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推动《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 号)落实落地为主线,以推进农机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为方向,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机械化支撑。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目标。
当前,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已超过80%,基本实现机械化。2019 年,农业农村部在持续巩固提升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基础上,重点解决包括三大粮食作物在内的九类主要农作物环节间和作物间机械化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补齐全程机械化生产五个方面的短板。推动补齐双季稻区栽植、玉米籽粒直收、长江流域油菜种收以及马铃薯、花生、棉花、甘蔗收获等农作物机械化上的短板;持续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新创建151 个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加快补齐高效植保、产地烘干、秸秆处理等作业环节上的短板,并努力做到与耕种收环节机械化协调配套;组织科研单位和地方农机化系统,制定发布了9 个主要农作物品种选育宜机化指引,初步构建作物品种、农艺、装备技术、经营规模相融相适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制定发布了27 个粮棉油糖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遴选推介首批70 个全国“全程机械化+ 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典型案例。通过一年的努力,全国农机装备结构持续改善,作业效率加速提升,农业机械在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显现,强力支撑了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2019 年,农业农村部联合地方农业农村部门以推进畜牧业机械化为重点,加大补贴支持力度,支持畜牧机械加快推广应用。广泛开展机械装备需求调查,提出了饲喂、粪污处理、畜禽产品采集加工、饲料加工等4 类畜牧机械数量和性能需求;加快试验鉴定步伐,制定了15 项新的畜牧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畜牧机械产品鉴定大纲达到45 项,基本涵盖了畜牧业生产全过程的装备种类;围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生猪生产等畜牧装备需求,对生猪生产所需的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等装备实行应补尽补,全年使用中央资金1.8 亿元补贴相关机具7.6 万台套;布局建立了“设施农业学科群”重点实验室,建设了生猪、蛋鸡、牧草全程机械化科学实验基地,组建“畜禽养殖工程专业组”、“秸秆处理和饲草料机械化专业组”等科技专家团队,初步构建了畜牧机械科研和推广应用体系;在农机装备有效供给上,组织调查发布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9 类全国优势特色农产品机具装备需求目录,引导企业研发生产农民急用、适销对路的农机产品,破解特色产业“无机可用”、“无好机用”难题。目前,我国畜牧机械保有量达到780.95 万台,六大主要畜种规模养殖装备保有量原值超过2585 亿元,约占农业机械原值的27.5%。
2019 年,农业农村部将适应机械化作业作为耕作制度变革、农田基本建设等工作的重要目标,支持丘陵山区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围绕加快推进丘陵山区机械化问题,印发《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指引(试行)》,促进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方式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进一步提升农机购置补贴等重大政策在丘陵山区实施的力度和效果。
2019 年,农业农村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建立了16 个部门组成的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印发《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工作制度》和《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通知》,明确农业农村系统10 方面的重点工作,加快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企业参与购置补贴的机具信息网上报送和购机者使用手机APP 申请补贴,提升农民和企业参与政策实施便利度;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农机驾驶培训机构“证照分离”改革试点,落实国务院取消“维修技术合格证书”的决定,积极推进农机安全监理综合执法改革。据统计,2019 年全国使用中央购机补贴资金180 多亿元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185 万农户共购置机具210 多万台(套),进一步夯实农业各产业农机装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