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黄卷叶螟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2020-12-15 16:35杨冰张宏芳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益鸟定西市卷叶螟

杨冰,张宏芳

(1.甘肃省定西市巉口林业试验场,甘肃 定西 743000;2.甘肃省定西市华家岭林业站,甘肃 定西 743305)

杨黄卷叶螟(BotyodesdiniasalisWalker)又名黄翅缀叶野螟,主要危害杨树、柳树的叶片,杨树、柳树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幼虫在嫩叶上吐丝、缀叶危害。2013年在定西市巉口林业试验场中华红叶杨树木上首次发现危害,致使叶片缀连呈饺子状或筒状发生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尤其是幼树受害严重。2014~2016年结合有害生物普查,在全市范围内的杨柳科树木中布诱捕器,发现多地杨柳科植物均有发生。

1 形态特征

1.1 成虫

体翅为均为橙黄色,体长13mm左右,翅展约28~30mm,头部褐色,两侧有白条,胸、腹、背部淡黄褐色,触角淡褐色,下唇须向前伸,末节向下,末节下面白色,其余褐色。前翅具灰褐色、有波状褐色纹,前翅中室端有褐色环状纹,环心白色,其内侧有黑斑,外侧有一短线,前后翅外缘呈较宽的灰褐色边,腹部橙黄色,雄蛾尾末有褐色毛丛。

1.2 卵

扁圆形,乳白色,近孵化时黄白色,卵粒鱼鳞状排列,聚集成块状或条形。

1.3 幼虫

黄绿色,老熟时体长15~22mm,两头尖中间较粗,头两侧近后缘有一个黑褐色斑点,与胸部两侧的黑褐色斑纹相连,形成一条纵纹。体两侧沿气门各有一条浅黄色纵带。

1.4 蛹

长15mm,宽4mm,初蛹期胸部黄绿色,腹部黄色,蛹中期体皆黄色,后期黄褐色,外被一层丝质白茧。

2 生物学特性及发生的规律

通过调查发现,该在1年生3~4代,成虫产卵于叶背面,以中脉两侧最多,卵块成块状或条形,有卵粒60~70个左右。初龄幼虫在落叶、树皮裂缝及地被物结茧越冬。翌年4月杨树萌芽后开始取食为害,5月底至6月初老熟幼虫化蛹,6月上旬,至中旬为羽化产卵盛期,7月中旬为成虫为害盛期。以后基本上每月一代至9月中旬第3代成虫羽化产卵,直到10月中旬仍可见到少量成虫活动。可见此虫后面几代龄期极不整齐,且有世代重叠现象。10月底老熟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有趋光性,将卵产于新梢叶背。初孵幼虫有群集性,喜群居啃食叶肉,3龄后分散缀叶呈“饺子”状虫苞或叶筒栖息,尤其危害嫩叶。幼虫活泼,遇惊扰即弹跳逃跑或吐丝下垂,老熟后在叶卷内结薄茧化蛹。在7~8月阴雨季该虫危害严重,3~5d内可把嫩叶吃光,形成秃梢。幼虫极活泼,稍受惊扰,即从卷叶内弹跳或吐丝下垂。老熟幼虫在卷叶内吐丝结白色稀疏的薄茧化蛹。最后一代幼虫10月底先后越冬。

3 防治方法

3.1 物理防治

(1)冬春时节,结合抚育管理,人工清理树下落叶,集中销毁越冬幼虫,可有效降低越冬基数。

(2)根据成虫趋光性强的特点,在成虫羽化期6月上旬利用高压电网黑光灯、杀虫灯诱杀怀卵成虫。

3.2 无公害化学防治

严格检疫,加强虫情监测,掌握幼虫的发生情况防治。根据幼虫在树梢群集缀叶的特点,可喷洒药剂防治,喷药重点为嫩梢部位,在3龄前进行效果最佳,使用25%灭幼脲3号1500~2000倍液、1.2%苦参碱·烟乳油800~1000倍液、1.8%阿维菌素3000~6000倍液等喷雾。幼虫大发生时,可采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2500~3000倍液、3%高效氯氰菊酯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3.3 招引益鸟保护天敌

赤眼蜂是杨黄卷叶螟卵期的主要天敌之一,在自然界中能够有效控制其发生及危害。细菌、寄生蝇等在其幼虫期也具有明显寄生效果。因此,在防治过程中一是保护益鸟;二是为益鸟创造良好的繁殖条件。即在林区设人工鸟巢为益鸟创造定居繁殖的条件,增加林内益鸟的种类和数量,特别是人工纯林害虫容易猖獗,又缺乏天然树洞,在食虫益鸟较少的情况下,人工设置鸟巢具有较好的招引效果。应尽量避免使用对天敌有害的化学农药,保护天敌。

猜你喜欢
益鸟定西市卷叶螟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亢蕾作品精选
亢蕾作品精选
原继斌作品精选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海市蜃楼不只出现在海上
自我也能失去
笑也能治病
幸福是对比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