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忠雪,莫云富,雷学昌
(1.黔南州种植业发展中心,贵州 都匀 558000; 2.黔南州养殖业发展中心,贵州 都匀 558000;3.黔南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中心,贵州 都匀 558000)
黔南州位于贵州南部,与广西接壤,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属典型的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利于作物生长和病虫害的发生,是海南及东南亚迁飞性害虫进入贵州并北上危害的重要通道,黔南州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10.67万hm2,病虫害常年发生约23.33万hm2,发生面积大、程度重且呈多样性,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近年来,农村劳力不足,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控,加上盲目喷药,增加用药量或施药次数,致使用药量过大增加投入成本,造成环境污染,使粮食品质受到影响。为了搞好全州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势在必行。
1.1.1生态防控
选择适合当地丰产抗病品种轮换种植,及时翻耕灭虫,灌水灭蛹,降低越冬虫源,清除田间病稻草,减少越冬病源基数,打田时打捞浪渣烧毁或深埋,减少田间菌核等病源。
1.1.2种子药剂拌种处理
选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量20 mL/kg或35%丁硫克百威拌种剂拌种量30 mL/kg,浸种催芽露白后拌种,进行旱育秧,有效地防控苗期至分蘖期白背飞虱和稻水象甲。
1.1.3防虫网(无纺布)覆盖防虫
采用20~40目防虫网或无纺布阻隔育秧,有效控制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水象甲、水稻螟虫对秧苗取食或产卵。
1.1.4带药移栽
移栽前3 d喷施1次送嫁药或做好药剂浸秧,药剂用40%稻瘟灵或75%三环唑加70%吡虫啉药液浸秧根1 h后移栽,可有效地预防叶瘟发生、抑制稻飞虱、稻水象甲在本田产卵,达到控制害虫基数的目的。
1.1.5频振杀虫灯
杀虫灯控虫要求为2 000~3 000 m2/盏,灯底部距地面1.5 m左右,在水稻苗期至腊熟期每晚18:00开灯至次日6:00关灯,主要灯诱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成虫。
1.1.6性诱剂诱杀
性信息素诱杀二化螟,1个诱捕器内置诱芯1枚,30 d更换1次,诱捕器高出水稻20 cm,随着植株的生长而进行调整,3~5 d加1次水,保持诱捕器的水量。
1.1.7生物防控
因地制宜、因病虫选择:稻鸭共育,稻田养鱼,稻蛙共养,杂糯间栽,释放赤眼蜂,生物农药等防控技术进行组合搭配运用。
1.1.82%吡虫啉缓释颗粒剂应用
施用1 kg/667 m22%的吡虫啉缓释颗粒剂拌土或移栽后2周内混合复合肥一起均匀撒施,保持2~4 cm水层,对白背飞虱防控并具有明显持效性,以减少多次施药。
1.4.4 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RCA是回顾性的失误分析方法,美国JCAHO 1997年引入医院用于调查不良事件。RCA的目标是找出问题、原因、措施,主要内容是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差错或事件发生的背景、人员、地点、时间等进行系统地、详细地分析和归纳,以找出直接原因,同时分析和直接原因相关的辅助因素所起的作用,再根据所占的比重确定各类根源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确认引发事件的根本原因,最后列出改善计划、实施步骤和评价标准[11]。
1.1.9科学用药,统防统治
1) 在水稻分蘖至孕穗期重点防控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叶瘟、纹枯病等。
2) 水稻孕穗末期至成熟期重点防治穗瘟、稻曲病、褐飞虱、稻秆蝇、螟虫。
3) 科学选用、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在核心示范区全面落实和推广病虫绿色防治、标准化防治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严格按照制定的服务模式和防治作业方案进行防治,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提高病虫防治效果,起到带动辐射作用。
系统开展农作物病虫动态监测,加大病虫调查力度,掌握病虫发生动态规律,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和防控动态。
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实施小组,建立防控目标管理责任制,开展两级(县、乡)培训及舆论宣传,保证防控资金投入,保证应急防控物资贮备量。
通过3年的绿色集成技术推广应用,加权平均挽回稻谷66.55 kg/667 m2,累计挽回稻谷8 908.75万kg,单位挽回产值173.04元,单位减少投入防治成本48.07元,单位新增纯属收益221.11元,年均纯收益率237%。通过该配套技术的实施,减少农药成本和人工费用,从而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危害损失率,实现产量和产值的增加,经济效益显著。
在作物生长的前、中期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制作各种植保知识宣传栏和资料,向农民普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和技术,提高广大群众对绿色防控工作的认识,增强农民对水稻病虫的防虫治病综合能力;通过扶持植保专业合作组织,使植保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进一步提升控制重大病虫害的能力和水平,社会效益显著。
通过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使年农药使用次数减少2.6次,年使用量减少27.09%,保护了天敌,降低了虫害的危害率,减少了环境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确保了稻谷质量的安全,生态效益十分突出。
根据贵州南部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和规律,将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进行集成,集成一套适合山区特点、简便易行、操作性强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生态调控+药剂拌种+缓释剂应用+防虫网(无纺布)防虫+带药移栽+杂糯间栽+性诱剂诱虫+灯光诱杀+生物防控+科学用药、统防统治,体现“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现代植保理念;以生态绿色防控为主,化学药剂防治为辅,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保障了农业生产增收、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从而达到农药减量控害的目的,并对稻米进行抽样残留检测,农药残留符合国家标准,该防控集成技术在水稻生产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