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华
(合浦县经济作物场,广西 北海 536100)
甘蔗属于禾本科甘蔗属糖料植物,能够产出大量C4,也是我国食用糖的主要来源。因此,甘蔗的高产量、高品质、高糖分尤为重要。实际种植中,应运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促使甘蔗作物健康生长,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甘蔗适合在18~30℃环境中生存。在其成熟期时,较大的昼夜温差易于获得更高的糖分,而其他生长期内,保证甘蔗生长在25~31℃左右的环境中,则利于其提前成熟期,获得更高品质。此外,光照、水分、空气条件和养分均是影响甘蔗高产的重要因素,需要种植者综合考虑,全面关注。
蔗种的选择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蔗种的品质与甘蔗的产量息息相关,因此,选种工作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甘蔗采用全茎种植方式,此时可以选择搭配种植。如,早熟与晚熟、高产与高糖品种搭配等。在种子处理方面,可以先采用2%浓度的石灰石溶液或清水浸泡,随后浸泡在多菌灵溶液中3~5min即可,达到消毒的目的,可预防病虫害。
种植蔗种前,应整理好土地,为其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一方面需要深耕地块,使土地松软,利于甘蔗扎根。通常情况下,深度控制在30cm左右,但还需根据实际地形情况综合考虑;另一方面则需要深挖沟渠,以灌溉蔗田,注意回水沟渠应当以垂直方向开挖,深度控制在4cm左右,底沟宽度30cm左右。
在土壤含水量、气候条件等均适宜的基础上,可以考虑甘蔗种植。一般情况下,水田甘蔗以冬、春种植为主,旱地甘蔗以秋、冬种植为主。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满足蔗田对通风和光照的需求,便于进行田间管理,应合理开沟。根据不同地形情况,水田、坡改梯适用横向开沟,而坡地则适合等高线平行开沟方式[1]。种植的行距和开挖的沟深,应根据海拔、坡度、品种等适当调整,以适宜实际种植。可采用地膜全覆盖技术种植甘蔗,对提高其产量和品种有积极效用。
一方面是做好排水灌溉工作。甘蔗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不同生长使其所需水量有所不同,灌溉时需结合甘蔗实际蓄水情况分析判断,为甘蔗提供润-湿-润的生长环境。做好蔗田排水工作,主要是预防雨季来临时,避免蔗田内积水过多,导致烂根;另一方面是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墒情和甘蔗生长需求确定施肥量,可采用滴灌施肥方式,便于甘蔗从水中汲取养分。
常见的甘蔗虫害主要包括钻心虫等钻蛀类害虫、甘蔗白蚁等地下类型害虫、棉蚜与蓟马等生长期叶部害虫。常见的甘蔗病害主要包括轮斑病、赤腐病、黑穗病、锈病等。受到病虫害侵染的甘蔗作物,将会导致产量和品质大幅下降。基于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防治病虫害。
该种方法是最经济的防治方法,且能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一般来说,甘蔗抗病品种能够抗甘蔗锈病、梢腐病、黑穗病等,且多数抗病品种抗性长久稳定,具备强遗传性。但甘蔗黑穗病和锈病病原变异能力较强,生理小种较多,为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还需要大力推广抗病新品种甘蔗进行栽种,避免原抗病性丧失,从根本上控制病害。同时,抗病品种可以从源头处防治病虫害传播,以最小成本为甘蔗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以甘蔗梢腐病为例,为控制病害大面积传播,对蔗田造成严重影响,种植者应重视田间管理工作,及时观察是否存在病害,在其发生初期,采用人工本拔除的方式降低病害发生几率,避免病原菌累积。通过不同品种甘蔗混合种植的方法,对防治病虫害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甘蔗生长期间,田间管理应重视田间卫生工作,即将甘蔗枯叶、病叶等及时拆除并集中烧毁处理。合理密植,确保蔗田透光度和通风性,此项措施对甘蔗叶部病害效果更佳,如褐条病、锈病、轮斑病等。
我国农业部为保障农产品食用安全,保护农业环境,已明令禁止使用克百威、甲拌磷等高毒性农药用于甘蔗病虫害的防治,但可以采用高效且低毒性的复配剂,如,0.12%噻虫嗪颗粒剂、0.1%吡虫啉等[2]。实践证明,康宽等氯虫苯甲酰胺类杀虫剂在防治螟虫方面效果突出,且不易使甘蔗产生抗药性。为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应将高效低毒性复配剂和基肥施加环节错开进行。此外,生物防治技术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无需担心环境污染或药剂的毒害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值得大力推广。如利用螟虫信息素和赤眼蜂,可以有效防治甘蔗条螟。利用无人机对大面积蔗田种植区喷洒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可使得甘蔗高产并增加糖分。甘蔗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建议主要应用农业栽培技术和绿色防控,在此基础上适当采用化学药剂防控,提高防治效果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为满足社会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高需求,需要在实际种植中,种植应用先进且科学的甘蔗栽培技术,种植病虫害防治,保证甘蔗作物健康生长,促进产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