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 都,张 凡,斯那七皮
(1.迪庆州农业农村局,云南香格里拉 674400;2.迪庆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香格里拉 674400)
农业科技,就是用于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农村经济发展的科学技术,包括种植、养殖现代生产技术,农业生产资料鉴别使用,高效农业生产模式研究利用等方面。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均以“三农”为主题,对农业发展做了重点谋划部署,真正体现了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和重视。随着农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和考验。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突破口,是农业生产的强大推动力,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对促进农业生产的良种化、机械化、集约化和智能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科学技术在促进精准脱贫、乡村振兴中的助推器作用,提高科技覆盖率、贡献率,强化工作落实,创新工作机制,全力推动迪庆州农业科技取得跨越式发展,针对迪庆州农业科技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和典型案例剖析,在梳理、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快迪庆州农业科技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近年来,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迪庆州农业农村工作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全力推进科技兴农战略,积极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迪庆州农业科技服务主要围绕农业基础研究、技术创新、试验示范推广、环境保护、农业工程及肥料管理、病虫害监测防治、农药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疫病防控监测、农业产业化合作组织经营等工作,为农业产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
依托单位主要为州、县(市)、乡镇三级公益性事业技术机构和州内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其中州级公益性事业技术服务机构包括州农科所、农技推广中心、植保站、农检中心、疫控中心、农机站等14个站所,目前在编技术人员127人;三县(市)一区包括香格里拉市、德钦县、维西县、开发区,农业服务机构有县农技推广中心、土肥站、种子站、畜牧站、水产站、农经站、开发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等31个站所,目前在编人员278人;全州29个乡镇,有农业综合服务中心29个,农业服务机构包括乡镇农技站、兽医站、农经站、农机站等站所,目前全州乡镇在编技术人员325人;截至2019年10月,迪庆州农业科技在职在编技术人员730人。迪庆州公益性农业科技人员工作经费、福利待遇等统一纳入州级财政预算管理,人员实行聘用制度,定期开展考评,并通过加强继续教育学习等渠道,提升科技人员的服务水平,强大的人才队伍及经费支持保障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农民增收途径研究》等基础研究课题的顺利实施,确保了《优质高效技术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确权》《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业环境保护》等科技推广项目得到有效落实,提高了迪庆州农业农村科技覆盖率及贡献率,为迪庆州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脱贫攻坚及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了支撑。
迪庆州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有香格里拉酒业、香格里拉藏龙集团、迪庆香格里拉碧罗雪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迪庆香格里拉舒达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维西县康邦美味绿色资源开发公司等40余家,企业主要以迪庆州优势特色产业为发展基础,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加工等技术创新。通过多年的研发及创新,企业高附加值创新产品越来越多,具有影响力的主打品牌有“大藏秘”“圣域”“拍巴拉冰酒”“维西百花蜜”“康邦核桃油(木瓜汁)”“藏龙”系列畜牧产品和“蓝琉璃系列藏药”等,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也逐步提高。为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品牌建设能力、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培育了企业的科研机构,提高了企业的研发能力。
农业科技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撑保障,随着农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化和科技化的应用将尤为明显,在乡村振兴、精准脱贫,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通过农业科技的不断驱动创新,迪庆州特色产业也呈现出规模化发展态势,形成了以葡萄、中药材、特色畜禽、食用菌、青稞、蔬菜、木本油料为主的七大特色产业发展布局。香格里拉市以发展肉牛(牦牛)产业为主,德钦县以发展葡萄产业为主,维西县以发展中药材产业为主,确定了“一县一业”的发展总目标。
随着新时代国家机构改革、职能转变的不断深入,农业科技队伍服务半径不断扩大,服务内涵不断丰富,科技服务正从单一的农业基础研究向农业农村全方位发展的基础研究转变;从单一的农业增产向农业高效、优质发展转变;从单一的农民增收向农村全面发展转变。农业科技服务涵盖了农业基础研究、农业科技推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基本建设、农村清产核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农业环境污染等全方位和全产业链的服务。
随着农业农村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大,农业基础科研力度的不断加大,迪庆州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主要推广农作物优质良种良法推广技术、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技术、立体间套作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土地深松旱作、节水灌溉、配方施肥技术、动物疫病防控、冻精改良技术、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民增收模式探索与示范等农业农村发展综合技术,每年培训指导农民达到2万人次以上,做到全州所有农户都有一个科技明白人,农民的科技素养得到了提升,农民在科技应用及推广中得到了实惠,全州科技普及率显著提高,有力地提高了迪庆州农业生产水平,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保障了农业持续实现节能增效增收和农村全面发展。
调研材料一:德钦县,县、乡级25个站所,共 135人,其中男 66 人,女 69人。从学历层次上来看,大学本科72 人,占总人数的 53.3 %;大学专科53人,占总人数的39.3%;中专及以下学历10人,占总人数的 7.4 %;继续教育农业相关专业函授44人(非专业跨行调动攻读较多),占总人数的32.6 %。从职称等级上来看,高级职称 23人,占总人数的 17 %;中级职称 16人,占总人数的 11.9 %;助理63 人,占总人数的 46.7 %;技术员30人,占总人数的 22.2 %;未定级3人,占总人数的 2.2 %。从农业科技工作的方式上来区分,通过公开招录 108 人(本专业人数占82.4%,村官招聘考入5人,不限专业19人),占总人数的 80%;调动20人,占总人数的14.8 %(其中跨行业调动 18人,占总人数的 13.3 %)。从在岗情况来看,在编在岗120人,占总人数的 88.9 %;在编不在岗15人,占总人数的11.1%,其中村支部书记9人,乡镇办公室6人;兼职21人,占总人数的15.6%。从事本专业工作区域分布来看,县级专业技术人员54人,占总人数的40 %;基层乡镇从业人员81人,占总人数的60%。
调研材料二:对维西县维登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技站、兽医站、农经站、农机站4个站所进行科技人员队伍情况调研。4个农业服务站共有编制13个,目前在编在岗12人,空编1个,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2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6人,试用期1人,其中农技站实有6人,学历本科3人,大专3人,专职从事农技工作仅有1人,其余5人都兼职从事扶贫、维稳、党建等工作;兽医站实有4人,空编1人,学历大专1人,中专3人;农经站实有1人,学历中专,主要从事农村经济调查、统计、分析,农村经济及财务管理等工作;农机站实有1人,学历本科,主要负责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应用推广,农机产品使用质量监督,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等工作。
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辖3县(市)一区,全州国土面积23 870 km2,耕地面积5.53万hm2,地处青藏高原南沿,横断山脉腹地,是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境内巨大的海拔高差和江河纵深切割形成了不同的垂直气候带,造就了独特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景象,迪庆州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被誉为天然的“物种基因库”和“动植物王国”。依托自然优势,迪庆州优势农业产业实现了高原坝区以发展青稞、食用菌、特色畜禽等产业为主的优势产业带;山区以发展中药材、木本油料等产业为主的优势产业带;河谷地区以发展特色畜禽、蔬菜、葡萄等产业为主的优势产业带。高原特色农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把地理优势、资源优势转化成了农业产业发展优势,同时为做好农业科技服务提供了资源及基础。
农业科技作为农业发展的支撑条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农业科技发展的不竭动力。迪庆州属于典型的半农半牧区,92%的农业人口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为生,农业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通过举办科技培训、科技讲座、田间指导、“科技下乡”等科普宣传活动,农民使用良种、良法,科学种田、科学喂养、绿色防控、注重环保等意识不断增强,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2012年,在我国的农业发展历程中,中央一号文件首次以“农业科技创新”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突出强调部署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之后相继出台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2016-2018 年,根据云南省委“云南省农业科技进藏区”活动指示精神,迪庆州州委、州政府联合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办、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部门大力实施“云南省农业科技进藏区三年行动计划”,强化推进藏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加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及“三江并流”区域农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目前,全州农业科技队伍普遍存在农业农村发展知识面狭窄、专业领域单一、专业知识水平偏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推广应用新技术乏力的现象。有的科技人员具有相应文凭、职称,却不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水平,部分专业技术人员重学历、重资历,却真正为农业振兴献计献策不多,特别是对农业结构调整、高新农业技术应用、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农民增收途径拓展等领域更是欠缺相应的能力。科技人员知识老化、技术更新滞后等现象突出,表现为对农业农村发展“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维系农民与科技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更难以发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领路人作用,农业农村工作中“有求无所应、有应无所求”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1.职称待遇。迪庆州农业科技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在取得职称后,只有获得相应职务的聘任,才能取得相应的工资待遇。目前,在乡镇一级,已放开了岗位职称数量限制,只要取得职称资格,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职称待遇。但在州、县两级,职称聘任受岗位职称数量限制还十分严重,存在高职低聘的矛盾,在科技人员人数较少、科技人员队伍年龄结构集中的单位表现尤为突出,这不仅对科技人员晋升更高级职称有影响,而且科技人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也受到影响。
2.在职不在岗现象。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党建、综治维稳、扫黑除恶等专项工作的开展,特别是机构改革后,各部门业务增加,工作任务繁重,科技人员大多被抽调或借用跨行业从事行政、扶贫等工作,普遍存在兼职、在职不在岗的现象。科技人员真正在一线从事农业科研、推广服务的很少,农技人员的缺位现象,对农业科技专业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和农业科技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3.基层科技职能发挥不充分,乡村出现行政包揽现象。基层农业科技部门是乡村农业发展的领路人,是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最前沿,对乡村农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在目前的精准脱贫、乡村振兴中,很多地方项目库建设、产业项目实施大多由乡村行政包揽,业务部门参与度低,业务人员的积极性、能动性发挥不充分,导致项目库设置不合理、不科学,难以发挥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的效益。
迪庆州在农业科技投资强度方面存在缺失,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投资机制。根据《2018年云南省科技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迪庆州R&D经费为4987.4万元,R&D经费投入强度仅为0.23%,相比其他州市和全省平均水平,迪庆州科研经费投入和强度都处于落后状态。农业科技是使农业增产增效的保障,由于农业科技项目和经费的投入不足,严重阻碍了迪庆州农业科技发展,影响了科技人员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农业科技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撑乏力。
总体来看,迪庆州农业科技部门齐全,覆盖了农业生产方方面面,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庞大,有各个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但科技服务网络体系却未真正建立。州级、县级、乡镇农业科技部门都出现各自为政、各自为营的现象,每个部门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审视问题,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没能站在全州农业产业发展的高度去看待问题,缺乏有机统一考虑分析问题。农业科技部门“点、线、面”的联系不足,在制约了农业科技发展的同时,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用、农业科技综合服务水平提高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全州现代农业发展,把农业科技化、现代化、智能化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联合农业、工信、财政、科技等部门,加强合作沟通,统筹推动迪庆州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一是科技人员专兼职政策。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精神,迪庆州应积极响应贯彻落实,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到企业兼职,激发科技人员创业活力,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创新氛围;二是职称政策。结合《云南省关于在怒江州、迪庆州全面开展职称定向评价工作的方案》倾向政策,州、县(市)、乡三级应放开职称聘任岗位管理权限,让获得职称的科技人员都能享受到职称待遇,鼓励有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多干事、干实事,为迪庆州农业科技发展多作贡献。
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人才。新形势下,要培养出足够数量的高素质人才,特别需要一批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加大科技人员培训,建立定期学习培训制度,加大科技人员继续教育投入力度,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人才库和人才市场,为广大科技人员营造平等竞争的良好氛围,发掘和大胆使用勇于创新的年轻人才,不断提高农业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的质量,加强对农民群众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提高农业科技的应用率和贡献率。
加大科技投入是推进农业基础研究和科技推广的基本保障。在农业科技工作中,要积极引导各类农业及涉农企业增加科技投入,适当增加农业基础研究和示范推广州级预算额度,加强农业科技基础配套设施设备建设,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加强对科技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各方面保证农业科研开发与推广的经费需求,提高农业科技发展的支撑力度。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历史节点下开展的一次全党性思想大教育、大动员。科技人员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以科技创新、科技服务为发展目标,通过主题教育学习,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充分调动、激发出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新时代下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努力为迪庆州农业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小康社会建设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