衡;其次,先施加底肥后进行插秧,复合肥施用量应保持在40~50 g;第三,在插秧后还需要追肥,并对土壤肥力进行测定,结合实际情况分次追肥。另外还应该做好杂草封闭管理。
应依照移栽技术要点,结合秧苗生长状况、周期等,确定移栽时间。一般情况下在水稻秧苗长出5 叶时进行移栽。如果是中稻、晚稻,需要在秧苗生长25 d 后进行移栽。在移栽前7 d,应适当进行通风,提高秧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能。在移栽前一天,去除棚膜,全天炼苗。移栽过程中,需要控制插秧的深度,通常不超过3 cm。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工作中,农田灌溉管理尤为重要,现阶段,扬州地区田间灌溉主要使用浅水灌溉技术,将干、浅、湿管理技术综合应用到灌溉工作中,为水稻优质、高产提供保障。在完成晒田后,需要在作物幼苗期进行灌溉,水层不宜过深,在注水时应注意防倒伏,水层保持在3~4 cm。当水稻出穗后,需水量大幅度提升,应增加注水量,水层深度控制在5~7 cm。在秧苗长出新根后,控制田间水深,使深度维持在3~8 cm。当水稻开花时,水深应控制在3~5 cm。水稻收获前7 d,需要停止注水、进行放水,对稻田进行晾晒,为后期收割提供便利。
病虫害的防治应采用预防为主、控制为辅的形式,注重物理、生物与药物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根据扬州地区水稻种植的常见病虫害类型、影响等,采用针对性的防治手段。
3.1.1 稻纹枯病防治对策
纹枯病是水稻种植常见的病害,又称云纹病。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要根据发病原因、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情况进行治理。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追肥早施,不可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灌水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在水稻分蘖盛期即水稻封行前(纹枯病暂未发病或发病初期),每0.067 hm2用质量分数10%己唑醇40 mL+营养叶面肥粒粒宝30 mL 兑水20~30 kg,或在水稻分蘖末期即水稻封行后(纹枯病进入快速扩展期),每0.067 hm2用10%己唑醇55 mL+营养叶面肥粒粒宝30 mL 兑水30~40 kg,趁早晨露水未干时粗雾喷于水稻下部,可有效预防、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
3.1.2 稻瘟病
引发稻瘟病的原因包括氮肥过度使用、水分供应不足或灌水期过长等。在病害控制阶段,可以采用施加钾、氮、磷等复合肥的方法,补充土壤养分,为水稻植株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改善种植环境,对病害进行预防与控制。化学防治:秧田和大田勤查病情,2~3 叶期是防治苗瘟的关键时期,水稻破口期是防治穗颈瘟的关键时期。可选用的药剂有:三环唑有效成分225~300 g/hm2、用质量分数为40%稻瘟灵乳油1500 mL/hm2、25%咪鲜胺乳油1 500 mL/hm2、15%氯啶菌酯乳油750 mL/hm2、40%稻瘟酰胺悬浮剂750 mL/hm2、30%咪鲜·嘧菌酯微乳剂600 mL/hm2。重病区叶瘟未发病的感病品种,水稻破口初期也应使用有效成分225~300 g/hm2三环唑预防一次。
3.2.1 螟虫虫害防治对策
螟虫是对水稻种植危害较大的虫害,不仅会导致水稻的质量和产量受到影响,而且会导致水稻出现白穗现象。在进行螟虫防控工作时,以药物防治为主,采用含量15%的雷钻乳油,或者钻心炮乳油与伐克乳油兑水,在田间进行喷洒。
3.2.2 稻飞虱防治对策
当水稻植株已经寄生稻飞虱时,植株会变黄,生长状态受影响,最终死亡。进行防治时,可以采用优乐得粉剂与水混合,进行喷洒,每0.067 hm2使用30 g 药剂兑45 kg 水喷雾防治[4]。
水稻种植中应加强技术管控,依照作物栽种技术、扬州地区种植情况、病虫害影响情况等,制定科学、合理的种植规划,从选种阶段出发,规范育苗、播种、移栽、灌溉与施肥等环节的工作,采用生物、物理与药物结合的病虫害防治手段,有效提升水稻种植的产量与质量,推进了现代农业精细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