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亮
(张家港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江苏 张家港 215613)
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向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升级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围绕新目标、新要求开展农机推广服务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农民对新知识、新技术有畏难心理。虽说能看到新知识、新技术带来的效益,但觉得它们代表的是“高大上”,与自己有明显的“距离感”,所以一直保持着观望态度。二是农机维修服务网络布点不足。虽说张家港市已构建起以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市高性能农机维修中心)为龙头、区镇级农机维修中心为主体、新型农机专业合作社(维修点)为补充的全市农机维修网络,基本上解决了农机“维修难、难维修”和配件供应不及时的突出矛盾,但在农忙期间的机具故障高发阶段,还是会因为布点不足而造成响应时间慢的情况。三是服务创新意识不足。在平时工作中延续传统思路,面对问题保持惯性思维,造成推广服务过程中积极主动性不够,创新能力不足,不能圆满地帮助农民解决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对其产生原因以及应对措施做出以下分析:
首先是因为目前大部分农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而且基本都是生产经营一把抓,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再者,虽说他们已经意识到现在工价高、人难招,有着“机器换人”的迫切需求,但因为担心新机具、新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生产,而迟迟不能下决心。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在示范演示上多下功夫,充分利用现场会等手段,让广大农民实地看、动手试,只有试过才知道难不难。况且现在很多新技术的使用也越来越大众化,比如无人植保飞机由原来的专人遥控操作,发展到现在用手机APP 一键操作,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同时,还要为农民在使用新技术过程中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彻底破除“距离感”。
这个问题主要出现在水稻机插秧期间,由于插秧机大批量、高强度使用,机具常见故障频次变高,现有的网点和服务人员不足以应对,造成服务响应不及时的情况。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结合省农机科技志愿者活动,把一些愿学习、肯动手、爱钻研的农户及机手吸收进来,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培训,使他们具备排除机具常见故障的能力,这样在解决自有机具问题的同时,还能向周边农户辐射,从而让我们的服务网点细致化、密集化,全面提升服务响应时间和满意度。
正如开始所说到的,这个问题是由于一直把自己固封在传统思路、惯性思维里,对推广服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没有深入思考,点到为止。比如农户在使用新机具过程中发现适用性不是很好,我们没有认真的分析原因,只是简单的把问题上交给厂家,而在过后的走访中发现,农户自己经过一些改装后就解决了问题。
要想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我们就必须提高创新意识和服务能力,从原来我们有什么向农民要什么转变,认真做好调查研究,仔细选型配套,为农民推荐技术含量高、适用性好的先进农机装备。对推广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要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从农户的角度和需求出发,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并及时向厂家反馈,充分发挥好农户与厂家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推广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做在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