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梨繁殖与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2020-12-15 01:02:53
果树资源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油梨

(南阳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南 南阳 473000)

油梨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著名果树。油梨富含各种营养成分,包括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灰分和维生素,脂肪78%为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吸收率达3.7%;灰分中铁元素含量高,在预防和治疗贫血方面,是一种上佳的果品[1-2]。油梨解放后开始较大规模在南方试种并建立品比试验。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国逐渐选育出了桂研10号、桂垦大3号、桂垦大2号等品种,在南方地区大面积推广,事实证明,油梨适合在我国热带、南亚热带的丘陵山区生长。[2-3]。

1 繁育技术

1.1 实生繁殖

选择既平坦又利于排水处设立催芽床,上铺河沙厚度20 cm以上,宽度80~100 cm,畦间以砖块分隔,便于管理[4]。种子播前先行消毒、催芽后,按10 cm×15 cm的株行距浅播于芽床,上覆3 cm厚河沙,淋透水后在芽床上覆盖一层透明农膜保温保湿,芽尖破土之前,如果沙床干燥,可随时揭去农膜淋水,淋水后重新盖上农膜,但在芽尖破土后必须及时撤去农膜[5]。

1.2 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包括嫁接、组培、压条、扦插等,生产上多采用嫁接法生产无毒苗,嫁接方法包括劈接、芽接和腹接。在国外,根据Vogel等人多次试验表明,在春秋两季,舌状腹接效果最佳。在国内,何国祥等[6]人探索出了油梨胚接技术,方法是待油梨幼芽露出地面5 cm以上至幼叶长出前,在砧木离地面3~5 cm处切断,垂直纵切一刀,深2 cm左右,然后将接穗截成含有2~3个芽的小段,下部削尖后插入。

适于组织培养的油梨外植体包括茎尖、胚、原生质体等,培养方法包括茎尖培养、胚培养、愈伤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等。茎尖培养多以幼胚苗的茎尖或壮年树的半木质化嫩枝为材料。何碧珠等[7]以油梨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试验,繁育优质种苗,发现诱导油梨无菌株系建立的适宜培养基为WPM+1.0 mg/L 6-BA+0.3 mg/L NAA+0.5 mg/L ZT+2%蔗糖+0.2%活性炭+0.65%琼脂;诱导潜伏芽萌发适宜培养基为WPM+2.0 mg/L 6-BA+0.5 mg/L NAA+1.0 mg/L ZT+2%蔗糖+0.2%活性炭+0.65%琼脂;适宜增殖培养基为WPM+3.0 mg/L 6-BA+0.3 mg/L NAA+1.0 mg/L ZT+2%蔗糖+0.2%活性炭+0.65%琼脂;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WPM+0.5mg/L IBA+0.5 mg/L NAA+2%蔗糖+0.2%活性炭+0.65%琼脂。在种胚培养方面,Sken等以不同胚龄的种胚做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极幼小的种胚在各种培养基中均难以生长,6~7周龄以上的胚则可以。在愈伤组织培养方面,Young等利用“Waldin”和“Lula”油梨实生苗的茎段、腋芽和叶子来诱导愈伤组织,他们发现,在光照条件下和使用1.0 mg/L BA可以促进愈伤组织出芽,利用带腋芽的茎段和接近叶腋部位的叶柄,在诱导愈伤组织时较叶片好[8]。彭民璋等[9]以“Hass”油梨种胚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为保存材料,在8 ℃环境下,利用多效唑延长继代时间,减少继代次数,贮存6个月后,愈伤组织仍然保持旺盛的再分化能力。在原生质体培养方面,因其要求技术高,国内鲜有报道,在国外,Grosser等利用“T362”油梨未成熟珠心胚和合子胚进行原生质体分离提纯、培养、诱导愈伤和再生植株,发现MS培养基效果最好。

2 栽培技术

2.1 园地选择及定植

油梨适应性广,在年均温12.8~28.3 ℃,年降水量665~1 475 mm,土层厚度1 m以上的广大地区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结构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地下水位1.5 m以下的微酸性土(pH5.5~6.5)最为适宜。油梨一年四季均可定植,以春秋二季成活率最高,园地选好后,于定植前3个月将园地深耕细耙曝晒,超过10°的坡地修成水平梯田。定植时依自然条件和品种特性确定定植密度。种植穴规格要求比植株根系自然舒展稍大即可,挖种植穴时表土和底土分开堆放,回填时先将表土与堆沤过的基肥10~30 kg混合均匀后施下,再覆底土至高出原地面20~30 cm,再在树盘四周盖上塑料薄膜保墒[10]。

2.2 水肥管理

2.2.1 灌溉与排水

油梨栽培过程中,常遇水旱灾害,影响其生长,在花芽分化期、开花换叶期和果实膨大期缺水会影响产量。如遇连阴雨天气,应及时挖排水沟排涝,如遇干旱天气,应及时浇水,一般认为土表微裂就应该及时浇水。贾虎森等[11]研究水分胁迫下油梨幼苗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将生长在正常水分含量(含水量15%左右)的土壤中的幼苗分成两组,一组隔天下午每株浇水200 mL,维持土壤水分含量在饱和持水量的60%,另一组停止浇水,经测定发现,停止浇水的植株在最初2 d,叶片含水量只是轻微下降,但MDA增加,光合速率下降;4~10 d,叶片含水量显著下降,MDA含量进一步提高,光合速率急剧下降直至第6 d丧失。

2.2.2 施肥

幼龄期油梨树需要的氮肥量,因品种不同而异。美国方面报道,“Hass”幼树第1年每株施氮(N)25 g,以后逐年增加,分别为100、200、300和400 g[12]。有机肥料宜选择畜禽肥料或腐熟有机肥,可与磷钾肥一同施下,施肥方法为穴施,每株年用肥量4.5~18 kg,随树龄增长而增多。秦洪波等[13]以油梨幼苗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来确定最佳配方施肥组合,发现最优施肥方案为过磷酸钙0.25 g/kg,尿素1.0 g/kg,硫酸钾0.125 g/kg。高雄等[14]以实生油梨幼苗为试材,经过80 d的不同缺素处理,发现对油梨生长及光合特性影响最为显著的大量元素为氮,微量元素为铜、钙和锰。

从第6年开始,为避免伤及根系,施肥应该在树冠滴水线内拨开落叶层,把表面5cm深度的表层拨开,将肥料均匀铺在拨开的地表,然后再盖回表土及落叶,如土壤缺墒,施肥后及时灌溉[10]。

2.3 病虫害防治

油梨病虫害较多,其防治原则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具体措施有检疫、清洁园地、提高栽培管理水平、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2.3.1 根腐病

根腐病是最严重的油梨病害,发病率高。预防根腐病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如托马斯、Duke6、Barr等;育苗土壤、用具及灌溉水都应事先消毒;幼树适当遮荫;灌水要适量,遇有阴雨天气,及时排水。发病初期,如发现病株,立即清除,并全园深翻撒施石灰;发病较重时必须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化学方法可用5%~10%敌克松或硫酸铜2 500倍液淋施根系1~2次,生物方法是将苜蓿粉拌进植株周围带菌的土壤,用量为每株60~100 g 1~5%的苜蓿干粉[15-16]。岑志坚等[17]以甲托、瑞枯霉、甲霜灵铜各1 000倍液作为供试药剂做抑菌试验,发现甲霜灵铜和瑞枯霉持效期仅7 d,而甲托持效期可达15 d,且抑菌效果在72.5%~82.2%之间,延长观察后发生菌落退缩并连同原接种块的菌丝发黄枯萎,菌块外的菌丝体消失。

2.3.2 颈腐病

颈腐病多发生于幼苗期,该病发展迅速,一经扩展为环状坏死,施药难以挽救,故只能以防为主。张少若等[18]通过在海南白沙进行油梨大面积试种的实践,总结出如下防治经验:地下水位在50 cm以上或心土层粘重、透水性差的地块不宜种植油梨;果园坡度3°以下宜在果园周围和垂直于坡向挖排水沟,防止积水,3°以上必须修筑反倾斜梯田,等高种植;种植时要求根茎高出地面5~8 cm,防止根盘积水。

2.3.3 日斑病

日斑病病原为日斑类病毒,是我国规定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检疫措施和防治方法是:严禁从疫区进口油梨及樟科植物的繁殖材料;加强对繁殖材料的检测;农事操作时注意对刀具消毒[19]。

2.3.4 炭疽病

炭疽病危害果实,果实成熟前一个月或发病初期喷洒杀菌剂可有效预防。韦文添[20]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油梨炭疽病的抑菌率和毒力,结果表明:抑菌率由高到低的次序是,15%咪鲜胺EW、70%甲基硫菌灵WP、25%溴菌清WP、10%苯醚甲环唑WDG、80%乙蒜素EC、80%代森锰锌WP、75%百菌清WP、80%克菌丹WDG。

2.3.5 溃疡病

韦文添[21]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油梨溃疡病的抑菌作用,发现对油梨溃疡病菌毒力由强到弱的次序是,45%咪鲜胺EW、40%氟硅唑EC、10%苯醚甲环唑WDG、40%丙环唑ME、30%醚菌酯、43戊唑醇SC、25%烯唑醇EC、25%三唑酮。

2.3.6 虫害

对通草粉虱的防治,劳有德[22]实地调查了南宁周边地区的油梨园,提出如下防治方法:建园注意避开寄主植物柑橘、茶叶等;强化冬剪并彻底清园;清除周边寄主植物苍耳等;果园放置黄板诱杀成虫;卵孵盛期和低龄若虫期及时施药,可选用吡虫啉、阿维菌素、阿克泰、大功臣交替使用。其他虫害可于发生初期以阿维菌素、溴氰菊酯和吡虫啉为主,辅以针对性药剂防治。

2.4 果实套袋

套袋能防止鸟虫危害,减轻日灼病的发生及农药残留,提高果品质量和商品性。疏果后喷施杀菌剂1次,药液晾干后即可套袋。李德友等[23]以“Pollock”为试材,采用白纸袋、无纺布袋、牛皮纸袋做套袋试验。结果表明:3种材料均显著促进油梨果实的生长,提高单果重,但对果实生长发育趋势、果肉密度、成熟期无显著影响;牛皮纸袋可显著提高果皮厚度和亮度,但会使果皮变黄;白纸袋和无纺布袋降低果皮厚度。

2.5 修剪

定植时于1 m高处截顶,留2~3个健壮芽分别形成2~3个主枝,1~3龄幼树剪去荫枝、徒长枝和分枝过低的下垂枝。成年树宜轻剪,只有密植果园或旺长树才重剪。轻剪可剪去病枝、弱枝、枯枝、徒长枝及重叠枝,重剪后伤口以凡士林涂抹。

3 小结与展望

我国引进油梨虽已过百年,但尚未对其进行全面研究,国内油梨种植大多为散户经营,技术力量薄弱,未能实现标准化生产。在品种选育上,虽经科研院所多年努力,培育出了10多个品种,但大多未能在国内油梨产区大面积推广,我们要全面收集现有和引进的种质资源,从优良单株选育新品种,加强分子育种、诱变育种及杂交育种。在栽培管理上,应加强整形修剪,花果管理,配方施肥等方面的研究,通过根际土壤测定及叶分析的方法确立不同产区各营养指标的参比标准,尽快建立行业标准,规范油梨生产。

猜你喜欢
油梨
墨西哥油梨生产商和包装商协会将扩大油梨种植面积
西班牙油梨供不应求
墨西哥哈利斯科州油梨有望出口美国
新西兰油梨价格将上涨
澳大利亚油梨价格飞涨
危地马拉开始出口油梨到德国
南非油梨出口状况良好
哥斯达黎加油梨产业形势良好
欧洲市场夏季油梨销售状况良好
欧洲油梨供应量不足价格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