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通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建设

2020-12-14 05:54:04吕静岩
关键词:思政精神政治

吕静岩

摘 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充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贤人的道德标准和准则加以借鉴,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强化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不是一个课程任务,而是为了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广泛的精神和内容,二者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因此,通過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高校思政教育建设 措施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3.017

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很多的人生哲理和人生经验,对于人、家、国的关系有着重要的融汇作用,能为国家安定、人民幸福提供有章可循的道德规范。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树立是非观念,进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该文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等方面,浅谈如何通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建设。

一、高校思政教育建设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1.仁爱、孝悌

仁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道德精神象征,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基础。“仁”的核心就是要具备爱人的理念和心,主要指的是要有足够的自我修养,并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学习,激发爱人之心,做到善待他人。“仁”是爱人、孝悌的根本,孝顺父母、关爱兄弟姐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关于仁爱的思想在家庭、社会、自然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用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建设中,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诚信、知报

诚信是传统伦理道德中一个最重要的品质,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在诚信的基础上对人或者事物进行道德方面的约束。在汉代,诚信作为五常之一,是社会基本道德的准则和要求。知报就是知恩图报,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美德之一,同时也是有良知的一种体现。在当今时代环境下,诚信危机越来越严重,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有力地贯彻德育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强化学生对诚信的重视,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大的成效。

3.自强、爱国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向上、无畏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生态度的重要概括,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正是基于这种精神,我国才能有超强的民族向心力,才能有无与伦比的发展速度。这种传统文化渗透高校的思政教育,对于学生的性格和生活态度会有巨大的能动作用。爱国精神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亘古不变且永不消失的,这种爱国思想,使得我国在历史上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名垂千古的爱国人物。爱国不仅是一种凝聚力,也是中华儿女的重大历史使命。

二、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加强社会文明建设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透,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建设,从而提高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认同感。除此之外,在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家和民族对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为我国的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2.使学生多元化发展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还是依托于高校的教育,而高校的教育侧重点还是以专业技能为主,但辅以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贯彻国家全面教育发展的理念,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型的人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拓宽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使学生未来的发展更具多样性。

3.贯彻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升华和精华,彰显出一个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和精神风貌,也是人们对一个民族文化的认可。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对民族精神有足够的了解和认同,才能成为国家合格的接班人,才能有力地推动国家的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精神和文化底蕴,是民族精神的总结,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使民族精神能够不断传承下去。

三、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

1.教育理念落后

教育理念的落后,主要是因为在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还是以课本传授和知识为主,侧重点主要在理论知识方面,没有重视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也没有重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不能顺利开展。教育方式的落后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经常被专业课占用,而且课程的开展仅仅局限在理论知识上,这极大地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2.部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较低

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长时间的历史沉淀,但对于现阶段学生的渗透并不深入,尤其是各种文化的冲击和拜金主义的横行,再加上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受到重视。

3.道德思想践行问题

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对道德的追求,是对艰苦奋斗的坚持,是对风骨的要求。在文化和精神上,注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但是在现阶段,部分大学生存在极大的道德危机,主要的表现有以下几点:一是责任感的缺失,有些大学生只考虑物质,不考虑精神;只关注自身的利益,不顾集体和社会。二是社交方面,部分大学生漠视他人,只顾自己,一切向钱看齐。三是文化判断力差,有些学生受西方文化侵蚀,但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却不屑一顾,认为是封建的、糟粕的。

四、如何实现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思政教育

1.校园文化的融入

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将会不断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可以开展各项主题实践活动,如大学生体育文化节、“三下乡”社会实践、“雷锋月”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情操,还能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也可以定期开展各种竞赛或讲座,但要根据各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展符合本校校情的活动。此外,大学生还可以组建传统文化的相关社团,例如书法协会、文学协会、曲艺协会等,这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还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吸引力上下功夫,让学生愿听愿学,学后有收获有提高。其次,要提升教师素质。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教师的整体素质全面提升了,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钦佩、仰慕教师,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再次,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参与传统文化教育。最后,以“互联网+”为平台,运用先进的传播手段,让传统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帮助其成长。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在调节心理平衡、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切实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只要合理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就可以帮助他们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起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李建萍《高校思政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途径》,《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18期。

[2] 王冰洁《如何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建设》,《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9期。

[3] 张瑾《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陕西教育(高教)》2018年第5期。

[4] 王蕊《如何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建设》,《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猜你喜欢
思政精神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