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工科的卓越人才培养过程探索与实践—以新疆农业大学机制专业17、18 级虚拟卓越班为例

2020-12-15 14:05白花蒲李雪莲
新疆农机化 2020年1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学院

白花蒲,李雪莲,张 绢,黄 薇

(新疆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0 引言

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国家对于中长期教育改革和未来人才发展规划的重要项目。学生创新能力、工程能力的提高,深度校企融合的环境,培养符合行业标准的人才,成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三大目标[1]。2011 年始起,诸多高校纷纷进行卓越人才实践教研项目探索,试图搭建满足本校人才培养方针,符合专业特性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

然而,随着新一轮全球工业革命以及以新产业、新技术为特征的新经济兴起,培养能够适应新型经济的工程人才成为我国工程教育最新目标,高素质的工程科技人才是支撑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完成各类重大发展战略的中流砥柱[2]。2017 年4 月10 日,教育部发布通知决定“新工科”建设发展方向。自此,作为“卓越人才计划”的进一步升级者—新工科建设提出以站在前者基础上,培养引领未来,多样化、创新型的工程技术人才。

新疆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入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实践课改较为突出[3]),构建卓越人才培养过程综合评价体系等工作的开展,在连续5 年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教育部新工科建设的号召下,为进一步挖掘卓越人才培养的内涵,学院提出优中取优,开设“虚拟卓越工程师”班级,对选拔学生实施交叉学科教育、实践能力特训等培养,修订原有卓越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导师制”,以期为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计划的实施提供帮助。

1 “虚拟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过程

1.1 “虚拟班”的搭建

自2013 年起,新疆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简称为“机电学院”)按照教育部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发布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简称为“通用标准”)制定符合实际学情、结合当地特色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4]。学院从当地实情入手,以整个行政班级的形式,与各地州农机局开展合作模式,组织企业工程师和校内教师开展毕业设计“双导师制度”,坚持不懈地落实“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培养。

在实践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过程中,国家层面又更上一层提出“新工科”建设,机电学院则站在原有的教改基础上决定通过重新修订已有卓越人才培养方案,选拔优秀学生,在不改变原有行政班级的基础上,另设立新班级,为其“开小灶”,尝试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新班级称“虚拟卓越工程师班”(简称“虚拟班”),班级成员采用“申请/推荐—面试”方式进行选拔,通过选拔后的班级成员和个人导师双向选择(由学院向成员提供导师信息),确定每名学生均配备一名指导教师。虚拟班学生除学习原专业培养计划的课程外,学院组织专家、教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对虚拟班开设农业工程领域相关通识课程、特色报告、技能培训、专题实践等选修课程(表1),强化专业能力培养。学院开设附加的选修课程没有考核环节,注重学生过程总结和知识掌握,要求虚拟班学生均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参加工厂实习机会等,强调综合实践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各方面对卓越班学生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和相关优惠政策。

1.2 “虚拟班”的日常管理

机电学院前期制定相应的虚拟班管理制度简单总结如下:

(1)院长、教学副院长负责虚拟班实施过程中校内外及全院资源的协调、配置,教学计划的组织实施,协调院内教学管理;

(2)设置专任管理班主任、副班主任,并由负责组织实践、教学、科研经验丰富教师成立教学咨询小组,拟定虚拟班的学习、实践计划;

(3)设置专任管理秘书对虚拟班全程监督、管理、考评,全面掌握学生信息,协调授课及指导老师的安排。班级内部选定班长,协调秘书日常工作安排。

在首届虚拟班执行过程中,上述前期管理制度存在部分问题,故后续有所调整。

1.3 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自2017 年开始,学院已遴选了两届虚拟卓越工程师班,从实际的过程管理反馈来看,仍存在许多难题。

1.3.1 教学计划和实际执行存在矛盾

(1)选修课和专业课安排冲突。首届虚拟班成立前期,学院制定了相应的导师制,并确定了专业需要的选修课程,明确要求已完成二年级基础课程学习的部分专业学生才可以参加虚拟班成员选拔。但在我院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安排中,第三学年是承担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最多的学年,学生的理论课程负担本来就比较沉重,作为虚拟班成员参加的选修课课时数有限,但依旧占据了同学们的周六、日,部分同学压力较大。17 级虚拟班入班时共11 名同学,后因虚拟班课程压力退出2 人。

(2)实践实习计划较难完成。17 级虚拟班成员仅以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为题完成自己的实践活动,学院缺乏资源单独安排9 名同学参与为期较长的实习活动。18 级虚拟班成员则有幸被安排至昆山巨林科教公司开展为期一周的智能制造培训学习,但作为企业而言,为保证培养的连续性和全面性,至少要求学生参与某个具体项目的时间要超过3 个月以上,而因受制于资源和现有的教学计划,学生的实践实习环节被严重压缩,实践效果较差[5]。

1.3.2 过程管理难

(1)计划预想与执行存在差距。学院在前期制定虚拟班管理规定时没选择以期末试卷测评作为成绩评定环节,反而选择过程评价的方式来衡量执行效果,但这个过程评价仅由学期末的导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组成,并未纳入学生本科期间影响其后续升学、毕业等环节的考评中,因此在笔者看来,对于参与虚拟班的学生、导师而言,这是一份凭借兴趣和责任参与的活动,全程依靠本人的自觉程度。17 级虚拟班上周末选修课时需由班长向管理秘书提交每周的总结和考勤记录,存在有人逃课的情况,但也无法做出相应的惩罚,只能由导师对其进行说教,效果不明显,课程总结则敷衍较多。针对这种情况,院内考虑由于17 级是面向全体大二以上的学生进行选拔,虽然经过成绩考量和面试的环节,但部分同学毅力、学习积极性等有所欠缺,故在18 级虚拟班选拔时,直接挑选参与内地访学学生组成,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程度有明显提高,对其要求则是每月提交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哪些内容的总结报告,对比17 级则整体完成程度显著提高。但因为18 级学生处于内地访学期间,无法参与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参与虚拟班计划的部分只包括提交月度总结报告和学期末的评价表。

(2)评价实施困难。虚拟班计划作为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体现,要求培养具备成为“卓越工程师”潜质的优秀人才,相应的就要求学生不仅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还具备工程实践能力,能够接受工程环境的熏陶,具备初步的工程素养。这些基本素质的培养如果简单采用量化评分是不完善的,还应该采纳质化评定,但采用哪种量化、质化评价方式最为贴合虚拟班计划是实践过程中一个难点。目前所采取的是借鉴档案袋评定和量化自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但缺乏客观第三方评价,作为整体的过程效果评价略显单薄。

2 “虚拟卓越班”模式探索

通过两届虚拟班计划的实践,结合目前新工科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虚拟班的执行应先优先考虑以下几点:

2.1 培养计划和培养方式的改革

卓越工程师的核心竞争力是具备相应的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相应的就必须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的通道,根据行业需求,为企业“定制”其所需人才。卓越工程师目前有几种主流培养模式,一种是本硕博连读对学生进行培养,这种培养模式所需要的资源和各方面支持较高;另一种是我院已实践过的“3+1”培养模式,该模式要求学生参与企业实习至少一年时间,重点培养其工程相关能力。本文所提到的虚拟卓越班虽然比前两种培养模式执行难度较小,但因为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但对于校企资源薄弱的院校而言,虚拟班可作为实验班级,对数量较少的同学作专门的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修整,压缩基础知识课程占比,为实习实践腾出课时,彻底从校内单独培养走出来,和企业联合办学。在企业实践中,可选择季度性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践,针对某企业需求开设相应的课程,让学生在边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参与部分项目的论证、方案设计等思考环节,尽可能保证参与实践实习时间一年以上。

在培养方式改革中,改变以往的以老师为中心的理论课讲述,将课堂重心转移至学生上,结合企业实践的优势,进行小班学习,引导学生自发、自主学习,以小组形式完成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2.2 过程管理的规范化

虚拟班计划实施流程应更规范化和条例化,院方应做足充分准备,构建卓越人才培养过程管理闭环体系,根据自身师资状况和教育特色情况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培养计划和实施细则后方启动该计划。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加强小班课堂环节和成绩认定环节管理。在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或虚拟班专设课程学习中,小班课堂授课成绩评定尽可能都占据学生的学分绩点,弱化期末笔试的占比,将日常学习作业、课堂问题回答等学习过程考核量化体现在该课程的期末成绩判定中。同时,实践环节管理也应更加重视。院方应和合作企业制定详细的实践、实习培养计划,增加企业方评价反馈途径,尽可能从多层次、多方位、多途径掌握学生实践学习的实际学习现状、完成情况和自我评价。

3 结论

卓越班计划是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要求且专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强的优质人才,地方各院校必须在培养实施过程中牢牢把握这一方向,不断创新和改革培养方式方法,从课程改革、培养方案优化做起,一步步搭建高素质人才培养平台,不断提供能够体现地方院校培养特色又满足国家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学院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环保工程师:生来为了“拯救地球”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我想做一名桥梁工程师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