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与思路

2020-12-15 08:50:13
乡村科技 2020年36期
关键词:废弃物利用农民

牛 淼

(唐河县经济作物推广站,河南 唐河 473400)

作为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分支,农业循环经济对我国农业发展以及生态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根据传统农业发展形势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当下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对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寻求新的方向与思路有重要意义。

1 农业循环经济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1 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及特征

农业循环经济是区别于传统农业经济的新型经济发展形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压力的不断上升,循环经济得以发展,只有践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才能从根本解决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以此推动国民经济良性发展[1]。在农业循环经济中,“循环”所指的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循环利用各类生物,提升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利用程度。这十分符合当下我国所提出的绿色理念,践行了可持续发展观,利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发展共同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十分注重资源的合理运用,其可在保证农业经济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使用更加节能、高效的管制方式,构建全新的农业经济形势。农业循环经济具有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等特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践行循环经济理念,做到“利用、循环、再利用”的理念,可实现社会效益。除了循环利用农业资源外,农业循环经济还具备减排的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农业废弃品的再利用工作做得越来越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废弃物逐渐变少,减少对外部环境的污染,逐渐实现零排放目标,促使资源的循环使用形成闭环,为废弃物寻找新的利用形式。

1.2 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循环经济遵循“3R”原则,分别为减量、再利用、多循环3 个特点,而农业循环经济作为循环经济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样也要遵守这3 点原则。减量化原则要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民的住所与农地距离较近,如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则会严重影响农村的生态环境及村民的身体健康,因此要从源头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除此之外,还要减少水资源的利用,在确保农作物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减少多余的用水。我国农业用水量十分庞大,据调查,如果能从根源减少用水量,每降低1%的农业用水量,就能解决10 亿人口的生活用水问题,由此可见农业节能的重要性。再利用原则所体现的是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方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尽量使用可循环利用的物品,减少排放,减轻外部环境的清洁负担。例如,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尽量使用天然化肥。多循环原则是一种生态化利用方式,在保证农业正常发展的情况下,提高物品的使用率,如瓶子等物品的回收利用。

2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历程与现状

2.1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历程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农业自然资源情况并不良好,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占有土地面积有限,因此导致土地资源承载过大,加之我国农民对土地的保护意识较差,土地被破坏的现象较为明显,土地污染现象十分严重,极度影响生态环境。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已有多年历史,早在6 400 多年前,农民种植中已有循环经济的出现,例如,将家畜粪便作为废料用于农作物的生长,或养殖场、沼气池、村落等通过一定的方式构成循环性的村落体系,这些均是早期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2]。这种模式不仅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的能源使用问题,有效实现了废弃物的再利用。在传统农业经济循环形态中,农民将一切农业资源转变为农产品,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少量的资源浪费及残次品,农产品生产完成后,会剩余一些农村废弃物,将农村废弃物进行有限的循环利用,可将其重新转为农业资源,从而减少农村废弃物的排放。当下我国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体态是在传统形态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通过农业资源生产出农业产品,剩余的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废弃物通过新型科技,可以加工形成衍生品,而废弃物则可通过往复循环再生为农业资源。整个过程均减量投入,充分利用资源,实现零排放。

2.2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农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备受国家重视,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大力扶持农村、农民、农业,下发了多项惠农政策,将“三农”问题作为重点关注对象,有效推动农业发展,提高了我国农业的整体水平。随着政府的扶持以及科技的进步,近年来我国农民的收入有了改观,收入结构与以往不同,收入增收幅度较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当下我国农业结构正朝着现代化及多元化方向转变,各种新型的农机设备被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农民的作业负担,提高了农机社会化的服务质量。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较为一般,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式不够全面,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只实现了简单的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很难真正达到零排放的效果,未从产业链角度出发进行结构转变。

2.3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①缺乏自然资源,农民的自然资源利用率不够高。当下我国国有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在现有土地资源中,可耕种土地面积十分紧张,2010—2018年我国耕地面积一直处于逐年下滑的趋势,十分不利于长期发展[3]。我国耕地的整体质量不高,在仅有的耕地中,多数地区存在干旱问题,还有许多不适于耕种的土地,如山地,且随着近年来环境恶化,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大大影响了耕地质量。②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是耕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但现阶段我国农业用水量过大,传统的灌溉技术十分耗费水资源,旱灾的形式越来越严重。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节水是重要的一个分支,因此应改善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用水形势,从根源做到节水。

3 优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的对策

3.1 协调明确各微观主体关系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加强政府的引导职能,有效的管理才能引导农业循环经济良性发展。政府要加大管理力度,加大在农业循环经济中的投入;要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可开展动员大会,在村委会或者村中向农民宣传农业循环经济,让农民对农业循环经济有所了解。在宣传过程中,可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农民是经济投入人,因此从农民的角度出发考虑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好处更能激起农民的动能性,可培养农民的主观意识。同时,还要多对农业循环经济进行社会宣传,可引导中介进入,通过中介组织帮助农民与相应的市场进行“拉线”,这样不仅可让农民直接与市场经济接轨,还能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此外,要加强农业循环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以提升农业技术,给予农业生产更多的可能性。

3.2 运用激励与约束方式强化激励机制

利用财政策略以及税收策略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通过税收制度的改变约束农业资源的使用。对于激励性的方式,要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资金投入,助于打造绿色农业;政府要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支持再生资源技术、高效利用技术等的开发。对于约束性方式,则是通过税收实现,可调整水资源征税以及森林资源增税等,加大对土地资源使用的约束,以税收的形式减少恶性开发现象[4]。除此之外,为了打造“零排放”的农业循环经济体制,在后期还可针对污染形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征税,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以激励和约束的方式对农业循环经济提出管制,一方面能有效提高政府部门对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能从根本上约束农民在劳动生产中的不合理行为。

4 结语

要想实现农业循环经济良性发展,首先要让农民明确农业循环经济的益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其次政府部门要提高对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视程度,给予各项新型绿色技术资金扶持;最后可使用激励机制从根本上调动政府及村民的配合度,以更好地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废弃物利用农民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英语文摘(2022年6期)2022-07-23 05:46:26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中等数学(2022年2期)2022-06-05 07:10:50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电子废弃物
世界博览(2020年19期)2020-10-30 10:02:46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废弃物”中有孩子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