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朝霞
摘 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文明建设,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程之中需要构建中华文明,通过弘扬和发展强大中华文明提高国人文化自信。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对于建设我国全方位人才体系、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挖掘和传播文化内涵,将有助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关键词:音乐文化 文化自信 大学生 传统音乐 文化价值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3.023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西方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愈发加剧。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成为凸显国家软实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中国文明的繁荣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中华优秀传统音乐的视角,分析了当代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及其原因,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音乐中的文化内涵,并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音乐视角下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一、中华优秀传统音乐视域下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概述
1.中华优秀传统音乐
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是在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文明中孕育出来的优秀音乐,代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勤劳勇敢的智慧,也体现了中华民族锐意进取的思想。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是中国所特有,与其他国家的音乐并不相同,我国传统音乐内容丰富多彩,具有世代相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以及博大精深等各方面的特点。
2.大学生文化自信
大学生文化自信主要包含有认同、传承、包容、创新四大内容。认同主要是指大学生对我国文化所代表的基本价值的肯定性体认;传承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能够亲力亲为将我国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包容主要是指在多元化背景之下,大学生可以以包容态度对待各种不同文化,加强文化交流;创新主要是指大学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是单一地传承,而是能够积极融入新时代的精神文化内涵,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元素。
3.中华优秀传统音乐对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促进作用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音乐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华优秀音乐拥有上千年发展历史,包含有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思想精华及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例如蕴含有爱国、仁爱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同时也包含道法自然等传统思想。例如《高山流水》,中国人喜山乐水,依山傍水不仅是大境界,更是蕴含了大智慧。
第二,音乐中所包含的审美体验可以激发大学生文化自信,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审美体验主要是建立在主体之上对客体的感性把握,其中包含有意志、情感、理解等各方面内容。音乐艺术以其独特方式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可以使大学生感受到美的享受,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我国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动力。
第三,音乐教育本身有助于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人文关怀。我国音乐教育主要是以人作为出发点,音乐教育都是建立在关爱、和谐基础之上所开发的教育内容。音乐教育具有唤醒人格的力量,还可以挖掘人的审美能力,通過构建审美心理来陶冶情操。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之中有助于促进学生们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具备完善人格,为培养具有中华文化烙印的合格建设者奠定坚实基础。
二、当代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1.当代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
第一,部分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认知不够。
首先,很多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精髓认知不到位。有部分大学生群体对西方文化趋之若鹜,在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学习西方文化的浪潮,并没有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也没有认识到传统音乐中渗透的我国传统文化,导致大学生出现传统文化认知片面现象;其次,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知之甚少。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5000年发展历史,是历史检验的精髓的融合。在历史上,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玄学思想等多种不同文化形态,这些文化形态依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包含我国人民对自然的理解,也包含中华民族对于社会的认知,孕育了许多人类的文明智慧。但是,当代部分大学生并没有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正确地位,从而也无法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当代价值;最后,对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认识不足。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呈现出全新模样,但是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融合是一个漫长过程,是一个渐进过程,一些大学生并没有正确认识到这一过程,导致对我国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出现文化不自信的现象。
第二,对我国革命文化认知不够深。
首先,一些大学生并不了解我国革命文化内涵。每个国家及民族都有自身发展历史轨迹,也有属于各自不同的基本国情,有着属于本民族特色的发展道路。自1840年以来,我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我党带领中华民族走上了民族独立的道路。在民族独立道路上,我党形成了理想信念坚定、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依靠人民群众、不怕牺牲、坚韧不拔、克服困难、忠诚担当等一系列文化精神,这些文化精神在我国发展历史上具有非常独特的地位。但是,当代大学生出生在和平环境之下,享受着充足的物质生活和安定的生活环境,对于动乱时代的认知只能从历史书本上获取,根本无法理解先辈在民族独立道路上所形成的革命精神。一些大学生认为,当前社会是物质充足的社会,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不需要再学习传统文化;其次,受到历史虚无主义影响。历史虚无主义主要是通过各种不同手段否认马克思主义思想,否认历史,极力歪曲革命,从而否认我国当前社会所取得的一切成就。由于很多大学生对我国在革命战争形成的传统文化缺乏正确认知,缺乏完善的辨别能力,不能够准确辨别错误思想,也不能够有效抵制不良文化入侵,因此会影响到大学生文化自信。
2.当代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表现的原因
第一,多元文化下消极文化思想冲击。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文化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西方文化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新鲜感,吸引了许多大学生的兴趣。但是,西方文化隐藏的其真实一面,善于利用学生们好奇心理诱导学生们形成错误思想,使学生们只学习了西方文化的皮毛,并没有真正理解西方文化本质内涵。与此同时,随着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互联网也成了学生们获取文化内容的主要途径。但是,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西方文化善于利用互联网散播其错误价值观,利用互联网便捷性渗透大学生思想,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更加倾向于西方文化,摒弃了我国传统文化,从而导致丧失文化自信。
第二,受到错误文化态度的影响。
目前,我国社会上一直存在一些错误文化态度,例如文化自卑、文化自大。文化自卑主要是指学生一味贬低自己文化,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我国在近代史上一直被人侵略,中华文化无用,这种文化思想在我国当前依旧具有一定影响。近代时期,一些学者提出了全盘西化思想,认为只有学习西方才能够真正解救中國。文化自卑影响直到现在依旧存在,在我国依旧具有一定影响力,对于大学生心理也会产生影响,会使学生们形成消极思想认知,影响到大学生们文化自信。文化自大是一种唯我独尊而又过度自信的文化思想,盲目排外,不接受其他任何文化,认为这些文化是糟粕。文化自大是我国封建时期的文化思想理念,这种文化理念在我国当前也具有一定影响力,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不断扩大。在极度自信文化自大态度之下,大学生不愿意接受其他外来文化,这种错误的文化理念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态度,最终也会影响到大学生自我成长。
综上所述,在中华优秀传统音乐视角下,为了加强大学生们文化自信,高校需要统筹教学资源,彰显文化价值,同时还需要加强音乐理论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同时加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文化情感,通过实践性教育活动使大学生感悟我国传统文化内涵,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夏天鸿《网络视域下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探究》,《智库时代》2019年。
[2] 杨晓婷、邓惠、邵贝贝等《“互联网+”视域下广东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及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品牌研究》2018年第8期。
[3] 邵超、王长春《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树立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选择研究》,《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9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